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Q成功》沈有忠/深藍選民加顏家 中二選區罷免案是雙層次「報復動員」

我們想讓你知道…掀起一場報復性罷免是容易的,但要淡化罷免帶給社會的對立、癒合罷免造成民主的陣痛,更需要這些政黨以負責的心態去面對。

● 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週六在台中市第二選區進行了一系列報復性罷免的劇碼之一:王子復仇記。這場罷免案,不只是韓國瑜遭到罷免後,韓粉與深藍選民的情緒宣洩,也同時是台中顏家要提早證明仍是地方之霸的一場復仇之戰。

刪Q,陳柏惟,韓國瑜,朱立倫,罷免,國民黨,民進黨,基進黨,選罷法,縣市議員,韓國瑜,黃捷,立法委員

▲立委陳柏惟罷免案通過,陳柏惟準備上台向支持者道謝。(圖/記者林敬旻攝)

儘管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這是一場公民運動,但這場罷免案到後期的動員過程,幾乎所有罷免的理由、文宣、說詞等,除了對陳柏惟過去黑歷史的人身攻擊之外,也夾雜著近期政黨對決的議題,包括萊豬、疫苗、甚至空污等。

罷免投票最終在52%創紀錄的高投票率,以及贊成罷免超過7萬7千票(不同意也高達7萬3千多票)的結果下,以極小的差距通過了罷免案。這場罷免案帶來多個層面的影響,短期的政治影響,將延續到年底的公投;長期對台灣政黨政治、民主發展的影響,也值得我們再次的反省思考。

雙層次「報復動員」

就短期來說,國民黨與台中顏家的地方勢力在一年之內兩度動員,讓國民黨和地方勢力再次基於打擊共同敵人而結合。就罷免的發動和動員的氛圍來看,這場罷免案是兩個層次的「報復動員」,一是深藍選民與韓粉的情緒宣洩,一是顏家提早展開的復仇戰。

但極為諷刺的是,這兩股力量以當前台灣整體選民結構的變化,再放長時間來看,可能都是國民黨要推動改革,年輕化與再起的包袱。依照最後的投票結果來看,投票率高達52%,顯示了罷免案到最後仍舊變成兩黨對決的結果。

國民黨與顏家在中二選區本來就擁有堅強的基層實力,加上民進黨從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到台中市的立委連番表態,使得罷免案再度變成兩黨對決的格局。

刪Q,陳柏惟,韓國瑜,朱立倫,罷免,國民黨,民進黨,基進黨,選罷法,縣市議員,韓國瑜,黃捷,立法委員

▲國民黨與顏家在中二選區本來就擁有堅強的基層實力。(圖/記者唐詠絮攝)

除此之外,國民黨將本次罷免案的議題,連結到萊豬、兩岸、空污等議題。頗有提前動員年底公投,提早動員練兵以及延續氣勢的動機。陳柏惟在國民黨的議題操作下,成為兩黨在國政層次意見分歧的犧牲品。

這次罷免案投票的過程,朱立倫刻意將公投的議題放進來,就是希望將氣勢延續到公投。然而,投票率雖高,但支持與反對雙方票數極為接近,即使陳柏惟遭到罷免,無論是隨後而來的補選,或是年底的公投,可能都還有極高的不確定性。國民黨要用罷免打響頭陣,只能說是驚險過關。

就長期來看,此次罷免又引起門檻是否過低的討論。因為陳柏惟是以11萬票當選,卻被7萬多票罷免。

罷免機制「再」思考

平心而論,罷免機制的設計、以及是否適用於所有不同性質的公職人員,都值得我們再思考。首先,罷免被視為人民向政治人物收回公權力的政治權,和常態的例行選舉不一樣。也就是說,例行的選舉,是基於對政黨和政治人物的檢驗,依據支持度而賦予權,具有多元競爭的邏輯,政黨和候選人要爭相表達自己的優點和能力。

但罷免案則是相反,罷免是基於對在位者的攻擊,依據仇視與厭惡的程度進行動員,是負面的選舉,罷免方要「蒐羅罪證」,凸顯在位者的無能和不適格。簡單來說,正常的邏輯下,常態的選舉是擇優,而罷免投票則是汰爛。

