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桃醫事件再爆發?「應變醫院」要落實、醫院「專心」抗疫才能打持久戰(黃韻如、賴育宏、鄭如韻)

我們想讓你知道…這次疫情,部桃新屋分院的「應變醫院」位階沒有啟動,呈現將「應變醫院」與「隔離醫院」位階對調的奇怪現象。

● 黃韻如/教授,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教授暨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計畫主持人
● 鄭如韻/獸醫師,任職台灣大學防疫科學研究中心
● 賴育宏/醫師,國立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博士畢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的平時整備與變時應變

前言

農曆年前部立桃園醫院(部桃)出現院內感染本土案例,造成前後共 15 例確診個案,台灣社會再次陷入不安的情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自從全球疫情爆發以來,部桃收治了台灣將近 20% 的 COVID-19 確診病患。這樣的醫療量能,部桃作為最靠近台灣國境的醫療前哨站,其地位幾乎已可類比為收治新加坡 75% 病患的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Infectious Disease, NCID)。

不過在此次 COVID-19 疫情應變戰役中,部桃與 NCID 最大的不同是,NCID 除了感染症其他病症都不需收治,為一真正的感染症專責醫院,而部桃則是除了感染症之外還要繼續收治其他病症,繼續乘載桃園地區的一般醫療量能。

當疫情指揮中心與社會各界輿論,將部桃事件著眼在院內感控是否到位、指標個案醫師的防護作為,以及疫調等等後續問題,本評論希望將討論重點放在專責醫院設置上的差異,探討對於此次院內感染事件,是否有影響?

在本篇評論中,我們將回到防疫金三角的基礎 [1 - 3],從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的平時整備與變時應變的角度,再次檢視此事件可能的根本原因(root cause)。

▲ 部桃本土個案關聯圖。(圖/指揮中心提供)

傳染病醫療網的組織治理

台灣在SARS疫情後,建置了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成為指揮體系中,在平時與變時擔任區域內醫療防疫的重要角色(指揮體系如下表)。

▲ 黃韻如團隊繕改自〈101 年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教育訓練課程〉 p.12。(圖/黃韻如團隊提供)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的法源依據,來自修訂既有的《傳染病防治法》,以及增列《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

在此法源依據之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福部疾管署)於 2017 年 2 月 7 日所公告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啟動及支援人力運作原則》(下稱運作原則)提及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醫療網)之重要性,以提升醫療網區應變的量能。

該原則中提及醫療網之醫院類別如下 [5]:

▲ 黃韻如團隊依據《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啟動及支援人力運作原則》製表。(圖/黃韻如團隊提供)

相關醫院之權責分工可參考「傳染病指定隔離醫院及應變醫院名單」(適用日期 2020 年 6 月 24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4]。

針對第一類及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或新興未明原因重大傳染病,(COVID-19 屬於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6] ),依照《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第 8 條(如圖)以及運作原則 [5](項次肆、一、(一)),在台灣本島地區無大流行的平時,醫療網區應變醫院應優先收治傳染病人;而在疫情爆發的變時,網區內的應變醫院做為第一線的準專責醫院,優先收治確診病患,再視量能將病患分流至隔離醫院就地收治。

▲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第 8 條。(圖/截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基於此規劃,將台灣全境劃分六大醫療網區,各網區有其「網區指定應變醫院」(相關權責區域彙整如下表)。這些應變醫院負責收治第一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及新興重大傳染病病患。

網區內醫療院所若發現前述情形的病患後,應通知該區指揮官,並將病患移送應變醫院收治,避免疫情擴大。應變醫院每年並就傳染病緊急應變計畫內容進行演練,確保第一線防疫人員熟悉流程,以備不時之需

 

▲ 六大醫療網區及其網區/縣市指定應變醫院。(圖/黃韻如團隊製)

根據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啟動流程,在疫情發生的變時,依據《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第 12 條規定(條文如下圖),啟動網區應變醫院。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第 12 條。(圖/截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根據此流程,由指揮官評估,是否啟動網區應變醫院或是將病患收置網區醫院;在必要時,將病人分流至隔離醫院。

