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心房顫動死亡率高2倍!輕忽當心中風找上門  醫:控制三高

▲民眾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儘速就醫。(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民眾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儘速就醫。(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75歲的張阿嬤最近覺得心跳忽快忽慢、還有心悸和胸悶的感覺,但因為這感覺時好時壞,阿嬤也就不理會。沒想到有天晚上看電視時,阿嬤突然頭暈、講話變的口齒不清、甚至眼歪嘴斜直流口水,經家人緊急送醫,醫師推測為「心房顫動」導致的腦中風,所幸治療後阿嬤復原狀況良好,也讓家屬安心許多。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也可說是無形的殺手,很多病人因為症狀不明顯容易忽視,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大約每20人中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者,盛行率更提高到每10人中就有1人。

醫師表示,心房顫動使心房的收縮功能變差後,心房內有一部分的血液流動不佳,就容易凝結出血塊,一旦血塊隨血液沖出心臟流到血管,就有可能堵塞腦血管造成缺血性腦中風,或是流到其他地方,例如堵塞下肢動脈造成下肢壞死,或是堵塞腸動脈造成腸子缺血。

▲民眾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儘速就醫。(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醫師建議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儘速就醫對症下藥及早治療。
 
因為心房失去了正常收縮,心臟跳得不規則且非常快速,因此「心房顫動」的病人會出現心悸、胸悶、喘、四肢無力或頭暈目眩等不舒服症狀,甚至會暈厥。醫師指出,臨床上確實有些疾病容易引發心房顫動,包括各種心臟病(如風溼性瓣膜心臟病或心衰竭疾病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是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此外,甲狀腺亢進、嚴重貧血、抽菸或飲酒等也都可能引發心房顫動。但其實,年齡才是心房顫動最大的危險因子,除了上述症狀外,平時可以幫家中長者測量脈搏跳動是否規則,若脈搏跳動異常,可透過相關檢查工具與醫師評估確診,若年長者出現心房顫動時,務必及早就醫治療。

▲民眾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儘速就醫。(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根據統計,只要病人一旦發現有心房顫動,就比正常人多了2倍的死亡、3倍的心臟衰竭以及5倍的腦中風風險,因此呼籲民眾提高警覺、規律用藥。陳翰興表示,除了靠抗凝血藥物減少中風的風險外,要降低心房顫動所帶來的種種風險,控制共病是最基本的,包括留意三高,規律的生活作息、少熬夜、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少碰菸酒;並適當運動和配合醫生治療服藥。
 
醫師強調,近來門診有許多民眾因接種疫苗後誘發心律不整,經檢查與問診結果,多屬於過度緊張所致,觀察後並無大礙。由於冬天早晚溫差大,醫師也建議民眾可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儘速就醫才能對症下藥及早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