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新冠鼠傳人」非首例!美研究人員也曾被咬 感染風險曝光

▲▼實驗室,老鼠。(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美國也曾有研究人員在實驗中被帶有新冠病毒的老鼠咬傷。此為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葉睿涵/綜合報導

中研院10日證實,P3實驗室曾有一名研究人員分別被帶有Gamma和Alpha變種病毒的實驗鼠咬過2次,並在12月9日傳出確診新冠的消息。事實上,這已不是全球第一起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被「新冠鼠」咬傷的案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在2020年4月就曾有一位研究人員被「新冠鼠」咬傷,還好該研究人員進行了14天的自我隔離後,未出現任何症狀。

綜合外媒報導,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在2020年4月的治療方法實驗中,傳出一名研究人員在讀取老鼠耳朵的標籤號碼時,被帶有新冠病毒的實驗鼠咬傷。北卡大學聲稱,由於這起意外充滿不確定性,因此他們將其視為「中高風險暴露」,並要求該研究人員在家中隔離14天,每天進行兩次體溫檢測。

幸運的是,這名研究人員事後未出現任何新冠症狀,北卡的發言人也表示,實驗室為老鼠注射的病原體通常對人類造成的感染風險不高,因此人們無需過於擔心。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帕特(Preeyam Patel)也指出,研究人員被實驗鼠咬傷的事件在臨床試驗中並不罕見,當然這其中會存在很多潛在的風險,包含唾液和飛沫傳染,但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新冠會通過血液傳播。

報導解釋,實驗中注射在實驗鼠身上的病原體通常對人們造成感染風險的機率都不太高,這是因為老鼠的基因組信息學與人類不同,老鼠讓病毒結合的機制也和人類不一樣,因此在老鼠身上的病毒很難進化成可以感染給人類的病毒,加上大部分的實驗室都擁有良好的安全措施,實驗室裡的研究人員也都經驗豐富、訓練有素,只要研究人員遵守工作守則,不太可能造成鼠傳人的現象。

《宇宙人外信》:時事閒聊學英文★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