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撒簡訊逼出採檢潮 「台灣社交距離」才是警示好方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但台灣社交距離APP才是更好的做法,如果眼前台灣社交距離APP已經普及到一個程度,收到警告通知的民眾數量大幅減少,醫療系統不會短時間內被癱瘓,媒體與民眾也不會把時間花在討論病患的隱私。

● 江明宗/自由工作者

在長榮2名機師確診後,指揮中心緊急針對 110 萬可能的接觸民眾發出簡訊警告,跟過去萬華案例出現發出的 60 萬簡訊一樣,大量希望尋求協助的民眾造成鄰近醫療系統壓力短時間衝高,潛在的感染者在醫療院所外等待、群聚,這個作法真的好嗎?

在確診者的足跡公開後,許多人又開始聚焦在患者私領域的行為討論,但這些討論往往無助於防疫,同時也會讓更多未來出現症狀的患者選擇隱匿資訊,進而讓防疫出現更多缺口,影響整體防疫成效。

▲新北市政府於新北聯醫三重院區開設簡訊篩檢站,提供收到細胞簡訊的民眾進行快篩。(圖/記者湯興漢攝)

在疫情發生前,調閱個人通聯紀錄只有在刑責達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嫌犯才能夠進行,而且需要經過法院個案審查;但眼前為了防疫,從萬華的 60 萬人到這兩天的 110 萬人等同被當罪犯一樣,被調閱了部分的通聯紀錄進行分析,然後發出警告簡訊,這樣的作法也宣告著,我們每天進出各種場所掃描打卡的資料只是做白工,更別說那個幾乎被放棄的台灣社交距離APP。

但台灣社交距離APP才是更好的做法,如果眼前台灣社交距離APP已經普及到一個程度,收到警告通知的民眾數量大幅減少,醫療系統不會短時間內被癱瘓,媒體與民眾也不會把時間花在討論病患的隱私,這已經是眼前最能夠兼顧防疫與隱私的方法,但政府寧可繼續用舊有作法把問題丟給第一線人員!

▲與其發送大數量細胞簡訊來提醒民眾注意個人身體狀況,作者認為台灣社交距離APP才是兼顧民眾隱私與精準通知的做法 。(圖/記者洪聖壹攝)

透過電信資料追蹤除了隱私問題,它的先天限制就是不精準,因此個位數的確診案例就會需要針對上百萬人進行警告;臺灣社交距離APP透過藍牙技術,可以讓通知精準的發給曾經跟確診者有 5–10 公尺範圍內的潛在接觸者,透過可被信賴的技術在提高精準度同時保有民眾的隱私。

如果各種場所對於實聯簡訊的檢查可以改為檢查是否安裝與啟用台灣社交距離APP,以台灣民眾配合的程度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讓它有效普及,接著慢慢卸除繁重的疫調工作量,讓第一線人員可以空出更多心力照顧患者,這個社會也不需要花那麼多心力討論病患隱私,同時更多潛在的患者也會有更高的意願第一時間取得醫療系統協助,有效避免疫情擴散。

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疫病,台灣社交距離APP的存在讓防疫工作不需要跟掌握病患隱私劃上等號,就只差更多的信任與推廣,該是時候投入更多心力在新方法了!

熱門點閱》

► 李建璋/釐清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台灣亟須第四期臨床實驗

► 黃竣民/天價M109A6自走砲 真讓砲兵戰力升天?

► 高明見/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

► 王志鵬/美日英澳齊聚西太平洋抗中 台灣西南海域卻低調安靜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江明宗medium,原標題為「110萬簡訊的問題臺灣社交距離APP可以解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