▲ 圖/截自《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啟動及支援人力運作原則 》附件 1。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的建立與設計,是因應2003 年 SARS 疫情的高峰,因為醫院發生院內群聚感染事件導致封院的決定,當時不論大學醫學中心或大型私人醫院,皆出現拒收病患的窘境 [7]。

經專家與政府各部門在「後 SARS 重建防疫體系計畫」的討論中產生共識,決定新興傳染病個案應該集中收治,於是著手劃分以地理區域為單位,強化區域聯防,建立感染症患者專責醫療體系。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 14 條及《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於同年 9 月成立「感染症防治醫療網」,隨後在2007年 7 月因應《傳染病防治法》修訂,正式更名為「傳染病防治醫療網」。

醫療網的成立,在策略上是希望落實傳染病專責醫療照護,並結合公共衛生專業健全防疫體系,最終目標是提升台灣整體醫療體系對傳染病的應變能力

▲ 學者指出,在這次 COVID-19 應變中,大部分確診病患由部桃總院承接。(圖/記者屠惠剛攝)

按照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的規劃,北區的應變醫院是衛福部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會選擇新屋分院而不是部桃總院,主要原因是其地屬較偏僻遠離人口稠密地區,且距離國門桃園國際機場近,若有境外移入疫情爆發時,對正常醫療服務的衝擊較小。

然而在這次 COVID-19 應變中,部桃新屋分院的應變醫院位階並沒有被啟動,除了在 2020 年 1 月 20 日直接收治台灣確診第一例的女台商之外 [8],大部分確診病患都是由部桃總院來承接,若部桃總院滿床,確診病患狀況穩定不須負壓隔離加護病房者,才會轉送新屋分院收治。

這樣的收治流程,與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啟動流程的規劃完全相反,而是採取了〈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病人轉送收治流程〉(如下圖)規劃中,對於在非網區應變醫院出現確診病患之後的轉送流程。

雖然根據運作原則,指揮官可以根據疫情,決定是否只將病人就地收治網區醫院而非應變醫院,但我們必須要探討,沒有啟動網區應變醫院的決策,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 圖/截自《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啟動及支援人力運作原則 》附件 3。

傳染病醫療網的網絡夥伴關係

教育訓練與演習

梁瑞芳、陳彩惠、徐永年等人於《醫學與健康期刊》的專欄武漢肺炎防疫論壇所發表的〈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醫院之COVID-19 感染管制作為:以北區為例〉一文 中提到 [9]:

桃園醫院新屋分院位於台灣北區(桃竹苗四縣市)內,鄰近台灣最大的臺灣桃園國際機場(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代碼為TPE),為全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網區應變醫院。於 2020 年 1 月上旬即做好 COVID-19 防疫整備,預備隨時接收由桃園機場進入台灣境外疑似病患的隔離檢疫任務,並開始進行人員加強防疫訓練,如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穿脫、疑似感染者檢體處理及疑似感染者照顧流程;另外也同時統整全院防疫物資,做好接收病患準備。整備期間疾管署亦多次視察該院硬體設備,動線規劃及人員訓練,以確保醫院內感染風險降低,不會再發生 2003 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疫情時的情境。

另外,依照《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第 13 條(條文如下圖),中央每年都會提撥經費補助應變醫院平時的演練整備,以及設施設備的購置,而新屋分院也的確在平時舉辦了數次演[10]。

▲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作業辦法》第 13 條。(圖/截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部桃總院在醫療網的規劃中歸屬於網內隔離醫院,其功能為分流應變醫院的診治量能。

在傳染病的管控上,隔離醫院在平時都有常規內部演練,但疾管署稽查的時候,對於隔離醫院的要求與應變醫院的要求是不同的,後者稽查的項目較多。

部桃總院與新屋分院曾在 2015 年 6 月 3 日聯合舉辦「MERS-CoV 病患收治演習」[11],可見該院在教育訓練與演練上有一定整備,這也可以反映在部桃總院一年以來收治 20% 確診病患的成效。

