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個科技沙盒計畫 「3年推11案」無人巴士全台跑


記者張克銘、林緯平/專題報導

近幾年智駕車成為全球熱議話題,世界各國都針對這一塊領域開發,台灣自然沒有落人後面,這三年推動無人載具沙盒計畫,在全台開始灑下無人車應用,其中無人巴士更是重中之重,從南到北都有無人巴士應用的痕跡,為了推動此一領域與技術的發展,這兩年可說是台灣無人巴士萌芽的重要階段。

為鬆綁交通法規 台灣第一個科技沙盒計畫登場

要參透無人巴士,先要了解「沙盒計畫」這個名詞,由於無人載具的應用極廣,加上科技發展速度極快需要做實驗,但又因商務測試沒辦法在實驗室裡面測試,加上與現有法規牴觸的情況下,沙盒計畫此時登場,透過實驗的技術、服務創新去做驗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人巴士信義路試2。(圖/台灣智駕提供)

▲無人巴士信義路試營運。(圖/台灣智駕提供)

                                                                      沙盒計畫
“小孩子在公園玩沙,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不會受傷情況下,自由在沙堆裡面創造出創意出來”

由於現有法規都是以有人駕駛去做規範,駕駛開車時必須要手握方向盤,但無人駕駛的概念就是手不必放在方向盤上,若用現在角度去看,將與現有法規牴觸,所以用沙盒實驗讓法規鬆綁暫時排除,這是沙盒實驗很重要的精神。

台灣過往有金融沙盒計畫,但針對無人載具的沙盒計畫,是第一個以科技為主的沙盒計畫,當時經濟部技術處有訂無人載具沙盒計畫實驗條例,2018年1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12月中公告後,2019年10月對外受理申請沙盒實驗計畫。

▲無人巴士在青埔「人車混流」上路。(圖/台灣智駕提供)

▲無人巴士在青埔「人車混流」上路。(圖/台灣智駕提供)

3年實驗核准11案 無人車全台跑

無人載具的沙盒計畫已經實驗3年,一共批准了11個案子,其中包括9個車子、2個船,經濟部技術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主任雷震台說:「案子能過首要關鍵都是安全,我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絕對都是先看安全性。」

這11案無人巴士的路線,可分為4大類,一種是最後一哩接駁,如先前的桃園捷運、新竹高鐵的接駁,另一種是觀光,包括彰濱工業區,以及愛河的自動船。還有一種是夜間接駁,先前台北市信義路凌晨的專案就是屬於夜間接駁,2021年還同意了物流運輸的案子,新竹物流就與工研院聯手,打造了國產自駕貨車,以點對點運輸。

▲▼雷震台。(圖/記者張克銘攝)

▲雷震台認為要找出新的服務模式,帶領自駕車整體產業的發展。(圖/記者張克銘攝)

既然是實驗,一部分就是要看還能強化的地方,包括運行載具的安全性、資訊安全、人員訓練、收集數據學習,這些項目都會整理出經驗和心得,給主管機關去參考如交通部能夠制定相關的法規,為佈局未來做準備。

全台的無人巴士實驗,雷震台表示:「推動沙盒實驗很重要的目的,主因台灣產業要走向一個出口,從現在的製造業和服務業,都必須要找新的模式出來,無人載具科技日新月異,創意服務層面很廣,這將會是很大的商機,在服務模式出來的前提之下,連結這些新創業者、無人載具相關產業,能找出可以適當營運和服務模式出來,帶領產業能夠投入到新興的產業發展。」

技術終將走向出口 東南亞國家是發展重點

雖然現在無人載具技術仍還是實驗狀態,但在全球都正發展這塊領域,若能提早佈局,屆時無人車技術一起來,台灣很有機會站在世界的頂端。雷震台就表示,無人載具的技術不會是國內市場為主,最大的還是國外市場,但要前進國際市場之前,需要有一定程度試煉,先在國內透過練兵,透過商務實驗的部分,來累積經驗和心得後,再切入到國際市場。

▲交通堵塞,交通,台北塞車。(圖/ETtoday資料照)

▲東南亞汽機車交通混流模式與台灣很像。(圖/ETtoday資料照)

而雷震台也指出,特別是東南亞市場,由於路上的情境跟台灣很類似,交通同樣機車混流的情形,而且東南亞在機車頻率使用上也與台灣很契合度很高,這點跟歐美各國就不太一樣,因此借重在國內累積的技術,開發相關智駕系統,導入到國外的市場。

除了技術出口到國際市場外,整體產業的提升也是整個無人載具沙盒計畫的重點,雷震台表示:「台灣在車輛產業,零組件、車電在國際有一席之地,雖然整車只有一家,但未來透過自駕車發展,找出服務模式外,希望帶動車輛產業零組件業者進來到自駕車的領域,此外持續與各國交流,台灣自駕這塊有一定水準,透過這個方式,讓台灣自駕能見度在世界上被看見。」

看更多無人車專題

關鍵字: 自駕車智慧駕駛無人巴士交通電動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