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腹痛、牙痛竟是心絞痛 心臟科醫師圖文解析

▲心絞痛。(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心臟是全身循環系統的靈魂,像幫浦一樣持續不斷的推動血液。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廖振宇醫師指出,心肌需要充沛的能量才能夠收縮跳動,所以心臟就像引擎一樣本身也有一套油路系統,稱為冠狀動脈,負責供應整個心臟的血液循環。當油路阻塞,也就是冠狀動脈出問題時,便會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由於血液供應無法滿足心肌的需求,可能產生心絞痛、心肌梗塞。

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廖振宇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

心絞痛的成因與症狀

「胸痛只是其中一項症狀。有的患者根本不會胸痛,而是直接以猝死來表現。」廖振宇醫師強調,「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可能在短短幾秒鐘內倒下,也可能慢慢的悶痛一個月,差異相當大。」

傳統用藥、新機轉用藥不盡相同 共病患者更應注重用藥安全性

針對心絞痛的成因,我們可以利用藥物降低心肌耗氧量或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以改善症狀、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廖振宇醫師解釋,常用的藥物包括傳統藥物如鈣離子阻斷劑、乙型受體阻斷劑、長效型硝酸鹽,以及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如晚期鈉離子通道抑制劑。

傳統藥物對心絞痛患者可以發揮效果,不過在使用上會有一些限制,例如心跳過慢、或血壓偏低的患者就沒辦法使用傳統藥物。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可以改善心肌細胞中的鈉離子通道,有助緩解症狀,較不會影響血壓與心跳,且頭痛、頭暈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少,可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各種藥物適用的時機不盡相同,請務必依照醫師指示服藥。

心絞痛之藥物治療

「傳統心絞痛藥物與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的主要差別在於,傳統藥物通常會影響血行動力學,像是心跳、血壓。」廖振宇醫師說,「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較不會影響血行動力學,使用上的限制較少。」由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經常伴隨多種共病,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的適用族群會比較廣泛。

三度到院前心跳停止的心臟病患

「門診有位冠心症患者,曾經有過『到院前心跳停止(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經驗,」廖振宇醫師回憶,「而且還不只一次喔,他總共有過三次到院前心跳停止,經過急救後,三次都很幸運地被救回來。不過因為反覆心肌梗塞,導致嚴重心臟衰竭,心臟射出分率僅20-30%,血壓都不是很理想。」

雖然接受過支架治療,但是患者依然有心絞痛的症狀,常會感到胸悶不適,廖振宇醫師說,該名患者由於心臟功能太差、血壓太低,傳統心絞痛藥物並不適合,所以更改使用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患者的症狀改善了,」廖振宇醫師說,「而且在各種藥物、儀器的搭配下,患者的心臟射出分率也進步許多,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

冠狀動脈狹窄要不要放支架?

冠狀動脈狹窄較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時胸悶、胸痛等症狀持續的時間較久,休息或使用舌下硝化甘油片後症狀仍無法緩解。在這種狀況下,除了藥物治療,也會考慮血管介入治療,嘗試置放血管支架撐開狹窄的區段。

「在評估是否置放支架時,通常要安排心導管檢查,利用血管攝影確認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與嚴重度。」廖振宇醫師解釋,「我們都會和病患、家屬詳細討論,因為置放支架後,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患者本身要有病識感,願意配合治療並針對各項危險因子做調整。」

冠狀動脈狹窄要不要放支架?

在置放血管支架前、後,都需要使用傳統心絞痛藥物或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輔助,廖振宇醫師叮嚀,做完心導管手術置放支架後,仍有些患者會有殘餘心絞痛的風險,例如 : 微小血管阻塞或是心絞痛復發的情況產生,此時也可以安全合併使用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來減少心絞痛的發作頻率、提高生活品質,同時有慢性病患者則需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數值達標,才能減少血管再次阻塞的機會。

貼心小提醒

冠狀動脈心臟病常導因於動脈粥狀硬化,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都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廖振宇醫師強調,想要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務必從這些危險因子著手。

若出現胸悶、胸痛等心絞痛症狀,需要積極介入治療,廖振宇醫師說,冠狀動脈心臟病發作的時候,經常讓人措手不及,很多患者都是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內過世。千萬不能任意停藥,或因為疫情就中斷回診喔!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6招保養心血管,麻煩不再來!(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花蓮礦工心臟衰竭!強震前夕醫師強迫住院開刀 躲過礦區倒塌

63歲的譚先生3月底因呼吸喘、嘔吐等症狀急診就醫,意外發現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及冠狀動脈疾病,導致心臟衰竭,猝死風險極高,醫師叮囑盡快進行治療,於是安排4/2日住院檢查,沒想到4/3日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讓原本在和仁礦場工作的他逃過一劫,且經醫師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心臟功能恢復良好並於4/30日順利出院。