▲ 按照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規劃,衛福部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是「北區應變醫院」。(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人力配置與調度

根據運作原則的規劃(項次伍、一、(一))應變與隔離醫院的人力調度以維持醫院運作為原則,且在啟動後必須由該院傳染病緊急應變計畫指揮官就各種危害衝擊、資源不利的情形下,投入現有人員(含正式編列、約聘僱、院聘、臨時暨外包人員),機動調撥人員、調整業務及作業流程。

在人力的支援調度上,運作原則(項次伍、二、(二))也規劃出當現有臨床照護人力不敷調度時,網區其他醫療機構支援臨床照護人員的安排,按照西醫師、護產人員、呼吸治療師、臨床諮商心理師、醫事放射師、醫事檢驗師、藥師等,根據網區的應變醫院職業人數數量的 30% 為原則進行人力支援,人員清單造冊並每半年更新。

▲以新屋分院為例,表為該院作為應變醫院之現有人力配置及依照 30 %人員之人數規劃表。依 106 年 2 月 7 日之運作原則附件 4 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規劃醫療支援人員統計表」重新製表。(圖/黃韻如團隊製)

分艙分流管理

在運作原則下(項次肆、一、(2)),網區應變醫院可以清空樓層/區塊或全院清空等策略,來收治確診病患。按照收治量能,可再進一步分流至網區隔離醫院,或由指揮官指示徵用的醫療機構或公共場所。

因此網區應變醫院的設置,其實是有著類似分區專責醫院的概念。這些醫院是可以依照疫情的規模,來達成「專責」的任務。應變醫院(如新屋分院)對於分艙分流管理,在此疫情期間就有著一套規範與作業流程 [9]。

▲ 在這次疫情,若部桃總院滿床,確診病患狀況穩定不須負壓隔離加護病房者,才會轉送新屋分院收治。(圖/記者屠惠剛攝)

當隔離醫院變成應變醫院:人員訓練、防疫SOP、資源錯置

當平時接受國家補助、擴充設施設備並整備充分的應變醫院,在變時並沒有被啟動發揮應有的應變功能時,在公共資源的分配便會產生了錯置。

首先,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平時的練兵沙盤推演,與變時真正上前線作戰的,是不同批人員。而平時演練熟悉的兵推情境,無法在戰時真正臨場測試,這就失去了找出流程中可能出現的縫隙與疏漏,並進行補強的機會。

第二,新屋分院的報部應變人力,是六大醫療網區中最少的,但卻是最緊鄰國門的醫療前哨。當新屋分院人力不足而需要增員時,可以採取:

1. 由隔離醫院的部桃總院來支援,讓部桃總院的團隊進駐新屋分院,此作法也完全遵循運作原則的規劃。但問題是,以新屋分院報部的 30% 人力來補充後,面對國門第一線量能還是緊繃。

2. 如果中央有就地診治的考量,那麼應該讓部桃總院配套縮減一般醫療的負擔,及早啟動區域聯防,將一般醫療需求分流至醫療網區中的其他醫院,讓部桃總院升級為應變醫院。

▲ 學者指出,部桃新屋分院的應變人力是六大醫療網區中最少的。(圖/記者林敬旻攝)

如此做的另一個直接影響,會反映在分艙分流管理上。

部桃總院雖非網區應變醫院,但在疫情初期配合指揮中心對於醫療院所的通令 [12],亦嚴格執行內部分艙分流,直到防疫新生活期跟著鬆綁至進入秋冬專案的現今 [13]。

但問題就出在,秋冬專案的重點,在於擴大通報病例篩檢,自啟動後,從未重啟網區醫院的分艙分流措施。從此次部桃總院的院內確診案例所分布的樓層以及科別來看,不同科別的病患散佈在各個樓層,專科醫療人員的足跡也當然會跟著遍佈四方。

▲運作原則附件 4 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規劃醫療支援人員統計表」。(圖/黃韻如團隊提供)

