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趨緩 醫療沒有鬆懈本錢

圖文/張金堅教授提供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8期)

新冠疫情在台灣、歐洲、日、韓、澳、紐等國家已較緩和,但在6月21日全世界仍有單日新增病例創新高的紀錄;南美洲、印度等國家的疫情依然緊張,在疫情「趨緩」與「延燒」之間膠著,何國、何時解封?確診住院病人有改善病情的藥物嗎?疫苗研發的進程如何?有何瓶頸?問世有譜嗎?這些都是民眾非常關心的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

疫情趨緩解封後, 還需要再做COVID-19抗體檢測嗎?

台灣防疫有成,深獲國際肯定,已超過二個月沒有本土病例。6月3日倫敦時間下午2時30分,前副總統陳建仁先生應英國國會下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杭特邀請,以視訊方式分享抗疫成功經驗,陳前副總統特別強調,台灣透過謹慎作為(prudent action)、快速回應(rapid response)及超前佈署(early deployment)三個關鍵,邊境守得非常嚴謹將患者阻擋於境外,加上國人守法,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使台灣疫情能快速獲得控制,並於6月7日解封。

國人在國內可以過正常生活,如此優異的防疫成績,卻未能列在其他國家當波解封名單,除了政治問題外,個人認為,我們應該要在此次疫情席捲全球之慘況下,台灣雖沒有大型社區感染,但要藉由部份高危險族群進行血清抗體檢測,以了解社區感染的程度。

以下綜合整理有關解封及後續如何追蹤的個人看法:

◆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每週舉辦的記者會在5月31、6月1日及6月8日這三次中曾指出,疫情趨緩,何時解封,可以依據解封係數來決定,其解封指數={確診人數/﹝康復人數 x(1-致死率)﹞}-1,如果在1以下,就可以考慮解封。台灣到6月7日為止為0.049,在全球已感染186個國家排名第8名,成績極佳,在6月7日解封,可以說是相當安全,德國0.151亦非常理想(德國雖解封係數比我們稍高,但德國的醫療量能及照護水準優於我國),義大利也已逐漸改善,解封指數0.656,至於法國(2.178),印度(1.139),美國紐約(3.07),都大於1,未達解封標準,所以,解封係數對於解封與否,相當有幫助(見圖一及表一)。

 

 

 

 

◆至於是否需要對部分族群進行血清抗體檢測,國內各單位好像有不同的意見,先前疫情指揮中心強調沒有普篩的必要性,但根據6月1日報導:台大公衛學院將和彰化縣衛生局合作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及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均表示,這個檢測並非要進行全面篩檢,而是為了解社區感染的程度。

也可以作為萬一有下一波疫情來襲時,可以做擬定防疫策略的參考,彰化縣確診病患人數不多,但曾發生第一例本土案例(案例8),第一位死亡案例及二位邊境管制缺口造成的群聚感染,所以考慮進行此項合作,先以確診個案、居家隔離者開始,依序是居家檢疫(共4000名)或境外旅遊史者、第一線醫護人員、空服服人員、八大行業及長照機構照護者及住民,以及外籍移工健康檢查,預計在五個月內共檢查1萬人,並非所謂全面普篩,如此有助釐清台灣新冠肺炎的盛行率,也可解疫苗需求的急迫性,不同族群是否產生持續的免疫力,也可了解如何解除社交距離等問題(如表二)。

在國內有關「維持社交距離」首先由台大公衛學院建議,之後在全國疫情期間,非常落實執行,是成功的典範,最近在國際知名《Lancet》醫學雜誌亦證實,在過去SARS及MERS及這次COVID-19維持社交距離之觀察性研究,經調整其他變項後發現,增加社交距離可下降82%(62~91%)之感染。

 

 

 

新冠肺炎醫療用藥,真的能解疾治病嗎?

自從疫情開始蔓延,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醫學中心兒童感染科主任德尼森博士(Mark Denis)是鑽研SARS及MERS之病理學家,馬上與吉德利公司(Gilead Sciences)合作,於2020年1月開始選用瑞德西韋以「恩慈療法」的方式提供給病患使用。

另外,緊接著在3月展開兩項人體臨床試驗,結果發現對重症新冠肺炎有效,美國食藥署快速核准重症者使用,日本亦相繼專案核准使用(今年5月7日),台灣食藥署亦於5月29日有條件核准於重症者使用,到目前為止,據聞此藥對中度症狀患者更有效,值得期待。

在此疫情延燒期間,世界各地研究機構都積極展開相關解藥的研發,其解藥基本上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是尋找像瑞德西韋,可以干擾與阻止病毒複製;第二類是阻擋新冠病毒侵入細胞,或抑制病毒與宿主細胞的細胞膜融合;第三類是滅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抑制「細胞素風暴」發生。根據Milken研究中心估計,截至6月9日止有233種試驗藥物,其中有50幾種已進入臨床試驗,但療效未知,茲分述如圖二及表三。

 

綜上所述,針對新冠肺炎的醫療用藥非常多樣,作用機轉也不盡相同,不管在臨床前或臨床試驗中,都有不錯的效果,相信將來一定可以陸續問世,造福新冠肺炎病患。

疫苗研發,問世有望嗎?

