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延長公費醫師服務年數 林靜儀:訓練制度等須要改革

▲前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圖/ETtoday資料照)

▲前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蘇晏男/台北報導

針對近期衛福部把第二期「公費醫師」下鄉服務年數從6年延長至10年的爭議,前民進黨立委林靜儀3日表示,「我是支持延長的」,但她同時也指出「公費醫師訓練制度」及「區域平衡與永續分級的醫療體系服務制度」必須一併納入改革。

第二期公費醫師將於2021年起招生,儘管衛福部指出「新制」將保障學生到醫學中心受訓,服務更有彈性且改善薪資福利,但有相關醫學院10月初收到衛福部公文發現,第二期公費生下鄉服務的年數從6年延長至10年。

對此,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3日認為,衛福部倉促片面決定,缺乏正當性亦無溝通之誠,應立即懸崖勒馬、喊卡再議。

但林靜儀同日在臉書則表示,「我是支持延長的」,但是其他部分必須一併納入改革。她指出,第一,在公費醫師未來服務的規範上,應提出明確的規定與說明,讓父母與學生在決定是否以公費讀醫學系的時候,清楚知道未來的分發與工作模式,甚至薪資與勞動型態的基本保障,而非模糊型態,保留了「好像可以選擇什麼」的空間。

第二,「重新擬定公費醫師訓練制度」。林靜儀表示,公費醫師從學生時期到住院醫師訓練期間,並未與一般生有所不同,這其實讓許多公費醫師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進入偏鄉時,有很大的衝擊與不適應,甚至感覺「一身功夫(因為軟硬體缺乏而)無用武之地」。

她指出,偏鄉醫療服務需求絕對與住院醫師在教學級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的訓練內容有所差距,衛福部對公費醫師與偏鄉醫療需求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認知、假設與規劃長期片段、破碎與缺乏遠見,才是讓公費醫學生在訓練10年之後,面對的是與原先理解不同的服務制度與環境,心生不滿的原因。

第三則是要「重新規劃區域平衡與永續分級的醫療體系服務制度」。林靜儀提到,過去公費醫師從訓練到服務,再到結束公費的三個階段是斷裂的,公費醫師並未被以「國家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的骨幹專業人力加以訓練和重用,導致公費醫師成為「搪塞醫療資源不足區域醫療需求」的免洗筷。這是過去公費醫師制度,服務期滿後不到一成留下來,多數滿懷怨念一天不留離開的原因之一。

林靜儀指出,她曾提過部屬醫院提供公共衛生預防與第一層轉診制度的意見,也認為衛福部應該訂定明確急症醫療服務品質的需求標準,挹注資源由部屬醫院佈建非都會區的服務網絡,而這些佈建,最需要也最重要的不就是公費醫師嗎?

她表示,過去衛福部缺乏長遠10年、30年、50年的醫療資源與服務輸出的制度規劃,公費醫學生未在漫長受訓過程被賦予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職務需求培力,只被當成短期人力消耗,才讓公費醫師制度失敗且提供者和被服務者都充滿怨念。

林靜儀強調,公費醫師服務年限不該只是討論年限,從訓練、養成、分發制度、服務期間(就像軍人服役)業務與薪資保障、服務期間的再訓練與進修和後續晉升制度,都要一併重新改革。她相信那是讓公費醫師不再感覺剝削,甚至成為國家炙手可熱重要醫療骨幹的起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