部立醫院作為衛福部直屬的醫療單位,一直是能夠強力貫徹執行中央政策的單位。若於秋冬專案有再度嚴格執行分艙分流管理,而且由當初規劃的第一線應變醫院來承接主要量能,就算有一個破口,也應該不會造成此次事件般規模的院內感染。

以上凸顯了部桃總院除了作為隔離醫院之外,還負有承接大桃園地區一般醫療量能的任務,當必須身兼二職,但又非正式規劃的應變醫院,在中央政策未明文要求重啟分艙分流措施或減低醫療量能下,所會面臨到的困境。

▲ 學者指出,若部桃嚴格執行分艙分流管理,並由第一線應變醫院承接主要量能,即使出現一個破口,也不會鑄成目前規模的院內感染。(圖/記者屠惠剛攝)

院內疫調該誰來做?怎麼做?

院內感染爆發後,針對院內人員與動線的疫調,依照時間軸每分每秒的溯源並匡列接觸者,是防疫的重點。因著每個現場不同,疫調很難有一套 SOP,但一些通則,例如詳實建立流水帳式的人事時地物回顧,則是建立疫調的第一要務。

專業疫調公衛師的設置

新加坡的疫調經驗來看,指標案例在確診後過去 14 天每分每秒的足跡,都必須在 2 小時的疫調時限中建檔完成 [14]。

新加坡在各醫院中有所謂「流行病學家」(epidemiologist)的職位,專門負責疫調,將所得到的疫調檔案上傳至衛生部的中央疫調小組,後由專員對於資料進行梳理,判斷是否有環節遺漏的地方,再與醫院端的疫調人員聯繫,對指標案例做進一步的詢問釐清。

疫調所需要的技巧,其實相當接近犯罪偵查,需要在資料線索中,抽絲剝繭。在之前的雲論投書中 [3],我們也已經看見疫調結合警察單位在實際案例的功用。而疫調人員平時是需要接受專業教育訓練的,台灣在各地方衛生局的基層疫調人員,都已累積長年的經驗。

▲  新加坡的指標案例在確診後,過去14天的足跡都必須在2小時的疫調時限中建檔。(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運作原則的規劃,在醫院端是放在臨床照護人力的整備,對於疫調人力的需求並沒有多加著墨。唯一提到的類似角色是感控護理師,在變時可由網區內作為支援合作醫院的醫學中心提供醫療協助。在本次事件中,是否有支援合作醫院的感控護理師來支援疫調,不得而知。

當部桃總院不是應變醫院,卻又承擔最大收治疫病患者量能的時候,出現此次的院內感染之後,需要問的是,疫調訓練是否包含在院內感控人員平時的教育訓練課程中?如果沒有,那麼不教而殺為之虐,在此次院內染爆發中,院內感控人員被要求進行一項陌生的業務;如果有,那麼當一連串的指標案例與接觸者相繼出現之後,必須在黃金時限內同時完成疫調,院內感控人員的人力配置是否足夠?再者,疫調應該由院內感控人員來進行?還是應該由院內獨立的流行病學調查單位來執行?

在之前的雲論投書中 [15],我們也已經提過新加坡爆發移工疫情之後,在前線進行疫調的人力出現不足的狀況,更拋出對於疫調進行義工培訓的想法。

去年台灣立法通過公衛師的設立,各大專業學院訓練出來的公衛師,未來是否能加入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的應變/隔離醫院的院內感控團隊,專責院內流行病學相關調查?

▲ 學者指出,部桃總院不是應變醫院,卻又承擔最大收治疫病患者的量能。(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院內感染疫調的權責區分

在社區中的疫調,是由地方衛生局的人員負責。但在醫院中的疫調,若權責沒有被清楚地界定,則有可能造成兩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

當疾管署和醫院之間權責劃分不清時,疾管署人員到達現場時,會認為提供相關接觸者名單必須是醫院的責任,但是醫院相關人員並不清處疫調需要哪些資料,而會覺得疾管署需要先全面提供詳細疫調內容所需內容。因此疾管署人員如果漏掉某些重要盤查點,醫院的人員就會漏掉提供該單位的可能接觸者名單。