截至6月9日,根據Milken研究中心統計,一共有161種相關疫苗的開發,其中大部分採用以基因為基礎的研發方式,傳統研發疫苗的做法已趨減少,茲分述如下:(圖三)

 

1.DNA質體疫苗:所謂質體(plasmid)是一種小型環狀分子,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如果病毒突變了,只要更新已突變的新冠病毒棘蛋白的藍圖就可以了。

目前應用在人體上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是這種疫苗難以通過細胞膜進而接觸細胞內的胞器;但最近已有改良技術,美國賓州Inovio製藥公司多年前已研發出MERS的DNA質體疫苗,這次他們也用同樣研發平台發展COVID-19疫苗,但其作用需要轉錄成RNA,才能產生棘蛋白抗體(spike protein antibody),因此,現在很多科學家採用直接把基因藍圖放至RNA,即所謂RNA疫苗。

2.RNA質體疫苗:RNA疫苗是把由脂質包裹住的RNA注射人體,因脂質是脂肪分子,能夠輕易地進入細胞,研究顯示RNA疫苗在人體引發的抗體方面優於DNA質體疫苗,而且有較強的免疫反應,所需劑量較少。

美國麻州Moderna公司已在3月16日啟動第一期臨床試驗,但RNA疫苗有一些缺點,包括會被體內酵素快速分解RNA以及溫度高會破壞RNA。美國FDA於5月29日核准mRNA-1273疫苗,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其臨床結果有待驗證,也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如成功,預計在12月可提供民眾施打。

3.載體疫苗:是利用病毒或細菌為載體,分為複製型或非複製型兩種。載體疫苗可誘導體液性和細胞性免疫,另外,還具有天然黏膜免疫反應。

近年來快速發展,有多種載體可以選擇,如腺病毒等,在對COVID-19疫苗開發具有優勢。美國嬌生公司已於3月30日由美國食藥署核准小規模臨床試驗,如果成功,美國政府預計撥10億美元支持,可能在今年9月進行之大型臨床試驗,至於牛津大學利用黑猩猩腺病毒為載體之疫苗,已於4月23日開始進行第一、二期臨床試驗,預計9月可能可用於民眾接種。

4.滅活病毒疫苗:為最典型的疫苗形式,易於製造且能引起非常良好的體液性免疫。主要透過甲醛、β丙內酯和紫外線3種滅活方式。雖可誘導高濃度的中和抗體,但T細胞免疫反應偏弱,另外製作過程中需要大量活病毒,存有生物安全的風險,所以要格外謹慎。

5.次單位疫苗:是由純化的重組蛋白構成,非常安全,誘發極佳的黏膜免疫,但不能有效產生細胞毒殺T細胞,要與其他疫苗合併使用;由於免疫抗原性弱,要設計成多聚體或類似病毒顆粒,再加上使用佐劑,才能提高免疫抗原性。

6.滅毒疫苗:有研究顯示此等疫苗存在較大的生物安全風險(Bioharzad),目前暫不建議用於COVID-19疫苗開發,目前全球只有3個研發計劃。

綜合上述,Dr.Mulard A.在今年《Lancet》醫學雜誌發表疫苗研發情形,他將國際上已進入臨床第一期以上臨床試驗之研發單位做一個簡表,如表四。

疫苗的製程及面臨的困境

整個抗新冠肺炎疫苗的開發流程,包括(1)抗原表位(epitope)的篩檢與設計,(2)動物實驗及人體實驗,(3)安全性及有效性及有效期間的評估,(4)上市後的安全監控等四個階段。

一般而言耗時、耗錢、耗人力,有時為了因應此次全球大流行,加速研發、加快核准,往往會在上市後的安全監控疏忽或未做充分詳細的評估,尤其疫苗是提供給健康人做疾病預防之用,安全性的要求門檻極高。

