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中國就算打開大門 也難喚回外移中的供應鏈

我們想讓你知道…供應鏈顧問認為,中國就算打開大門,也很難喚回正在移轉的供應量外移。

▲對許多中國人民而言,政府的清零政策是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圖/CFP)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中國大陸政府的清零政策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社會和經濟大實驗:它不但變成了一場大規模的公共衛生運動,還成為了屬於習近平的一個驕傲和喜悅; 但今天,對中國大陸的14億人來說,它更像大家親眼目睹的一場不堪回首噩夢。

身著白色防疫服的「大白」,採集了數百億次的核酸檢測。 數百萬人曾經被無情的隔離封控,或被轉運到方艙醫院。在大城市,日常生活曾經連續幾個月陷入停擺。 由年輕、富有的大陸人組成的中產階級,被迫過著不可以自由出入境的生活;跨國企業家和高管甚至被禁止回國或繼續經商。

在疫苗問世之前,官員們可能認為這種方法是挽救生命所必需的。 但這個實驗卻以驚人的代價提供了一個慘澹的生活。 2022年,中國大陸的GDP增長不到3%,遠低於5.5%的官方目標,差距達到了5兆美元。 嚴格的移動限制,讓全球供應鏈陷入了混亂。 去年11月,產業的利潤同比下降了9%。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與全世界的交流更是降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最低水準。

但迅雷不及掩耳,如果1月8日的重新開放對大陸人而言是憂喜相伴,那對中國大陸以外的人來說,更像是一頭灰犀牛般,突然來到眼前猝不及防。

人在中國大陸,防疫放鬆除了讓你迎來久違的自由,也為你帶來了清零退場的確診擔憂;但不在中國大陸,則會讓你對大陸開放後的2023年全球經濟再添幾許的不確定衝擊。

中國大陸清零政策退場 全球經濟大事記

▲本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議題談的是中國大陸清零政策的退場效應。(圖/截自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這期《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議題談的就是中國大陸清零政策的退場效應。在封面設計上也別富意味,在一個包裹著新冠病毒的反噬巨浪中,我們看見了上面的兩排黑色字體,大字寫的是 「EXIT WAVE 退場浪潮。」小字則是「How China’s reopening will disrupt the world economy 中國的重新開放會如何破壞全球經濟。」

文章提及過去三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大陸都對全球關上了大門。 大多數外國學生在疫情爆發之初就離開了中國大陸。 觀光客早就被禁止入境;中國大陸的科學家也停止了出境參加外國的會議;外籍高管被禁止返回中國大陸開展業務。 因此,當大陸宣布將於1月8日開放邊境之際,商業、知識和文化的重新接觸會帶來的後果,更讓大家五味雜陳難以形容。

但無論如何,一些恐怖狀況的出現在所難免。 在中國大陸,病毒正在大規模肆虐。 每天都有幾千萬人確診感染。醫院已經不堪重負。雖然清零政策剛剛出台時,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但政府看似沒有為清零退場做好儲備藥物、為老年人接種疫苗等準備工作。 《經濟學人》的模型表明,如果讓病毒恣意傳播,未來幾個月將有150萬的中國人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

▲中國政府顯然沒有為清零退場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圖/CFP)

《經濟學人》直言外人幫不了什麼忙。 由於擔心被看成軟弱,大陸政府拒絕了歐洲提供的免費、有效疫苗。 但全球各地仍然可以為共產黨大轉彎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做好準備。

整個發展當然不會一帆風順,中國大陸經濟在第一季可能會出現收縮。但最終,隨著大陸對商品、服務和大宗商品的需求恢復,經濟活動更可能大幅反彈。

泰國的海灘、Apple和特斯拉等公司以及全球各國央行都將重新感受這些影響。 中國大陸的重新開放將是2023年最大的一個經濟事件。

中國大陸開門 全球經濟利弊互現

為什麼說「中國大陸的重新開放將是2023年最大的一個經濟事件」?

隨著2022年的逝去,新冠病毒的嚴重影響也將過去,許多人總算可以重返工作崗位。 購物者和旅行者將更加自由地消費。 一些經濟學家估計,2024年頭三個月的GDP極可能會比陷入困境的2023年第一季度高出十分之一。 中國大陸這個龐大經濟體的迅速反彈意味著,未來一年光靠中國就足以推動全球的經濟增長。

共產黨當然比誰都急。它希望大家不要以清零政策的悲劇做為評判標準,而是以接下來的經濟復甦作為現實依據,然後讓中國政府再次為生活在一黨專制下有多好找到藉口。

▲泰國普吉島的飯店因大陸觀光客消失而損失慘重,中國大陸開放國門對當地業者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圖/路透)

