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找不到快樂而瘋狂購物 也許是沒看見自我的價值

文/女子學

「購物」之於每個人有不同的意義,有無法控制自我、如上癮般的瘋狂敗家者,有視物欲為無物的極簡人,還有更多的人將其視為情緒發洩的管道,「老實說,血拚一場完勝心理治療。花相同的錢,還能多得到一件衣服。」《購物狂的異想世界》(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作者蘇菲金索拉(Sophie Kinsella)如是說。對你而言,購物是怎樣的存在呢?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一書改編為電影。(圖/《購物狂的異想世界》劇照,下同)

著名英國作家蘇菲金索拉的購物狂系列小說暢銷全球,其中的《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一書更改編為電影。電影在發生金融風暴不久後的2009年上映,顯得有另一番意義存在。

一個瘋狂購物、卻又極具魅力的女主角蕾貝卡布盧姆伍德(艾拉費雪 飾),她住在繁華的紐約市,從小便陷入商店櫥窗中那屬於女孩的華麗世界,夢想著長大後能進入時尚雜誌工作,但事與願違,在任職的園藝雜誌倒閉後,她陰錯陽差入職財經雜誌,成為其專欄作家。

蕾貝卡以「綠絲巾女孩」(The Girl in the Green Scarfs)為筆名,用自己對購物的獨特見解去詮譯理財文章,意外地打動了同樣與信用卡熱戀,卻又陷入債務關係的讀者們。不過,諷刺的是,蕾貝卡雖然教人理財,但自己卻深陷揮霍無度的深淵,試著戒掉購物癮的她一再失敗,面對債臺高築的帳單,只能想盡各種辦法逃避償還債務。

內心空虛也許是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人們對於得不到的愈想要得到,當無窮無盡的購物欲襲來,你是否能分得清是需要還是想要?或者是試著找到產生購物欲的源頭,並解決它。《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中的蕾貝卡會對購物上癮其來有自,當她還是小女孩時,務實的母親總是幫她買便宜實用,但跟漂亮掛不上等號的東西,因此被其他孩子嘲笑。沒被滿足的物質欲望和其他女孩帶來的虛榮比較,她為了填補這遺憾便走向了購物狂之途。

「當我購物的時候,世界變得更美好了,當世界現在又變得不美好,我就要再去購物了。」買到自己所有想要的東西,讓蕾貝卡得以暫時脫離小時候的夢魘,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有些人會從購買名牌中獲得自我存在的價值認同,而這也許是源自「不快樂」,所以只能藉著無止盡的購物,試圖於其中找到撫慰。

蕾貝卡最後之所以能卸下購物狂的外殼,是她懂得了能溫暖寂寞的始終是環繞於身邊的親情、友情與愛情,也就是情感需求被滿足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快樂的,也就不用再追尋外援來支撐空虛的內心了。

勇於承認錯誤,然後面對並試著解決

說出第一個謊言,就要用無數個謊言來圓,但再怎麼自圓其說,還是會有被戳破的一天。蕾貝卡難以自拔的購物癮,使自己負債累累。雖然片中運用喜劇的幽默、輕鬆包裝她被追債,又巧妙地一次一次安然度過,但逃得了一時躲不過一世,正當她一步步走向夢想之際,卡債收帳員的追緝也揭開了她實為購物狂的面目,好不容易擁有的一切也毀於一旦。

不過,做為愛情喜劇,當然也不會以悲慘結尾。蕾貝卡為了還債將滿屋的名牌物件進行拍賣,也把小有裂痕的友情修復,更挽回了愛情,當然重新感到親情的溫暖也少不了,父親對她說的「你還有我們」,令人感動得無以復加。

人生在世,不可能什麼都一帆風順,犯錯是必然的,不能抱持著只要不說就沒人知道,而不斷地去掩蓋,到最後都會被反噬的,但要如何去面對並解決它,就是自己要去破解的課題了。

延伸閱讀

雙 11 購物節來襲!限時搶購的背後是需求?還是被業者操弄的消費者心理?

30 歲還在當月光族?4 個存款越來越少的徵兆,檢視自己是否陷入消費陷阱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share99.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