此次部桃事件中,在疫調上似乎出現了類似的權責區分不清的狀況,而這會是這波疫情過後,隸屬中央的疾管署、地方衛生局、醫院感控應變小組,需要加強責任劃分的界定與溝通的方向。


▲ 學者指出,此次部桃事件,疫調出現權責不清的狀況。圖為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足跡數位疫調

除了擴充疫調人力,結合數位數據的疫調,將會大大加速疫調的速度,畢竟要阻斷病毒的傳播,速度是關鍵。

以此次部桃事件來說,指揮中心必須依賴疾管署防疫人員的疫調報告,並根據疫調結果,將部桃不同樓層分別為紅綠區,用意是區分風險,將資源與人力做有效分配。

此舉立意雖美,但在秋冬專案中醫院無須強制分艙分流的規定下,小至醫院人員跨樓層移動,大到出入複雜的探病陪病者、藥商代表、物流人員、洽公人員等等,如果需專人專責調閱並比對監視錄影畫面,滴水不露找出所有人員在醫院內任何一處行過的足跡,要在院內感染事件爆發後,於當天或隔天的指揮中心記者會前完成造冊,提供完整的匡列名單,就算是由專人專責又專業的疫調人員來做都很難了,更何況是身兼行政與醫療,缺乏疫調經驗與感控訓練的護理人員來執行呢?又或者說,由後者在倉促中憑「記憶」回想或是詢問每個可疑接觸者,「自我判斷」接觸是否超過 15 分鐘之下,所提供的一份匡列接觸者名單的可信度有多強?

▲ 新加坡在新冠疫情,啟用進入公共場所實名制的SafeEntry。(圖/翻攝google play)

因此,借助足跡數位化的系統建立,將會大幅提升疫調的效率與準確性。

新加坡在 COVID-19 疫情啟用了 TraceTogether 合力追蹤以及進入公共場所實名制的 SafeEntry,合力追蹤的手機 App 或電子追蹤器,已達成全島百分之八十的覆蓋率。進入公共場所實名制登入的 SafeEntry 已是每日生活的日常,進入每一家商店或任何場所都需用手機掃描 QRcode 登入才能進入。這兩項數位科技,已大大減低疫調人員追蹤接觸者所需要的時間 [14]。

台灣在足跡數位疫調,始終沒有全面性的規劃。這次院內感染的事件,若能在第一時間啟動針對指標案例與接觸者的足跡數位疫調,或許傳播鍊能更即時被切斷。疫調內容的交叉比對若能進行數位資料節點分析,這將為台灣建立以數據為基礎的防疫策略,真正將台灣的防疫轉型為科技防疫。

▲ 新加坡的TraceTogether和SafeEntry等追蹤機制,已達到全島80%的覆蓋率。(圖/取自新加坡政府科技局)

建議

這起部桃的院內感染事件,促使防疫模範生——台灣的防疫神經再度緊繃,也讓許多人再次回想17年前,在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所爆發的 SARS 院內群聚感染。

在 SARS 衝擊過後,台灣成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目的是希望強化防疫動能,但是在這起部桃事件,我們依然看到中央與地方在院內感控的協調與權責的摩擦,還有疫調的責任歸屬問題。

一、依法啟動應變醫院

六大網區的公立醫院作為第一線應變醫院,理當根據實際感控的運作據實反映問題,而疾管署作為技術指導的政府部門,也應當提供專業的判斷與建議。

部桃的例子,也呈現出將應變醫院與隔離醫院在實務操作上,位階對調的奇怪現象。指揮中心未按照傳染病醫療網運作的流程,在應啟動而未啟動已經整備多年的應變醫院、跳過應變醫院,轉而將第五類傳染病的防疫大任,交由未接受完整疫調訓練及應變整備的隔離醫院。

關於將應變醫院與隔離醫院,在實務操作上位階對調的決定,以下幾點是需要進一步釐清的:

1. 這當中的決策過程,是否曾與六大網區醫療指揮官、總指揮官與專家委員充分討論後形成共識?

