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獲「菁業獎」6項大獎 創參賽以來最佳成績

▲▼ 第十屆菁業獎頒獎典禮今(18)日舉行,中信銀行以「私校退撫儲金自主投資平臺」獲「最佳信託金融獎」特優肯定,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左)頒獎予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右)。(圖/中信銀行提供)

▲第十屆菁業獎頒獎典禮今日舉行,中信銀行以「私校退撫儲金自主投資平臺」獲「最佳信託金融獎」特優肯定,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左)頒獎予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右)。(圖/中信銀行提供)

記者李錦奇/台北報導

被譽為金融界奧斯卡獎的「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簡稱「菁業獎」),今(18)日假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行頒獎典禮暨40周年院慶,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一舉囊括包括「最佳信託金融獎」特優、「最佳財富管理獎」優等、「最佳數位金融獎」優等、「最佳消費金融獎」優等、「最佳風險管理獎」優等以及「最佳綠色專案融資獎」優等6項大獎,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率領團隊出席領獎,感謝主辦單位對中信銀行持續創新業務效率給予高度肯定。

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主辦的「菁業獎」今年邁入第十屆,本屆參選件數創下歷屆新高,共計41家金融機構、120件參選案件爭取獎項。歷經三個月的嚴格評審,中信銀行脫穎而出,共獲得「最佳信託金融獎」特優等6項大獎,創下參賽以來最優異之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第十屆菁業獎頒獎典禮今(18)日舉行,中信銀行一舉囊括包括「最佳信託金融獎」特優、「最佳財富管理獎」優等、「最佳數位金融獎」優等、「最佳消費金融獎」優等、「最佳風險管理獎」優等以及「最佳綠色專案融資獎」優等6項大獎,圖為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出席頒獎典禮。(圖/中信銀行提供)

▲第十屆菁業獎頒獎典禮今日舉行,中信銀行一舉囊括包括「最佳信託金融獎」特優、「最佳財富管理獎」優等、「最佳數位金融獎」優等、「最佳消費金融獎」優等、「最佳風險管理獎」優等以及「最佳綠色專案融資獎」優等6項大獎,圖為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出席頒獎典禮。(圖/中信銀行提供)

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致詞時,特別感謝中國信託海內外同仁辛勞的付出,他強調,隨著人口老化與低利率環境來臨,自選自給自主管理退休金的方式已成趨勢,民眾累積足夠退休金度過美好的退休生活,是未來的挑戰,更特別感謝教育部及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不斷地指導與鞭策,讓中國信託服務持續精進,亦期許中國信託成為臺灣民眾退休金管理的最佳夥伴。

主辦單位表示,中信銀行本屆表現優異,主要優勢為信託金融、財富管理、個人信貸、支付、洗錢防制,乃至於綠色金融,皆充分展現中國信託高度數位化、AI智能理財及營運模式創新等核心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銀行為臺灣第一家創建「私校退撫儲金自主投資平臺」的信託管理銀行,開辦十年來不斷優化平臺功能,便利且安全的設計讓超過5萬名教職員可隨時隨地於手機、平板或電腦等數位工具查詢退休金帳戶或變更投資組合,顛覆以往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獲頒「最佳信託金融獎」特優。

此外,中信銀行善用創新科技改善傳統申貸流程,導入人機協作的智能理財服務,有效解決大量申貸案件及客戶多元理財需求,一舉包辦「最佳數位金融獎」及「最佳財富管理獎」雙項優等。

▲▼中信銀行數位能力獨冠群雄,以創新金融科技打造最有溫度的服務,獲本屆「菁業獎」6項大獎肯定,圖為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中)率領團隊出席領獎。(圖/中信銀行提供)

▲中信銀行數位能力獨冠群雄,以創新金融科技打造最有溫度的服務,獲本屆「菁業獎」6項大獎肯定,圖為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中)率領團隊出席領獎。(圖/中信銀行提供)

透過異業結盟,中信銀行成功建構Line Pay卡點數生態圈及「一站式支付體驗」,達到合縱連橫的效益,與「最佳消費金融獎」獎項宗旨不謀而合,亦獲優等肯定。

另一方面,中信銀行呼應社會脈動需求,深耕綠色金融產業,針對多起再生能源專案融資,擔任統籌主辦行及財務顧問,協助臺灣專案融資及風電供應鏈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

此外,中信銀行積極呼應國際洗錢防制及法令遵循等監理規範,同時兼顧金流作業的便利與效率,創下臺灣業界多項首創,亦摘下「最佳綠色專案融資」優等及「最佳風險管理獎」優等的榮譽。

今年以來,中國信託已榮獲國內外224項大獎肯定,創下連續9年獲獎數破百之佳績,刷新歷年獲獎數。中信銀行表示,展望未來,將持續以「臺灣第一、亞洲領先」的領導品牌為願景,持續精進營運績效、公司治理、社會參與及綠色金融服務等作為,並聚焦金融科技發展,穩健朝向亞洲區域型銀行之目標邁進。

▲▼中信銀行一舉囊括「菁業獎」6項大獎肯定,圖為副總統賴清德(前排中)、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前排左七)及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後排右四)出席頒獎典禮。(圖/中信銀行提供)

