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4團隊獲未來科技獎 「互動式羽球訓練系統」成球員神助手

▲▼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電子系教授林淵翔(左),帶領學生楊佳玲(中)、蔡怡娟(右)等人,打造「互動式羽球訓練系統」開發物聯網發球機與球拍,幫助球員訓練。(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台科大共四組研究團隊獲得「未來科技獎」,創新研究讓生活更進步!台科大指出,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讓電動車充電更快更方便,即時羽球訓練輔助與動作分析系統成為球員訓練的神助手、超音波結合微氣泡讓治療更有效、可產出多視角裸視的3D印刷取像系統,創造獨一無二的3D全家福。

台科大獲獎研究團隊包括電子系教授邱煌仁的「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林淵翔「即時羽球訓練輔助裝置與動作分析系統」、醫工所教授廖愛禾「超音波結合微氣泡疫苗經皮導入與霧化式微氣泡藥物於呼吸道感染治療應用」,以及色彩所教授林宗翰研發「可產出多視角裸視3D印刷之取像系統」。

▲▼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科大電子系特聘教授邱煌仁團隊的磁共振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可應用於無人車、無人搬運車等電動車領域。圖為參與研究的台科大學生。(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說明,林淵翔團隊開發互動式羽球訓練系統,自動發球機可以自訂發球角度與球速,發出不同球種,幫助選手安排訓練內容;除此之外,球拍也可感測並記錄選手揮拍的力道、擊球角度等數據資訊,有助選手進行比賽的戰略分析,創新的研發獲得2020未來科技獎肯定。

林淵翔表示,隨著戴資穎等球員在國際體壇嶄露頭角,羽球運動也越來越受到台灣社會重視,但是傳統的羽球訓練步驟繁雜且費力,為了提升訓練效率,並且增進選手的訓練品質,台科大團隊運用科技技術,讓羽球訓練的過程能夠更加智慧,操作起來也更便利。

▲▼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色彩所副教授林宗翰團隊應用3D影像運算技術,同步拍攝不同角度的照片,精準產生3D影像。(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負責開發APP的台科大電子所學生蔡怡娟表示,整個系統是透過手機APP將感測器和發球機連結在一起,因此通訊架構一定要做好,必須很熟悉程式設計、程式架構。蔡怡娟說,雖然自己沒有在打羽球,但在訪問校隊同學後,針對數據呈現的方式做了調整,嘗試用更直覺、圖形化的方式呈現,幫助球員分析訓練。

邱煌仁團隊的磁共振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有效改善非接觸式的充電效率,減少接點老化可能造成之火災與防水問題,高功率的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可應用於無人機、無人車、工廠的無人搬運車等電動車領域。

▲▼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醫工所教授廖愛禾(左三)團隊,將超音波結合微氣泡疫苗與霧化式微氣泡藥物,期望能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微氣泡疫苗與治療藥物的載體吸入器。(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邱煌仁說,系統採磁共振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提升非接觸式的充電效率轉換效率到98%,更厲害的是傳輸距離最高可達20公分,不需電源線或如同手機常見的充電盤,即可為載具進行充電,未來將廣泛應用在於非接觸式充電的場域,為綠色能量鋪起最後一哩路。

廖愛禾團隊將超音波結合微氣泡疫苗與霧化式微氣泡藥物,把類固醇藥物吸附在微氣泡上,在微氣泡進入肺部後,藉由超音波能量打破微氣泡,釋放藥物,期望能迅速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微氣泡疫苗與治療藥物的載體吸入器,相關技術也可以應用於毛髮生長藥品、內耳藥物輸送等醫療領域。

▲▼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物聯網發球機可依照APP設定發出不同類型球種,幫助羽球員進行訓練。(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廖愛禾表示,之前研究團隊以超音波促溶菌酶微氣泡藥物輸送技術,在肺部深層吸入劑的溶菌酶微氣泡藥物載體開發已累積許多實戰經驗,因微氣泡也是影像顯影劑,可同步藉由超音波影像偵測藥物輸送效率,期望能迅速發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微氣泡疫苗或治療藥物載體吸入劑。

林宗翰團隊則是應用3D影像運算技術,透過陣列相機架構,同步拍攝不同角度的照片,利用視差產生的立體視覺,精準產生3D影像,技術可應用在婚紗攝影、全家福拍攝等高品質立體影像輸出,輕鬆創造獨一無二的3D照片。

▲▼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電子系教授林淵翔(左起)和學生黃正瑜、楊佳玲、蔡怡娟、張凜,等同學開發互動式羽球訓練系統。 。(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