2. 這樣的安排,是否也發生在北區之外的其他醫療網區?具體來說,扣除部桃收治的全台 20% 的確診病患,其餘的 80% 病患是否都是收治在各網區的應變醫院呢?

3. 根據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啟動及支援人力運作原則,已經授權網區指揮官針對網區內的實際情形,彈性調派資源與人力。在此,指揮官是否實際行使她(他)的權力,還是選擇不作為?


▲ 學者指出,本次疫情出現應變醫院與隔離醫院在實務操作上,位階對調的奇怪現象。(圖/記者李毓康攝)

二、讓網區醫療網專責醫院「專心」抗疫

從這次疫情的應變負載量能來看,以新加坡的幅員以及人口數,一個集中的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就足夠。而台灣需要有如同新加坡的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但以台灣的幅員與人口數,一個夠嗎?或是需要幾個國家級的專責醫院呢?專責醫院與現行的應變醫院有和不同之處呢?

其實,從現有的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規劃中,可以看到台灣其實已經有分區準專責應變醫院的概念,在運作原則的設計上,也賦予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可以利用全院清空的策略,來收治第一類及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或新興未明原因重大傳染病人;也就是,除了收治疫情相關,其他的非緊急醫療項目都暫停的「專責」。

問題是,在台灣現行的健保制度下,在平時能自負盈虧的百分之百感染症專責醫院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目前醫療網對於應變醫院的規劃,應是最適切的作法。關於這點,新加坡的作法如何呢?

新加坡在疫情最緊繃時,全島的公立醫院都暫停非緊急醫療,醫院間的人員交流完全暫停,閒置的人力被派至各種前線支援,例如陳篤生醫院各科主任級醫師也要去急診輪班採檢,輪班前還要先接受速成的正確 PPE 穿脫教育訓練,才能上場。

台灣現有的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規劃中,隔離醫院的分流任務以及人力調度規劃,就是類似新加坡的人力支援系統的精神。

但台灣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醫院並沒有減低一般非緊急的醫療量,因此台灣的醫療前線人員在對抗這場世紀大疫中,其實是肩負了雙重的壓力。

更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台灣的醫療院所在疫情緊繃之下,與主管機關之間還在討論要不要繼續醫院評鑑這個問題,似乎反應出台灣在平行時空生活太久之後所出現的矛盾。

▲ 學者發現,在疫情下,醫療院所還在跟主管機關討論是否繼續醫院評鑑,似反應「台灣在平行時空生活太久」。(圖/記者林敬旻攝)

結論

SARS 過後的 17 年來,台灣防疫的組織結構多次調整、傳染病防治法規與時俱進、防疫硬體與軟體設備不斷更新、疫調品質大幅提升、中央與地方衛生局和專責應變與隔離醫院建立綿密的夥伴合作關係、定時紙上與實境的兵推演習,並且藉由過往幾次大型疫病,例如 H1N1 大流行、MERS-CoV 傳染病等等的實際運作,台灣已經優化了防疫系統與防疫量能,歷經幾場疫病,台灣民眾擁有極高的防疫意識。

疫情防控一年,部桃在這樣的治理模式與網絡夥伴關係困境之中,雖出現此院內感染但整體上還能有優異的成果,應該還是要歸功於第一線醫療人員以及所有進入部桃工作的人們所善盡的公民責任,也就是台灣在防疫金三角中最強大的一環:道德勸說

我們看見部桃第一線醫護人員堅守崗位,帶給社會許多安定的力量,台灣社會也回報以湧泉的溫暖。

▲ 熱心民眾送部桃醫護500個鳳梨酥。(圖/翻攝自臉書/部桃醫院)

因此,當部桃總院與新屋分院趁此院內感染清空時,我們要呼籲,這是一個能夠讓面對國門的應變/隔離醫院重整旗鼓的最好時機!落實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規劃的應變/隔離醫院權責,降低非緊急醫療量,將一般醫療分流至區域聯防夥伴醫院,重啟分艙分流管理,釐清疫調權責。

