停經婦突「陰道出血2個月」竟是罹癌!美女醫點名8大高風險族群

2023年03月14日 18:11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55歲吳小姐已停經2年,去年底突然發現自己陰道出血,且持續2個月,她緊急前往婦產科就醫,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她前往高雄長庚進一步檢查,竟診斷出子宮內膜癌,經手術後已順利出院。醫師也點名肥胖、糖尿、多囊等8大族群有高風險,而目前尚無完美的篩檢方式,早期診斷才是最好的預防。

▲吳貞璇醫師指出罹子宮內膜癌的八大危險因子。(圖/記者許宥孺攝)

▲子宮內膜癌可先透過超音波檢查是否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圖/記者許宥孺攝)

吳小姐去年10月發現自己陰道出血,起初並不以為意,「因為就像MC來」,沒想到出血狀況竟持續了2個月,還伴隨著下腹疼痛,停經2年的她認為有異狀,因此直奔婦產科診所檢查,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同時施作切片檢查。

▲吳小姐找上高雄長庚婦癌名醫吳貞璇。(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吳小姐(右)找上高雄長庚婦癌名醫吳貞璇。(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吳小姐說,醫師告訴她,7天後可以來看報告,沒想到才3天,就接到醫師的電話,她直覺很不對勁,醫師還要她帶先生一起來看報告,沒想到一進診間,就被宣告確診子宮內膜癌,雖然心裡已有底,但還是感到很驚嚇,後續醫師將她轉診至高雄長庚進一步治療。

▲高雄長庚婦癌科主治醫師吳貞璇。(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長庚婦癌科主治醫師吳貞璇。(圖/記者許宥孺攝)

收治病例的高雄長庚婦癌科主治醫師吳貞璇表示,台灣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子宮異常出血及停經後出血。根據國健署揭露最新癌症年報,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已成為女性生殖道癌症的第一名,發生率甚至是子宮頸癌的2倍以上。其中以50-64歲婦女為好發族群,不過有70%以上能早期發現。

吳貞璇指出,子宮內膜癌可分類為8大危險因子,包括50歲以上婦女、初經12歲前或55歲後停經、未曾生育、肥胖、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乳癌病人者接受Tamoxifen治療或是具大腸癌、婦癌家族史。

▲吳貞璇醫師指出罹子宮內膜癌的八大危險因子。(圖/記者許宥孺攝)

▲吳貞璇醫師指出罹子宮內膜癌的八大危險因子。(圖/記者許宥孺攝)

吳貞璇表示,目前沒有完美的篩檢方式可以直接診斷出子宮內膜癌,早期診斷就是最好的預防。建議可先進行超音波檢查,若有懷疑需再接受子宮內膜切片或刮搔手術,來確定子宮內膜癌的診斷。

經過醫病溝通後,吳小姐表示,她希望盡快接受治療,因為她還要參加重要家人的婚禮,最後她選擇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除了降低手術中傷及大血管的危險,並且完整切除病灶外,同時出血量少、也減少周邊組織的傷害,符合她希望達到復原速度快的需求,術後3天,吳小姐便順利住院,如願於隔天參加婚禮。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