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訓練不改 放寬體位只是在兵力數上猛灌水

我們想讓你知道…國軍對於軍事基礎訓練若無法與時俱進,光想在兵力數字上猛灌水的實質意義不大。

▲國防部提出役男「體位區分標準第二條附件修正」草案,一旦通過之後,未來役男的體位要達免役標準將更嚴格。(圖/中華民國陸軍)

●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及煙硝味十足的景況下,民眾自然對於國防事務的關心也加大了力道,國防部除了推動教召新制外,日前也預告了未來役男體位區分的新標準。如此的調整不管是已經退役或是在待役中的青年男性,似乎一切都在國防部的掌握與規劃之中,但未來發展真的會如此嗎?畢竟,媒體先前已經不斷披露出美國對我國防衛事務的相關壓力,包括後備動員教召訓練、兵役役期等,而這些軍方呈現出來的改變與調整,其實只是間接印證了國軍在這些國防領域長期故步自封,所顯露出的不堪實況!

國軍員額短缺 加嚴體檢標準就能解決?

國軍主戰部隊的編現比長期處於平均數以下,基層部隊的士官與少、中、上尉軍官人力流失嚴重,尤其以陸軍最為普遍。至於缺員是否如媒體所報導有超過2萬5千人,國防部的對外說法則稱,國軍尉官及士官目前編現均達80%以上,並將「持續強化招募留營作為」(包括:強化領導統御、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留營慰助金、調整眷籍地服務、鼓勵勤務部隊官兵至主戰部隊服務等),也就可以看出這數字背後的無奈了,不知道國防部的這番說法對於國人而言,會有多大的說服力與誠信度。

國人會不斷對國防部提出質疑,是因為既然全面推動募兵制,也挹助了更多的資源,不就是要讓想服役的人去服役,讓部隊的戰鬥力變得更精銳,官士兵都能長留久用嗎?結果整個政策的執行成效不彰,訓練不良、招募不佳、素質下降,現在怎麼又回過頭來要全民買單?

▲新版的體位區分標準,針對15≦BMI 值≦35體位及增列 155 公分至 157 公分的役男,則需改服替代役。(圖/內政部)

以近幾年的徵兵體位報告看來,每一年約有10~15萬的役男接受體檢,而平均都有2成的體位是免役,而適合服替代役的體位者也約佔了5%。國防部近期所預告的役男體位區分標準,主要是針對BMI值的範圍擴大(15≦BMI值≦35要改服替代役),另外包括: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病、甲狀腺機能過低、貧血或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膝關節損傷、椎間盤突出症、視力及視器(近視免役的役男在10年內漲幅約10倍)以及妥瑞氏症等,在檢驗規定上都變得較為嚴格。初估修正體位後,兵源一年能增加5千人,不過這種所謂擴大公平的做法,其實還是頗令外界存疑,究竟是軍方看不懂未來戰爭型態的走向,還是國內少子化趨勢的變化?

國防情況如何未講明 遇到質疑只會閉門造車

國防部一直都沒有搞懂的事:究竟台灣面臨中國什麼樣的威脅、要打什麼樣的戰爭、需要多少兵力…,似乎都一直沒有比較科學且能說服國人的一套說辭,然後只會閉門造車,在面對外界的疑慮時,又只會抓瞎急就章、搞一夜精神,推出那些沒有妥善配套的政策,結果通常的下場就是兩面不是人;後備動員教召、軍事訓練役、全民國防手冊…...,無一不是如此。再看看國內先前因為推動一系列組織調整案,那些裁撤的單位營區、訓練場地、師資設備,早就難以恢復,現在即便想讓更多年輕人來服兵役、盡義務,國軍除了在人數上稍微好看一些外,基本的戰力能有多少起色?

常備役、替代役 同款不同命

▲相較於軍事訓練役退伍後得接受多次的新制教召複訓,服替代役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圖/8軍團)

回顧今年3月下旬,國防部長還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特別強調:「4個月軍事訓練役不能打仗!」也就是說,即便體位能夠服軍事訓練役的那7成役男,其實也無法轉變成有效的戰力,重點是在退伍後還有多次的機會必須接受新制14天教召;而反觀那5%的替代役,在接受與補充兵相同的基礎軍事訓練後,退伍後僅需參加一次、每梯次1日(必要時得延長為3~5日)的演訓召集。如果真要往公平性考量,這不也成為許多人欲鑽的漏洞?更別提列管超過30萬的替代役,其被召訓率僅僅2%左右,還遠低於軍事訓練役退伍後有高達約4成的被教召率!巴頓將軍曾說過:「高喊人人平等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騙子。」而想要在原本就無法同以色列一樣的環境下,喊兵役平等則無疑是在緣木求魚!

全民都樂於服兵役? 保家衛國淪於口號

國軍的員額管制不單是一門科學,其中還需隱含著對於未來綜合情勢的預判,但就目前而言,要說國軍有做好任何準備,國人會相信嗎?即便在面對對岸升高的軍事威脅,時下青年們對於服兵役真的有那麼熱衷?(假如未來役期延長為1年)不然連台北市政府兵役局也不會拍出如此寫實的宣導影片了。

▲國軍對於軍事基礎訓練若無法與時俱進,光想在兵力數字上猛灌水的實質意義不大。(圖/中央社)

如果還在傻傻地認為那些整天高喊著愛台灣的人們,不需要透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就能倚靠呼口號與敲敲鍵盤,就能擊退解放軍並保衛台灣,這種恐怖的幻想難道不該先冷靜思考嗎?要是軍方無法將志願役訓練好,軍事訓練役又只能停留在6發裝子彈、臥射預備…的程度,就算每年增加了這5千人的兵力,美其名是在擴大全民皆兵,那後遺症恐怕是在社會上造成更多的戰力反宣傳,而且屢試不爽。

熱門點閱》

►蔡詩萍/民主只是神主牌 變質成黨天下的民進黨

►周行一/台對美重要性下降中 政府必須爭取「三贏」 

►許文彬/從台南殺警案慎思廢死之論 

►台南殺警案》兩殉職警給政府的提醒 別再讓與惡的距離更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

「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