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怕胖竟是病!專家:很多人不知已患病…「7大症狀」中了快就醫

▲▼暴食症。(圖/Hello醫師提供)

文:Hello醫師/Jenny Hung
醫學審稿:賴建翰醫師

暴食症的定義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又稱嗜食症),是用來形容無法控制、不斷進食這種行為的醫學專有名詞。如果認為自己在進食時,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整天幾乎都想著食物;會偷偷進食;會用食物當作排解壓力和無聊的出口;想停止吃東西,但做不到,並因此對自己感到不悅,那就可能罹患暴食症。若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此病,並置之不理,則可能為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例如:過度肥胖(Obesity)。

暴食症有多常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暴食症非常普遍,任何年齡的人皆可能發生。對有些人來說,暴食症可能是一陣一陣的。有關避免患病的方法,請諮詢醫師。

暴食症的症狀

吃很多,而且停不下來。

無法控制自己吃什麼。

就算吃飽還是想繼續吃。

會囤積食物。

認為吃東西是唯一能讓自己好過一點的方法,但吃完後又會覺得很丟臉或很有罪惡感。

一直嘴饞、想吃東西。

會擔心自己的體重。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上述症狀或任何疑問,都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不同,若出現其他未列出的症狀,也可諮詢醫師。

暴食症的原因

以下是可能造成暴食症的原因:

有飲食方面的心理問題。

寂寞、自尊心低,或有憂鬱症(Depression)。

基因遺傳。

被所屬社會和文化影響。

強烈沉迷於身體羞辱(Body-shaming)。

暴食症的風險因素

容易影響罹患暴食症的風險因素有:生活習慣、心態、心理狀況、基因遺傳。

暴食症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暴食症

醫師會詢問患者過往的飲食習慣,以及相關症狀的存在時間長短,以試圖找到患病原因,有時醫師也會為患者進行一些檢測。

如何治療暴食症

有效的暴食症治療方法有3種:

1.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這種療法,可以增加患者對自己想法和情緒的認知,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2.人際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或稱人際關係治療,主要專注於改善患者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關係。

3.辯證式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這種療法會針對患者的自制能力及情緒行為進行訓練。

此外,由專業人士帶領的團體諮商治療,也可能對患者有正面影響。

暴食症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或許能幫助患者應對暴食症:

因為暴食症的問題都是源自於患者的心理,因此認清這個事實,或許有助於改變的開始。

暴食症患者想吃東西的感覺,大多源自於情緒,因此學習辨別真正的飢餓感,並訂定進食的時間規則,例如每天只能吃3餐,外加在下午吃1份小點心,都很有幫助。

想吃東西的慾望襲來時,先深呼吸,並問自己:為什麼一定要現在吃東西?我可以等一下再吃嗎?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這些問題可能有助於抑制食慾,進而讓人不吃。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規律運動、好好睡覺,並和專業人士討論自己的問題。若有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