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恆/讀書逼不得 孩子想讀自然就會讀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孩子一旦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享受到更多豐碩成果,便能增加學習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學得好,而願意持續努力、積極上進。

▲學習是否要靠父母來逼迫,一直有正反兩種說法。(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關於讀書學習,一直存在著兩派說法。

一派認為,孩子想讀就會讀,不想讀你逼他讀也沒用。我有個親戚,就時常掛在嘴邊這麼說。他們對於孩子的課業學習,通常不太過問,作業有寫就好,別出大亂子就可以。

另一派則認為,師長需要勤教嚴管,才能讓孩子有良好的課業表現。我的父母就是屬於這一派,他們常說:「要不是我當時拿著棍子在後面督促你們,你們哪有現在的成就!」

聽起來,也不是沒道理!你認為呢?

本身學習意願被忽略

不論是前者或後者,都過度簡化了讀書學習這檔事。孩子的學習成就如何,本身的學習意願很重要,同時,父母師長的協助與督促,也是不可少。

對我而言,我更重視的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力,進而成為自動自發的主動學習者。我想,這也是許多師長對孩子的期待——自動自發、主動學習。

那麼,我們就應該探究,如果孩子對課業學習的興趣缺缺,是什麼讓他的學習動機低落?

這牽涉到許多因素,包括:能力水準、學習策略、讀書習慣、師長期待、科目興趣、生涯目標、生活困境、成敗經驗……等。

其中,我認為影響最大也最關鍵的,就是「成敗經驗」。

▲學習成果大幅度影響學習動機。(圖/pixabay)

若一個孩子經常體驗到「學得會」、「考得好」,便會相信自己能學得更好,學習動力自然不低;若時常感到學不會,考試又總是挫敗累累,還被師長父母責怪,那麼,逐漸對學習感到意興闌珊,也只是剛好。甚至,會出現「學習創傷」,終其一生厭惡讀書學習。

而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學得好」,確實很需要父母與師長從旁協助。

學習需要輔以高度「自律」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想要在學習上更成功,擁有更好的表現。

然而,課業學習也從來不是一件輕鬆容易、快樂無比的事情;對大多數的孩子而言,應付課業與考試,常是痛苦與焦慮的。

然而,人們願意犧牲娛樂或休息,去做那些無聊或痛苦的事情,顯然需要高度自我控制,也就是擁有自律的能力。

而自律的能力,需要從小培養起。小處著手、逐步漸進、反覆堅持,這過程包括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建立定時研讀的習慣、抵擋誘惑保持專注、擬定讀書計畫……等。

▲作者認為,培養自律的學習習慣、增加學習成果,孩子會更努力積極。(圖/pakutaso)

要孩子自然而然就發展出這些能力,其實不容易;自律,常是從他律開始。因此,父母師長從旁適時協助,就很重要。

一旦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享受到更多豐碩成果,便能增加學習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學得好,而願意持續努力、積極上進。

熱門點閱》

►呂秋遠/女大生怨自繳學費 財產父母留著花最重要

►胡展誥/寂寞的孩子 需要的遠大於體罰

►陳志恆/父母的情緒流動 孩子比誰都清楚

►海苔熊/接納討厭的自我 成為自己的神仙教母

● 本文獲作者授權,原文節錄自「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