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海灣國家活躍度增強 綠色轉型漸行漸遠

我們想讓你知道…看來隨著波斯灣國家的活躍度增強,綠色轉型確定將離我們越來越遠。

▲俄烏戰爭讓歐洲的能源危機陰霾持續發酵,連「去工業化的德國」都成為了現在全球最熱門的一個討論議題。(圖/路透)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在台灣長大的我們,成長記憶中最常出現的是「石油危機」四個字,想到波斯灣地區,肯定先想到的也是石油。但,俄烏戰爭讓我們知道:

如果解决石油短缺是一個地緣政治的關鍵議題,那麼天然氣短缺更是不遑多讓。去年,俄羅斯天然氣占據了歐洲進口量的45%,今年6月,俄羅斯開始减少並中斷了主要管道的輸送,九月初更是無限期地關閉了輸送管線。McKinsey估計歐洲在2022年的天然氣需求將發生60~70 Bcm(十億立方公尺)的缺口,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歐洲在2023年的天然氣缺口將劇增到140 Bcm,這會相當於全球天然氣交易量的14%,以及液化天然氣LNG市場的27%。俄烏戰爭不但讓歐洲的能源危機陰霾持續發酵,連「去工業化的德國」都成為了現在全球最夯的一個討論議題。

▲本期《經濟學人》封面。(圖/作者丁學文提供)

《經濟學人》在這期的封面設計饒富趣味,在昏黃的波斯灣城市天際線前面,我們看見的是兩匹駱駝旅客腳踩著遍地金幣的大漠風情畫,上面兩排補充文字,大字寫的是 「BOOM TIME IN THE GULF 波斯灣的繁榮時期。」小字則是「Winners from the world’s turmoil 全球動亂中的一群贏家們。」

是的,這期《經濟學人》全球版本的封面故事裏,關注的是能源危機和新的合縱連橫正如何讓海灣地區變得更強大,也變得更動盪。由於俄烏戰爭的延宕不前,3.5兆美元的能源財富將再次激發出一個富裕的海灣榮景。面臨著生活成本危機的西方政治家將被迫再次向依靠化石燃料的這些王室成員致敬。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就將於本周啟程訪問這個地區; 今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就已經率先向沙烏地阿拉伯王儲沙爾曼(Muhammad bin Salman)示好,即使他是一個惡名昭彰的人權侵犯者。

新石油、天然氣熱潮興起 重塑中東地緣政治

正如《經濟學人》本周所闡述的那樣,最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熱潮正在發生,同時還蘊含著另個更深層次的趨勢:一個針對全球能源流動、應對西方制裁和氣候變化、中東地緣政治聯盟以適應美國不再安全可靠的多極世界重建工程正在啟動。 其結果是海灣地區將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貌,這註定會是未來幾十年至關重要的一個關鍵。 然而,它能不能成為一個穩定的源泉,沒有人知道。

海灣國家在過去二十年歷經著悲慘的遭遇。 在戰爭和政變中,高達了100萬人死於暴力,佔據全球GDP的比例從2012年的4%下降到了現在的3%。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崩潰後開始撤軍,使包括海灣國家在內的美國盟友開始擔心伊朗及其代理人可以趁機填補這個安全真空。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這三個海灣能源大國都隸屬專制政權,在降雨减少和溫度升高的困擾之下,它們還面臨著全球化石燃料需求的長期下降。

西方對俄羅斯經濟制裁 影響全球能源貿易走向

但有兩股新力量在發揮作用。一是能源市場的變化。按照現在的價格,六個海灣國家(另外三個是巴林、科威特和阿曼)在未來五年內將賺取3.5兆美元的石油外匯。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改變了全球能源貿易的走向。隨著俄羅斯的產出流向東部,海灣地區將成為西方最大的能源供應國。

▲美國總統拜登於今年7月展開上任後首次的中東行。(圖/路透)

為了應對緊張的能源市場,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正在加大對石油的資本投資,其長期目標是在享受最低成本和最不骯髒的開採中,成為這個產業中最後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在中期內將日產量從去年的1300萬桶提高到1600萬桶。隨著世界各國政府限制排放和全球石油的需求下降,它們的市場份額必定將上升。

能源豐富了海灣地區,也讓他們成為穩定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支撐,第二股力量是中東新的力量組合。過去十年,伊朗在包括伊拉克、黎巴嫩和敘利亞在內的北部地帶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隨著大多數海灣國家、埃及、以色列和其他國家的關係越來越好,人們的擔憂越來越大。這反映在以色列和兩個阿拉伯國家於2020年簽署的《亞伯拉罕協議》中,該協定旨在促進這個地區的關係正常化。

