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樂義/美中進入新戰略平衡階段 避免陷於修昔底德陷阱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相信,美台關係應該是其中最敏感,也最觸動北京的一條陣綫。這也許是美國平衡中國最難下手的工作,但也可能是震懾中國最有力的工作。

●亓樂義/資深媒體人,軍事評論家

拜登就任影響全球

1月20日,拜登(Joe Biden)成爲美國第46任總統。他的就任,關係美國的重建與再生,也影響全球的戰略平衡。

美中關係,競合之間,將出現新的戰略平衡。誰主沉浮,未來4年是重要分水嶺。

我不太相信,未來4年美中必有一戰

因為,拜登沒有開戰的意願,習近平沒有開戰的條件。

拜登需要休養生息,重建美國。習近平需要和平環境,躋身強國。誰也禁不起折騰,更承受不起戰爭。

美國知名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2015年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美中正走向戰爭?」而引起話題。他分析500多年來世界16個強權興衰的案例,其中12個以戰爭告終。

很多人強調這75%的戰爭機率,而輕忽另外25%的強權興衰並未取決於戰爭,包括15世紀後期西班牙取代葡萄牙、20世紀初美國取代英國、1940-1980年代美蘇恐怖共存,以及1990年迄今德國取代英法。

請注意,這4個未經戰爭的案例,美國占其二。 

美國善用平衡戰略

這可不是運氣或巧合,而是美國現實主義中平衡戰略的運用結果。

美國非常清楚,如何面對和擺平一個新興強權。她參加兩次大戰,都是在節骨眼上順勢推倒疲憊強敵;冷戰期間她的綜合國力優於蘇聯,卻不是與其正面交鋒,而是以圍堵和代理人戰爭,逐次侵蝕消耗對手,直到蘇聯解體。

面對崛起的中國,美國不會偏離其戰略平衡慣性。不要看川普對中國政策來勢洶洶,實際上是一種政治姿態和戰略覺醒,把美國的敵人從反恐轉向大國競爭。

▲川普也想搞戰略平衡,但因為過於「美國至上」導致與聯盟出現裂痕,變成拜登上台須先修補與聯盟的裂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川普也想搞戰略平衡,但因過於自我,引來盟友反感,使得聯盟出現裂痕。拜登上台,首先要修補關係,重振聯盟,既有匡正川普失誤,更是重返美國戰略正軌。

美國的下一步該怎麽做?美國前亞太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1月12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網站投書。他以拿破侖戰爭結束後歐洲運用「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維持百年和平的經驗,作爲美國在印太地區平衡中國威脅的借鏡。

▲歐巴馬政府時期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將出任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圖/路透)

坎貝爾被拜登任命爲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新設立的「印太事務協調官」(Indo-Pacific coordinator),將在新政府的印太政策上扮演重要角色。他的投書,可以說爲今後美國的印太戰略指明一個方向。

他認為,當前印太地區的氛圍就像一次大戰前的歐洲:失去戰略平衡、秩序面臨瓦解,沒有明顯的聯盟來解决這個問題。如果美國新政府要維護印太地區的繁榮與穩定,需要從三件事做起。

首先印太地區需要權力平衡,二是印太地區需要一個被各國公認的合法秩序,三是需要一個聯盟來應對中國對前兩項的挑戰。如此方可確保印太地區的未來是平衡而開放,而非霸權封閉。

實力才是國際秩序硬道理

權力平衡需要實力。

今後美國當務之急是阻止中國的冒險主義,發展相對廉價和不對稱戰力來威懾中國,如投資遠程常規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無人駕駛艦載攻擊機和水下航行器、飛彈潜艇和高速打擊武器等,而不需要過於依賴昂貴且脆弱的航空母艦。

同時,美國需要協助印太地區國家發展自己的不對稱戰力,以威懾中國的冒險行爲。這樣可以迫使中國重新評估採取冒險行動所付出的代價。

歷史證明,僅靠軍事和物質平衡並不能維持新的地區秩序,坎貝爾引述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話說:任何國際體系的穩定最終都取决於「公認的合法性」,地區秩序需要得到區內大國認同

▲美國總統拜登未來或將強化與盟友關係,以便再度發揮維繫地區平衡的核心作用。(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為此,今後美國需要强化盟友,開始參與地區峰會、增强經濟往來、恢復跨國合作,建立地區的合法秩序。美國需要再次發揮維繫地區平衡的核心作用。

在重振聯盟方面,坎貝爾所提的聯盟形式不同以往。他認爲,與其組成一個涵蓋解决所有問題的大聯盟,不如針對個別問題而成立不同屬性的聯盟,反而更能够解决問題。

有的聯盟可以側重貿易、技術、供應鏈等問題,有的强調軍事領域,如由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所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

換言之,拜登政府今後有可能會根據個別議題的需求,在印太地區組成不同成員、規模不一、屬性有別的多種聯盟,因應中國對印太地區權力平衡與合法秩序的挑戰。坎貝爾說,這是美國近代史上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

我相信,美台關係應該是其中最敏感,也最觸動北京的一條陣綫。這也許是美國平衡中國最難下手的工作,但也可能是震懾中國最有力的工作。

熱門點閱》

► 王志鵬/從「濱海決勝」到「重層阻殲」 國軍發展先制作戰方略

► 林建甫/川普「浩劫過後」 要使美國「重生」拜登還有得忙

► 盧信昌/氣候、能源開發、移民等政策分歧 美國兩黨將正式開戰

► 梅復興/為人正直、敢冒險犯難 戈登將軍殉難136週年給台灣的啟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亓樂義專欄

亓樂義專欄 亓樂義

資深媒體人,曾於中國大陸駐點採訪22年。著有《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三戰風雲─新形勢下的台海危機》,與林中斌合著《撥雲見日─破解台美中三方困局》。

亓樂義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