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國防遠距打擊能力 應付灰色地帶

我們想讓你知道…李前總長所提的「構想」存在著根本邏輯上的謬誤,忽略了台灣與中國現在並非處於戰爭狀態中,而此種建軍方式也自我閹割了應對中共對我實施「灰色地帶衝突」的能力。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於日前發表《台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台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一書。(圖/記者呂佳賢攝)

●李進明/公務人員,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畢業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於日前發表《台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台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一書,書中除了闡述其在參謀總長任內時推動的「整體防衛構想」之外,還大力宣揚未來國軍應該的建軍方向。

事實上,李前總長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迄今仍然引起極大的爭論,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更甚者有批評其構想係純粹為美國利益服務,使台灣成為美國在第一島鏈建構打擊中共的「海上壓力戰略」中的「馬前卒」(大量部署反艦與防空飛彈以打擊中共的海、空軍)。

李前總長官:建立高生存性且殺傷性強武力 以不對稱方式抗衡

撇開李前總長「整體防衛構想」的爭議,簡單整理一下其立論基礎。其表示,「整體防衛構想」是一個以「拒止式嚇阻」為理論基礎的防衛戰略,就是要建立一個具有高生存性且強大殺傷力的武力,向中共傳遞清楚的訊息,即:台灣有能力讓中共的侵略行動遭受巨大損失,也絕對不會讓其達成戰爭的目標。

此外,考量到我國因國防資源與預算的缺乏,所以在未來建軍方面,必須以「不對稱」方式的思考,優先發展「機動、分散、彈性、精準、價廉、可信賴並具成本效益的大量小型殺傷性武器系統」,而此種建軍方式也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就使我國獲得「即戰力」。

而李前總長也明確舉例,為了能夠在中共的「第一波攻擊」下還能夠有效保有戰力,我國應該積極研發的武器有:大量水雷、反艦飛彈、無人機和微型飛彈突擊艇等,而這些武器裝備遠較傳統大型作戰載台有更高的生存能力,所以不要再花費資源在籌獲所謂「高、大、上」的武器裝備。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認為,我國因國防資源與預算的缺乏,所以在未來建軍方面,應以「不對稱」方式思考,而此種建軍方式也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就獲得「即戰力」。(圖/尤里安提供)

未考量到灰色地帶衝突 以烏俄比擬兩岸解讀不當

乍看之下,李前總長所提出的「構想」似乎極有道理,畢竟兩岸之間的經濟體量與國力差距太大,絕對無法以「對稱」的方式來抗衡。然而,這一「構想」卻存在著根本邏輯上的謬誤,其關鍵就在於其忽略了台灣與中國大陸現在並非處於戰爭狀態之中,而此種建軍方式也自我閹割了應對中共對我實施「灰色地帶衝突」的能力。

簡單的假想一下,如果今天中共武力犯台,那我國能夠擁有的各式防空及反艦飛彈數量當然是越多越好。然而,如果今天中共並不是以武力犯台,而是採用「灰色地帶衝突」的方式對我施加壓力,派遣大量的海警船在台海周邊強力臨檢駛近台灣海域的各式資源運輸船,則此時你要如何應對?你要倚靠微型飛彈突擊艇發射飛彈去擊沉大陸的海警船,還是運用較大型的海巡署或海軍船艦對其進行驅離?相信在面對此種狀況時,逐漸升級武力使用,還是較為合理的選項。就像是使用艦砲實施威嚇射擊或是船艦衝撞,都會比發射飛彈來得有彈性,也不會陷入所謂的「開戰」的陷阱之中,畢竟只要發射飛彈其實就意味著「開戰」。

另外,該書以「俄烏戰爭」所發生過的案例來比擬兩岸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其實有不少解讀不恰當之處,就像是刻意強調了烏克蘭各式飛彈的優勢,卻忽略了戰場現實。書中舉例,烏克蘭以兩枚反艦飛彈擊沉了俄羅斯巡洋艦,就是以最小成本獲致最大成果的例證。但是事實上,即便擊沉俄羅斯巡洋艦也沒辦法讓烏克蘭重新獲得「制海權」,讓烏克蘭獲得在黑海行動的自由。畢竟,擁有反艦飛彈跟擁有海軍船艦還是不一樣的,飛彈不發射就無法顯示其效果,而船艦只要航行在海上,就能夠執行多種任務。

▲俄軍「莫斯科號」(Moskva)戰艦遭烏克蘭反艦飛彈擊沉。(圖/翻攝自推特/@cmhwee)

國軍應建構遠距打擊能力 設法應付灰色地帶衝突

至於台灣未來的防衛戰略與構想,其實已經有很多的專家學者都提出過更為合理的見解與看法,例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的揭仲老師就曾指出,國軍應該建構遠距打擊能力,像是利用戰機或軍艦發射遠距精準彈藥來實施「泊地源頭打擊」(例如:解放軍地面部隊登船的港口等);也要靠一定數量的潛艦,才能在共軍軍艦出港後不久就發動攻擊。此外,國軍平時大多時候都必須應付中共的「灰色地帶衝突」,例如中共軍機侵擾或飛越海峽中線等;當共軍機艦出現在我方「鄰接區」外圍時,國軍其實不可能以飛彈或水雷等不對稱武器來應付,還是只能依賴所謂的基本戰力,即傳統軍艦、軍機來因應。

所以這一本書的內容雖然「大部份」正確且有道理,但是很遺憾的是其出發點設定有很大的問題,如果你只想要與中國大陸開戰,則本書可以給予許多啟發;但如果是認知到與大陸開戰其實是兩岸關係的終點,則該書很多想法與邏輯就是錯誤的了。

熱門點閱》

►周行一/美中邊打邊互惠 小國要比大國努力取雙贏 

►開放國境是一種魔法! 日本10月有望免簽自由行

►美國參院外委會通過「最挺台法案」 軍援規模將擴大

►立陶宛設駐台辦事處 政府應倡議發展民主之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