對依賴中國大陸支出的區域來說,中國大陸開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泰國普吉島的飯店和香港的購物中心已經因為大陸觀光客消失而損失慘重。現在,潛在的觀光客正在湧向旅遊網站。去年12月27日,Trip.com的預訂量比前一天增長了250%。 經濟學家估計香港的GDP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增長8%。 依賴中國大陸消費者的出口商也將受益。中國大陸現在是購買全球五分之一石油,一半的銅、鎳和鋅礦,甚至五分之三鐵礦石的超級大咖客戶。

然而,《經濟學人》認為在更多的區域,大陸復甦將帶來痛苦的副作用。這些區域不但不會表現出更高的經濟增長,反而將表現出更高的通貨膨脹及利率提升。各國央行已經在以瘋狂的提高利率對抗通貨膨脹。中國大陸的重新開放將讓物價壓力飆升到令人不安的程度,貨幣緊縮只會拖著更久。 那些進口大宗商品的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將面臨著最大的風險。

以石油市場為例。 隨著歐洲和美國經濟的放緩,大陸需求的增長看似可以補充消費的疲軟。但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說法,中國大陸的快速復甦,可能會將布蘭特原油價格推至每桶100美元,與今天相比再度上漲四分之一。 不斷上漲的能源成本將讓通貨膨脹雪上加霜。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大陸的重新開放將讓物價壓力飆升到令人不安的程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對歐洲來說,中國大陸的重新開放是讓天然氣供應擔憂的再一記悶棍。 清零政策通過抑制中國的天然氣需求,使天然氣成本低於歐洲在2022年為其儲存的成本。大陸的強勁復甦,意味著液化天然氣進口的競爭加劇。去年12月,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警告,2023年冬季將準時開始,俄羅斯將完全切斷通往歐洲的天然氣輸送。 這可能導致短缺量高達歐洲大陸年消費量的7%,並迫使其實行配給。

對中國本身來說,疫情後的常態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狀態。 在看到政府以嚴厲的措施實施清零政策後,又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况下放鬆後,許多跨國企業將把中國看作一個風險太大的賭注。外國公司將對運營的信心不足。 許多人會選擇支付更高的成本轉移至其他地方製造。 據一些報導,新工廠的投資正在放緩,而將業務轉移到中國以外的企業數量卻大幅增加。

▲中國政府以嚴厲的措施實施清零政策後,許多跨國企業將把中國視為高風險的賭注。(圖/CFP)

《經濟學人》在文章最後強調在中國大陸官員努力修復破壞時,他們應該記住歷史的教訓。在經歷了毛澤東時代令人窒息的孤立之後,大陸之前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中國的繁榮,商品、人員、投資和思想在雙向交流中跨越了國界。雖然北京和華府的政客很少承認這一點,但中國和全球都從這個流動中受益。幸運的話,中國大陸現在的重新開放最終仍有機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但共產黨在疫情期間展現出來的一些偏執、排外形象肯定揮之不去。新的中國大陸究竟會有多開放,還有待觀察。

嚴格清零讓外商對中國存疑 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地位充滿變數

很多人批評共產黨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改寫歷史,但不管這段清零歷史怎麼書寫,2022年的封控痛苦在所有人的記憶中很難抹滅。清零政策的堅持以及隨後的倉促放棄,將成為這個世代的人們最不願回首的一段記憶,也將成為共產黨治理的一抹傷疤。許多投資機構已經調整了對中國大陸的風險評估,他們對中國的資本配置必將減少。去年以來的資金外流型態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成疫情爆發前的資金流入類型。

▲供應鏈顧問認為,中國就算打開大門,也很難喚回正在移轉的供應量外移。(圖/CFP)

中國大陸的部分供應鏈也受到了嚴重損害。對外國企業而言,這場危機是中央政策首次干預了地方政府維持工廠運轉的承諾。許多跨國企業不管願不願意,都將被迫選擇支付更高的成本移往他處製造。根據數據顯示,對中國工廠的入境投資已大幅放緩。 供應鏈顧問East West Associates表示:「中國就算打開大門,也很難喚回正在移轉的供應量外移。

大陸的政策制定者肯定意識到了這些危機。 據大陸官媒報導,福建、廣東、江蘇、四川、浙江等地的官員和企業代表團已經展開了出國「搶訂單」的動作。去年12 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將重點放在了招商引資上。

Morgan Stanley指出,這樣的語言已經多年沒有在政治局會議中被使用過,大陸顯然想保住自己在全球供應鏈的位置。 然而,要彌補2022年造成的混亂,恐怕不是再次改革開放可以達成的,為什麼?因為大家看待中國大陸的態度早已大不相同。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