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冠宇/確診者「再感染」大增! Omicron逃避「感染免疫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被感染過大多不會被重複感染的觀念可能要丟掉了。關於 Omicron 是否也能夠逃避疫苗免疫,以及降低對預防重症和死亡的潛在影響,仍然存在緊迫的問題。

● 姜冠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

Omicron 新冠病毒追求的生存出路,是再感染我們嗎?

南非預印本的數據,每波變異(Beta、Delta)都會有再感染的浪潮,先前變異株再感染危險比不高,大多 0.7-0.8 而已,Omicron的危險比卻有2.39(差好多),於此同時,印度疫情悄悄升溫,一個全體大多有抗體的區域居然會升溫,有沒有變異株進入再感染 ,我們目前不知道。

這裡我會帶一下南非預印本,和今年內科醫學會的一些消息。

在我們之前的認知,先前確診者可使感染風險至少降低 80%(即幾乎不會再感染),但是南非此篇對當地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此變異株存在大量免疫逃避。

▲Omicron大幅感染先前感染者。(圖/作者提供)

樣本收案日期為 2020 年 3 月 4 日至 2021 年 11 月 27 日,收集了 2,796,982 名曾確診者,用來模型統計對應南非 Beta、Delta、還有近期 Omicron 浪潮時,有多少的再確診案例。

Omicron逃過免疫力 再感染危險增加

至少相隔 90 天,連續檢測呈陽性的個體,會被認為是疑似再感染。這些曾陽性的 2,796,982 名確診者,共 35,670 例疑似再感染。

這些數據可以觀察到與第一波來南非的武漢原始株比起來,Beta 和 Delta 的初次感染的危險增加,但未觀察到再感染危險相應增加。

在南非第 2 波 Beta 和第 3 波 Delta 囂張的波浪期間,再感染與原發感染的估計風險比,皆低於第 1 波。

第 2 波對第 1 波的相對風險比:0.75(CI95:0.59–0.97);

第 3 波對第 1 波的相對風險比:0.71(CI95:0.56–0.92)。

相比之下,最近 Omicron 變體的傳播,與原發感染風險係數的降低和再感染風險係數的增加有關。

2021 年 1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1 月 27 日所統計的「第 4 波」,對第 1 波期間的再感染與原發感染的風險比為 2.39(CI95:1.88-3.11)。

人群證據表明,Omicron 變體與逃避先前感染免疫的能力有關。相比之下,沒有與 Beta 或 Delta 相關的免疫逃逸的流行病學證據。

這一發現對公共衛生規劃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南非這種完成疫苗接種率僅 24%,但高免疫力(集體感染過、再感染率偏低)的國家,是需要謹慎小心應對這種展現重複感染特性的變異株,也就是,被感染過大多不會被重複感染的觀念可能要丟掉了。

關於 Omicron 是否也能夠逃避疫苗免疫,以及降低對預防重症和死亡的潛在影響,仍然存在緊迫的問題。

雖然目前消息是,我們未在 Omicron 案例中看到重症,但也只是一開始而已。

▲Omicron病毒能夠逃避感染免疫力,能否逃避疫苗免疫力和造成重症還待觀察。(圖/路透)

看了 Omicron 很害怕嗎?來讓你看更害怕的新冠不會流感化,你就知道要疫苗要打好打滿!

以下是本周舉辦一年一度的內科醫學會,對於新冠的回顧。真的是收穫滿滿,尤其有一些內分泌與血液的相關整理:

血液科觀點

血液腫瘤科認為新冠不會流感化,是因為兩者疾病狀態就不一樣,新冠可麻煩多了。

新冠病毒是全身性感染,因為可以透過 ACE2 感染全身內皮細胞,這是流感所沒有的!

所以透過血液循環直接感染,或細胞激素風暴破壞,病人的凝血機制更脆弱,會進展成類似 DIC 的結局(但不是 DIC,是更複雜的機制)對肺部的破壞,新冠重症會破壞到肺微血管,比流感重症傷害大,不會像流感挨過一次可以沒事。

靜脈凝血機率也顯著差異遠高於流感 WBC DC 中的 lymphocyte 降到5%以下容易死亡,血小板降到50k以下,死亡率100%,發現病人有 D dmier 等指數昇高,抗凝處置要提早警覺用,否則重症才用還會造成出血。

內分泌部分

糖尿病是國病,家有糖尿病成員更應該要打疫苗,與 2019 年相比,全球 2020 有大量的糖尿病患死於新冠疫情。

▲糖尿病病人遭受新冠病毒的風險比一般人更大。(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糖尿病病人面對新冠病毒,危險比而言,重症率是超過一般人的兩倍,死亡率是超過一般人的三倍,這可能機制是病人免疫細胞中的 NK cell,更為脆弱,在遇到新冠病毒時,會帶來更大的細胞激素風暴,越是糖尿病越控制不好的人,其濃度就越嚴重。

另外,糖尿病的病人本身也容易提高 ACE2 受體濃度給新冠棘蛋白結合,感染時比一般人會更容易發生共病,如高血壓占33%。還有,因為新冠也會感染胰島細胞,降低胰島素分泌的功能,在疫情期間新發病的糖尿病病人,這樣的案例是有的!

但是每逢在疫情升溫期間,糖尿病病人因為失去給醫院例行檢查的機會,所以糖尿病病人在失去醫院支持下,如何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與識能,減少疫情下醫療支持不足造成大量死亡,這非常重要。

這也看出不應該將病人的例行照護機制建立在常常來醫院,賦能給病人可以照顧自己,才是未來後疫情的照護趨勢。

熱門點閱》

►吳昌騰/年末佳節Omicron攪局! 「這五點」防疫要維持

►謝金河/Omicron病毒嚇壞股市! 疫情緩解通膨升溫

►亓樂義/台澎防衛作戰由消極轉向積極 一個好開始!

►鍾文榮/經濟部設平價專區 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 本文獲授權,轉載姜冠宇醫師 Pro'spect。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姜冠宇

姜冠宇 姜冠宇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從醫學院畢業後,經過兩年的外科專業訓練,為了探究更多醫學治療的難題,決定再接受內科專業訓練,現今為整合醫學照護科的主治醫師。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