這個新興聯盟的部分目的是發展針對伊朗無人機和飛彈的共同防禦,他們可以使用以色列的科技。但這也是一種賭注,在一個跨境聯繫薄弱的地區,貿易可以讓這些國家更加富裕。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可能有一天會加入《亞伯拉罕協定》,特別是如果以色列將巴勒斯坦人包括在內,從而建立一個毗連的貿易區。

該集團還希望加強與全球其他地區的聯繫。二月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印度簽署了一項貿易協定。 隨著倫敦和香港成為金融中心,杜拜正在尋求成為全球最後一個轉口港,在那裡你可以與全世界任何人做生意。

海灣國家仍在國際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一個明顯的暗示是,儘管一些美國戰略家認為海灣的重要性會消退,但海灣未來幾十年在全球事務中的重要性可能仍然會與20世紀一樣。 在石油和天然氣方面,其在歐洲進口中的份額,可能從現在的不到10%上升到20%以上。海灣國家在中東地區的經濟影響力達到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占這個地區GDP的60%,並還會進一步上升。在融資方面,海灣地區30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和主權資產也將增長,從而導致更多的海外投資行為,例如卡達在下周的保時捷IPO投資金額令人咋舌。在外交方面,預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將在其鄰近地區以外更大範圍內展現其實力:他們現在已經是非洲之角的一支重要力量。

▲海灣國家未來幾十年在全球事務中的重要性應該仍然會與20世紀一樣。(圖/記者陳涵茵攝)

然而,新時代當然會帶來不穩定,因為這些機遇背後的力量也會造成波動。尋求一種較少依賴美國的安全安排可能會適得其反。伊朗的侵略可能導致由能源紅利推動的地區軍備競賽,正如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繁榮導致軍事開支爆炸一樣。

不過,最大的潛在不穩定來源在於他們自己國內。海灣國家現在正試圖遵循一條令人費解的經濟軌跡。他們計畫將化石燃料的生產再拉長20年左右,然後在2045年後才開始考慮削减。可能需要從理論上看看它的可行性:巨額獲利可能需要迅速再投資於以再生能源、氫氣和海水淡化系統為基礎的高科技經濟體,這個經濟體才有足夠的活力為大量年輕人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但這也將使《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遙不可及。

海灣地區的獨裁者相信,他們有長遠的眼光來管理這番轉變。但在歷史上,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壓迫、任人唯親和華而不實項目的影響。一個新的海灣地區正在出現,但有些事情仍然沒有改變。這仍然將充滿著不穩定,全世界不可能視若無睹。

海灣國家影響力重出江湖 綠色轉型離我們越來越遠

如果氣候變化是輸家,那麼氣候變化正在改變的世界是一個更大的輸家。全球化的貿易市場也是一樣,緊張的能源短缺正在讓OPEC再次浮出檯面,並成為一個搖擺不定的能源產出區域。液化天然氣LNG的定價權搶奪戰將比我們見識過的石油危機更為複雜。

▲隨著波斯灣國家的活躍度增強,綠色轉型確定將離我們越來越遠。(圖/路透社)

迄今為止,現貨價正在成為一個全球的規範,而亞洲的各類相關指數越來越受到追捧,再多的天然氣供應也都很快就被鎖定。今年1月以來,價值2000萬噸/年的長期供應合約已陸續簽署完成; 根據英國Wood Mackenzie的說法,大多數的供應合約期限都超過了20年,大型天然氣供應商正在坐享其成笑顏逐開。美國進一步鞏固了自己作為化石燃料出口國的地位;澳大利亞也在中國、日本與韓國的龐大需求中老神在在。

在地緣政治日益複雜的今天,海灣國家的影響力正在重出江湖,來自印度、俄羅斯和日內瓦的石油貿易商一個個摩拳擦掌。2022年上半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港口Fujairah轉運的石油中,俄羅斯石油只占據了11%,其它都來自了波斯灣國家。 杜拜商品交易所(Dubai Mercantile Exchange)再次成為全球石油基準和交易行為影響力最大的平台。

說實話,就氣候變化而言,這個趨勢將讓十一月即將在埃及舉行的COP 27盡顯尷尬,卡達能源已經在包括英國和義大利在內的西方擁有重要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碼頭,但未來幾年,它還將投入1000多億美元擴建各地碼頭或倉儲,看來隨著波斯灣國家的活躍度增強,綠色轉型確定將離我們越來越遠。

熱門點閱》

►李國正/戰學歷、戰牙醫 背後的威權菁英幽靈

►滿朝早是沙皮狗 後宮塞滿四叉貓

►周玉蔻是台灣版「胡錫進」? 語不驚人死不休

►大小咖都可能成媒體俎上肉 看戲群眾縱容低劣媒體人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