當然,本團隊已經多次苦口婆心勸政府總動員,要針對不同風險分層規劃管理,也是在台灣疫苗施打還看不見明確時程的此時,能夠維持長期抗疫戰力的必要方法。

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聖經》〈民數記〉16:48)

在舊約聖經裏,摩西看著在瘟疫中已有上萬的以色列民喪失生命,他便要求弟弟亞倫,跑向為耶和華設立的祭壇,取了祭壇上的火放在香爐裡,然後衝進人群中,瘟疫就止了。

傳染病醫療網,就像是那祭壇;

而醫療網的善治,就是那祭壇上的火;

堅實的網絡夥伴關係與公民責任,就是那香爐。

而這些,是讓這場戰役中的前線人員得以站立,並且終止瘟疫的唯一盼望。

團隊資料

● 黃韻如教授,旅居新加坡多年,現職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教授暨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計畫主持人。
● 賴育宏醫師,國立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博士畢,專長為傳染病大流行的組織行為研究。
● 鄭如韻獸醫師,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系畢,現任職於台灣大學防疫科學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

[1] Lai, A.Y., and T.B., Tan, “Combating SARS and H1N1: Lessons and Insights from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Austrian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12, 5(1), 74-101.

[2] Lai, A.Y., “Agility amid Uncertainties: Evidence from 2009 A/H1N1 Pandemics in Singapore and Taiwan”, Policy & Society, 2018, 37(4), 459-472.

[3] 黃韻如、鄭如韻、賴育宏(2020 年 12 月 8 日)。新加坡也有機師趴趴走 他們如何堵住防疫破口?,雲論:ETtoday 新聞雲。

[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0 年 6 月 24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傳染病指定隔離醫院及應變醫院名單

[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7 年 2 月 7 日)。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區應變醫院啟動及支援人力運作原則

[6]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介紹

[7] 林明誠(2012 年 6 月 6 日)。101年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教育訓練課程

[8] 民視新聞網(2020 年 1 月 21 日)。台灣武漢肺炎確診首例!女性台商主動通報隔離。民視新聞網。

[9] 梁瑞芳、陳彩惠、徐永年、范姜宇龍、鄭明德著。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醫院之COVID-19 感染管制作為:以北區為例。醫學與健康期刊 2020 年第 9 卷第 1 期 139 頁 - 152 頁

[10]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2020 年 7 月 23 日新聞稿)。新屋分院辦急診暴力演練 強化醫護人員安全

[1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5 年 06 月 03 日新聞稿)。因應 MERS-CoV 疫情,衛福部部長蔣丙煌視察應變醫院演習。衛生福利部。

[1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0 年 1 月 23 日致醫界通函)。因應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之肺炎疫情,為防範疫情於醫院內傳播,請落實門、急診病人分流機制及限制陪(訪)課等感染管制措施(疾病管制署致醫界通函第 398 號)。衛生福利部。

[1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0 年 12 月 18 日新聞稿)。12 月 1 日秋冬防疫專案啟動,請民眾及醫療院所主動配合相關措施。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14] Kenny Chee (Jan 27, 2021). Time for contact tracing cut by more than half with TraceTogether, SafeEntry. The Straits Times

[15] 黃韻如、鄭如韻、賴育宏(2020 年 12 月 8 日)。新加坡經驗:長期忽略移工 防疫跌大跤,雲論:ETtoday 新聞雲。

熱門點閱》

► 藍弋丰/醫護在台灣如次等人 比病毒更恐怖的是人心!

► 黃韻如/防疫重點在哪裡?針對不同族群做風險管理

► 新加坡經驗:春節大量國民返台 邊境管制「放寬」可行嗎?(黃韻如、Dale Fisher、鄭如韻、賴育宏)

► 新加坡也有機師趴趴走 他們如何堵住防疫破口?(黃韻如、鄭如韻、賴育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黃韻如專欄

黃韻如專欄 黃韻如

長年旅居新加坡,現為台灣大學醫學系教授、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主持人、創新設計學院社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為一名醫師科學家,長期關注生物系統可塑性,相信開啟科學與人文的對話,終能創造轉化契機。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