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平/發揮中國獨特優勢 交出漂亮2022經濟成績單

我們想讓你知道…年度經濟增長5.5%目標的思想包袱,不如藉此機會正好甩開,轉而認真研究中國的體制精髓,充分發揮中國的獨特優勢,為中國經濟2022的考卷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績單。

▲中國大陸上半年GDP年增率2.5%,其中第2季僅增長0.4%,是2020年第2季以來最低點。(圖/載自pixabay)

●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

中國大陸上半年GDP年增率2.5%,其中第2季僅增長0.4%,是2020年第2季以來最低點;以這樣的形勢看年底要達到年初設定的5.5%年增長目標的難度很大,挑戰性極高。

兩大因素是年初完全估計不到的:一是俄烏戰爭對全球金融、生產、貿易、物價的衝擊;二是新冠疫情。疫情最嚴重的上海,單季衰退13.7%,其餘幾個疫情核心區,如北京、吉林、南海已分別衰退2.9%、4.5%和2.5%。在這樣的變局下,原設定之年增長5.5%的目標是否還要強求,也許值得商榷。時值年底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及7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即將舉行半年經濟會之際,此刻倒真是一個思考中國未來短、中、長期發展策略的好時機。

首先,談增長目標。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未久,2013年就提出「不以GDP論英雄」的說法,當時針對的也許是各地方政府,其實這個正確的觀念何嘗又不能普遍使用,包括中央政府。在一般市場經濟成熟的國家中,GDP通常只有預測值而沒有目標值,因後者是與市場經濟的理念相互違和的。

慣常把GDP視作為一個非要達成的目標,就經常會扭曲市場的政策和運作,從而製造出許多難以收拾的後遺症,例如地方債、樓市泡沫及爛尾樓等。

▲武漢「最高學歷樓盤」的綠地光谷星河繪淪爛尾樓。(圖/翻攝自微博/武_漢綠地星河繪冤種業主)

其次,針對中美關係變化及全球化的逆轉和全球疫情,中國政府近年來都已做了必要的戰略調整與部署,核心有3大方面:第1,雙循環。發揮中國在全球化受挫及美國刻意與中國脫鉤下,中國擁有全球最大內需市場的獨特優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既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所以接著提出第2方面,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概念。中國雖有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且中產階級日益茁壯,可惜的是市場並非完全統一,地方壟斷力量往往導致市場割裂,所以中央決定打破地區壁壘,使內循環脈絡通暢,這是調動內循環的消極手段;在積極手段上,則是第3方面,啟動新基建。新基建不同於傳統的「鐵路、公路、機場」,專職5G基站、光纖通信、IPV6、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的。新基建既是需求導向,又是攻擊導向,也是升級導向的發展大戰略,這是調動內循環的積極手段。

第三,實施所得政策。藉由社會主義來拉動經濟增長。當前各國經濟均面對內外困境:外為國際經濟停滯膨脹的威脅,內有疫情不確定因素對經濟、社會形成的衝擊。具體地說,失業率普遍升高,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廣大中低收入群眾生活不易,面對此等特殊情勢,政府宜採取所得政策,以直接補貼、補助或遞延繳稅的方式協助弱勢群體渡過難關。

此等政策所需財源可來自國企之龐大利潤、開徵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稅及發行特別國債,這一方面中國明顯有社會主義的體制優勢。此外,還必須看到,現階段以社會主義為核心理念的所得政策,不僅有社會政策的含義,也有提高中低收入者之收入,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之效果。

至於年度經濟增長5.5%目標的思想包袱,不如藉此機會正好甩開,轉而認真研究中國的體制精髓,充分發揮中國的獨特優勢,為中國經濟2022的考卷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績單。

熱門點閱》

►連靜雯遇愛情詐騙418萬飛了 醫師曝5招揪出騙子

►連靜雯被「線上老公」騙走418萬 愛情騙子十大手法別上當

►姜冠宇/BA.5、BA.2.75來勢洶洶 高風險者最好打四劑 

►方元沂/重新定位大學功能 以學習者為本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中時評論網」,原標題〈中國2022經濟考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石齊平

石齊平 石齊平

曾任海基會副秘書長、東海大學經濟學教授、東吳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教授,現為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商業周刊》主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