在動員的過程中,因為要凸顯被罷免方的無能與不適格,因此會呈現負面選舉,更容易激起對立,破壞社會信任與包容。這是為什麼不是所有民主國家都設計有罷免投票。就算有,大多成熟的民主國家,也不是經常舉行罷免投票。民主政治保障的是讓輸家有下次再贏的機會,而不應使得報復性罷免成為競爭的常態。

刪Q,陳柏惟,韓國瑜,朱立倫,罷免,國民黨,民進黨,基進黨,選罷法,縣市議員,韓國瑜,黃捷,立法委員

▲高雄市議員黃捷挺過了罷免案,陳柏惟卻沒有。(圖/翻攝自黃捷FB粉絲專頁)

再者,不同性質、不同當選門檻的公職人員,也不應該用相同一套罷免門檻。就性質而言,民選的地方首長甚至政府首長,負起執政責任。如果執政不佳,下次選舉換人換黨執政。而如果任期還未結束就嚴重失格,或是已經對地方建設無心,意在牟取其他高位,失信於選民,那麼就用罷免將其汰除。

但如果是為民喉舌、的議員,其主要的職責不是對政策負責,而是代表社會的多元力量而發聲,代表不同利益的選民監督政府。即使要承擔政治責任,往往也是集體負責,因為議會是合議制,法案要通過也要基本的多數,由這個多數的政黨或聯盟來負責,而非單一議員。以這次刪Q為例,罷免方認為陳柏惟要替萊豬、要替疫苗、要替空污負責,但開放萊豬、疫苗或是能源政策,豈是一位立委就可以決定?

刪Q,陳柏惟,韓國瑜,朱立倫,罷免,國民黨,民進黨,基進黨,選罷法,縣市議員,韓國瑜,黃捷,立法委員

▲立法院是合議制的地方,很多刪Q方對於執政黨的政策質疑,並不是陳柏惟能左右的。(圖/記者林敬旻攝)

縣市議員和立法委員是否適用於罷免已經存有爭議,如果要維持罷免投票的設計,兩者之間也應適用不同的門檻。縣市議員是採複數選區,不需要相對多數,只要有一定的支持基礎就可以當選,有保障社會少數亦能取得席次的意涵。因為當選基礎可能只是代表選區中的少數聲音,面對罷免時就很容易遭到多數的霸凌。

最後是關於罷免門檻的思考。當前的罷免投票分為三階段:提案、連署、投票。大多檢討的聲音在於四分之一的投票門檻是否太低。事實上,罷免的投票率本來就容易低於常態選舉,且被罷免方仍舊可以呼籲支持者反對罷免,因此是否再提高門檻,需要更強的理由。值得思考的反而是提案的部分。

刪Q,陳柏惟,韓國瑜,朱立倫,罷免,國民黨,民進黨,基進黨,選罷法,縣市議員,韓國瑜,黃捷,立法委員

▲立委陳柏惟罷免案,陳柏惟向支持者鞠躬道謝。(圖/記者林敬旻攝)

如果提案的門檻太低,容易出現實質上沒有正當性的罷免投票。一場明明沒有正當性、不會通過的罷免,卻因為部分選民或政客一時的情緒,因為低門檻而成案,最後要為了這個成案的罷免投票勞師動眾,耗費社會成本製造對立。如果拉高門檻,可以避免這種情況,讓罷免的提案是一個有效的、實質的提案,以免浪費社會資源,徒然製造社會對立。

「刪Q」罷免結束了,極為接近的投票結果,帶來更多政黨之間、地方派系的問題,也再次讓人注意到罷免制度有其修改的必要性。掀起一場報復性罷免是容易的,但要淡化罷免帶給社會的對立、癒合罷免造成民主的陣痛,更需要這些政黨以負責的心態去面對。

熱門點閱》

► 顏廷棟/AI既能「辨臉」也能「變臉」 歐美國家如何管?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小玉變臉技術「Deepfake」 會引起社會動盪?

► 林資雄/遊戲規則訂定不清 政府是都更最大「釘子戶」

► 徐子涵/電腦可挑土豆 也能生產「變臉」謎片?AI只會做好事的年代已經過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