2024年05月05日 14:39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1/3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年輕化 3大症狀要就醫

相信不少人對於「子宮肌瘤」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因為它的確是一種很常見的婦女疾病。只是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子宮肌瘤發生在更年期或中老年婦女身上較為常見。但最新的醫學研究已經發現,子宮肌瘤的好發族群正在趨向年輕化,許多30多歲出頭的年輕女性也面臨罹患風險。

2024年05月05日 14:38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放6~7分滿就好!營養師教你「冰箱保存」4大重點:別放涼後才冰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為降低此類事件的發生,除了依賴政府部門的抽驗和追溯管理,民眾也應該自我規範,培養良好的食品調理和保存習慣。亞東醫院營養師張庭瑜也提醒「冰箱保存」食物的4大重點,包括「冰箱只放6-7分滿、定期確認冰箱溫度」等。

2024年05月05日 14:27

94歲爺「練1招」免坐輪椅!腿力回春醫驚呆:沒一種藥做得到

94歲爺「練1招」免坐輪椅!腿力回春醫驚呆:沒一種藥做得到

「家人沒法照顧就送去安養中心,因為怕跌倒,所以綁在輪椅上,結果兩個星期就不會走路了,本來是走進去的呢!」出身急診科的郭健中醫師,從醫療體系單純治病救人,變成現在大力推廣複利健走法,拚命教人不要進急診室,或是不要像一點一滴失去生命力地,最終被綁在輪椅上。

2024年05月05日 12:40

天氣熱「1類患者」變多了!中醫揭2常見特徵:看起來很健康

天氣熱「1類患者」變多了!中醫揭2常見特徵:看起來很健康

天氣逐漸炎熱,除了留意衛生習慣外,中醫師提到,近期常遇到一種患者,外表看起來健康,但一把脈就發現體內呈現「陰虛火旺」的狀態。許多都是熬夜造成,身體有缺乏水份的問題,容易發炎,不少人共同特徵是「嘴唇暗紅色」且很多人夏天較難睡好,可能就是陰虛火旺的情況。

2024年05月05日 10:17

今立夏!「做3件事」免疫力變強 中醫:愛喝飲料濕氣破表

今立夏!「做3件事」免疫力變強 中醫:愛喝飲料濕氣破表

今(5)天是24節氣的「立夏」,民權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李建志指出,在這季節下,長晝氣溫高、容易傷津耗氣,中醫在調養體質時會考慮追求「內外平衡,陰陽協調」,內指心情調適,外則是身體和諧。除了中藥、三伏貼及針灸,也可以進行食療和按摩穴位,讓身體更加健康、提升免疫力,「這3件事」可當作養生參考。

2024年05月05日 09:38

好多人生病! 醫揭2元凶:常全家中獎

好多人生病! 醫揭2元凶:常全家中獎

小兒科醫師林智葳提醒,最近診所病人量有些小暴增,腸病毒和病毒性腸胃炎非常多,而且常常一人中獎,全家都跟著中獎,請大家多加小心。

2024年05月05日 07:06

網傳「白肉雞打生長激素」恐致性早熟?營養師破解「5大迷思」

網傳「白肉雞打生長激素」恐致性早熟?營養師破解「5大迷思」

台灣的白肉雞消費量大,因此衍生出許多迷思,像是會打生長激素、抗生素,或者吃了會性早熟等等,這次好食課整理了常見的5個雞肉迷思,一次破解給大家知道!

2024年05月05日 00:27

他走路痠麻痛!去附近市場1趟得休息3次 醫揪出病因「嚴重恐截肢」

他走路痠麻痛!去附近市場1趟得休息3次 醫揪出病因「嚴重恐截肢」

一名70多歲男性,近日來出現走路痠麻情況,以前他可以陪太太到到離家不遠的市場買菜,現在卻中途卻要休息兩三次,每走一小段路就會腳痠甚至嚴重會有小腿腹疼痛的現象,原本休息可以改善,但近期卻惡化到休息時還是痠還有腳趾腳背冰冷、傷口不易癒合等現象,就醫才確認是「下肢動脈阻塞」問題。

2024年05月04日 22:30

保健品「10大疑惑」台人最愛問!什麼時候吃 營養師全說了

保健品「10大疑惑」台人最愛問!什麼時候吃 營養師全說了

在現代生活中,保健品已經成為許多人維持健康的一部分。然而,對於如何正確使用這些保健品以獲得最大的效益,許多人仍然感到困惑。Cofit營養師-蔡宗真就針對「十大網友最常問的保健品問題」,提供專業的建議,助你更好地了解保健品的適當食用方法,最有效地使用保健品,實現更健康的生活目標!

2024年05月04日 21:4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