▲中信銀行一舉囊括「菁業獎」6項大獎肯定,圖為副總統賴清德(前排中)、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前排左七)及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後排右四)出席頒獎典禮。(圖/中信銀行提供)

關鍵字: 中信銀金融研訓院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菁業獎陳佳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國保被保險人「退保1年內生產」  仍可領生育給付

國保被保險人「退保1年內生產」  仍可領生育給付

為落實政府鼓勵生育政策,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只要在加保有效期間懷孕,於退保後1年內,因同一懷孕事故而分娩或早產,且未領取其他社會保險生育給付者,得依規定向勞保局申請國保生育給付。

2024-06-01 06:00

三星罷工暫不影響記憶體生產 研調:未造成出貨短缺

三星罷工暫不影響記憶體生產 研調:未造成出貨短缺

三星電子傳出將在6月7號發動罷工,根據TrendForce了解,三星本次罷工事件並未對旗下DRAM及NAND Flash生產造成衝擊,也未有出貨短缺情況發生。同時,本周起截至目前,DRAM和NAND Flash等產品的現貨價格,在罷工宣布前已連日下跌,事件宣布後跌勢也並未有任何變化。

2024-06-01 06:00

高市前金區停電半小時復電 台電:吊換800公斤地下變壓器

高市前金區停電半小時復電 台電:吊換800公斤地下變壓器

高雄市前金區昨( 5月31) 日晚上發生停電,台電指出,昨晚21時10分接獲通報後,立即出動前往搶修,因跳脫饋線屬自動化饋線,發生事故時可自動偵測,台電在15分鐘內便趕抵現場,發現為地下變壓器故障,在隔離故障點後轉供送電,逐步縮小停電範圍,35分鐘(21時45分)就已復電99%以上(896戶),剩餘3戶為公司行號也均已下班,將對用戶影響降至最低。

2024-06-01 10:06

00915每股配0.58元 6/19除息

00915每股配0.58元 6/19除息

擁有逾7.8萬受益人的凱基台灣優選高股息30 ETF(00915)6月預估配發金額期前公告出爐,每受益權單位配發0.58元,除息日訂於6月19日,參與除息最後買進日為6月18日,7月15日收益分配發放。

2024-05-31 22:45

中航今年換約船日租提高兩成以上 舊船價高考慮出售兩艘

中航今年換約船日租提高兩成以上 舊船價高考慮出售兩艘

中航(2612)今(31)日舉辦股東常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元。中航今年上半年有4艘船換約,5、6月各交1艘新船,租價較去年高出兩成以上,第四季還有4艘換約,該季是旺季,有望簽到好價格。中航評估目前二手船價格高,考慮出售兩艘船齡18、19年的舊船,如果兩艘都賣出,可望增添近2千萬美元賣船利益。

2024-05-31 22:42

「CEO將帥班」十周年論壇 探討量子科技、菁英展開淬鍊之旅

「CEO將帥班」十周年論壇 探討量子科技、菁英展開淬鍊之旅

由統一集團前總裁林蒼生、管理大師許士軍親自指導成立的「國貿經營策略管理將帥班」(CEO將帥班),今(31)日辦理第十屆開班始業式。該班成軍10年,今年擴大邀請各屆學長姐回娘家,共計有超過200人傑出校友參與,場面盛大非凡。

2024-05-31 20:13

欲併購新光金? 中信金:雙方團隊無正式接觸

欲併購新光金? 中信金:雙方團隊無正式接觸

日前傳出,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找上中信金欲談併購新光金,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今天首度對外表示,截止目前雙方管理團隊沒有正式接觸,不過併購永遠是選項,中信金最理想併購對象是「一個又好又大的銀行」,藉此壯大規模。

2024-05-31 18:20

中國取消134項產品關稅減讓 經濟部:衝擊在可控範圍

中國取消134項產品關稅減讓 經濟部:衝擊在可控範圍

中國今(31)日宣布自6/15起中止ECFA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關稅減讓,對此,經濟部表示,自2023年4月中方對我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以來,政府對於中方作為可能對我產業影響,已有掌握並預為準備,包括與石化、紡織及機械等相關業者密切溝通座談,並盤點備妥相關升級轉型、分散市場等具體作法,目前對台衝擊在可控範圍內。

2024-05-31 18:11

月配高息00939、00946大換股!增刪各18檔 鴻海遭剔除

月配高息00939、00946大換股!增刪各18檔 鴻海遭剔除

台灣指數公司今(31)日公布多項ETF指數核定成分股定審結果,其中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新增統一(1216)刪除川湖(2059)等各18檔;群益科技高息成長(00946)新增電信三雄、刪除鴻海(2317)等各18檔。

2024-05-31 18:10

安心股東會通過配息1.8元 摩斯漢堡全台店數300家

安心股東會通過配息1.8元 摩斯漢堡全台店數300家

摩斯漢堡經營業者安心食品(1259)今(31)舉行股東會,會中通過配息1.8元,公司指出,截至5/30止,全台摩斯漢堡總店數達300家,另投資屏東的食品廠房將全面提升食品製成及創新研發技術,擴大佈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及就業機會。

2024-05-31 17:24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