特別在2002年及2003年之SARS流行而研究SARS疫苗,結果發現如候選疫苗對病毒產生的抗體不是中和抗體,反而會引起抗體依賴增強效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圖四),其產生之抗體如果不是中和性抗體,其Fc段會與巨噬細胞(或單核球、樹狀突細胞)之Fc受體結合,使SARS病毒可以感染不含ACE2受體之巨噬細胞(及單核球或樹狀突細胞)結合,反而強化病毒的感染。

此種現象在登革熱病毒、HIV、伊波拉及此次研發COVID-19之疫苗可能有類似情況存在,另外,有一種與疫苗相關性增強呼吸道疾病,(Vaccine-Associated Enhanced Respiratory Disease, VAERD),乃因疫苗產生之抗體無法中和病毒,反而使大量病毒與抗體產生免疫複合物之沈積,並與補體激活,產生過敏發炎反應而使病情加重。

因此,研發COVID-19疫苗應要特別注意防止ADE與VAERD的發生,所以對於抗原的選擇非常重要,盡量減少非中和抗體誘導區,要選擇棘突蛋白的S1區域或受體結合區域(RBD)。

另外,COVID-19疫苗的設計需要顧及全身性免疫,包括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及黏膜免疫,所以,將來也許要考慮多種不同平台的疫苗研發,或採用不同途徑的接種,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有鑑於此,在5月29日美國極具權威《Science》(科學)醫學雜誌報導,美國國家衛生院、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鼓勵產官學合作平台、產學界、學術界及政府要合作,才能達成此項研發疫苗的任務,即所謂ACTIV加速開發模式。

另由比爾蓋茲創始之CEPI(流行病防範及創新聯盟,為世界性對抗傳染流行病研發疫苗之非營利組織)。此次對抗COVID-19亦資助澳洲、美國Inovio及Novavax生技公司研發,並與GSK大藥廠合作;而在國內中研院廖俊智院長於2月3日已用「開放科學」的精神,成立「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做相關之合作研究,台灣疫苗國家隊亦在2月7日啟動疫苗研發包括國衛院在內,投入胜肽、DNA、重組病毒及次單等四種疫苗之研發。

另外,國內如高端疫苗、國光生技公司等也在疫苗研發行列中,集全國菁英聚焦多種類型的疫苗研發,希望腳步加快,並積極與國際合作,以達成「疫苗開發」的重大使命。

與病毒共處,是保護地球、永續發展最佳策略

從去年年底,新冠肺炎在武漢發生以來,已超過5個多月了,截至6月24日統計,已造成全球超過900萬人確診,將近50萬人死亡,更在6月21日,單日新增超過18萬3020例確診病例,創下新高記錄。是病毒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控制難度最高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全世界各研究機構均卯足全力推動「藥物」及「疫苗」的研發,當我們對病毒相關資訊知道越多時,我們不知道的相對更多,所以我們沒有鬆懈的本錢,秋冬也許又有第二波,將來也許像流感,有季節性的流行。

此次疫情的肆虐,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也改變了人類社交活動的型態,更使我們體驗到,醫療防疫、生技產業與生醫研究,對國家安全有極深層的影響。當疫情趨緩要開始要思考,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如何進行醫療與科技大整合?

如何創造新機會,化危機為轉機,是我們要嚴肅面對的問題,我們深知病毒早已存在地球上,他們的數量、種類、適應能力遠比人類更強,應該思考謙卑共生,戒慎防範、敬而遠之,就像二十世紀初開發中美洲引起黃熱病,八十年代開發非洲雨林導致愛滋病,對大自然過度開發、恣意獵殺及捕食野生動物,反而使病毒產生疫病源源不絕接踵而至,此次COVID-19自不例外,所以思考與病毒和平共處,應是保護地球、永續發展之最佳策略,最後寫下我個人的總結如下:

獵殺、捕食、濫伐 → 生態失衡

耗能、增碳、污染 → 自然反撲

疫病、恐慌、死亡 → 人類浩劫

篩劑、解藥、疫苗 → 三箭齊發

抗疫、醫療、紓困 → 三管齊下

尊重、戒慎、共生 → 保護地球

關懷、謙卑、互信 → 重獲新生

延伸閱讀:
張金堅:鑑古知今:從SARS到COVID-19
疫情趨緩仍必須勤洗手! 5大時機要洗上1分鐘才算乾淨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一吃飽飯「6件事不能做」!醫給忠告:危險動作

一吃飽飯「6件事不能做」!醫給忠告:危險動作

好不容易熬過忙碌高壓的一天,下班後想好好吃頓飯慰勞辛苦的自己,然而在吃飽後,又緊湊地接著做其他事情,看在醫師眼裡恐是大忌!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統整出「一吃飽不要做6件事」,包括立刻運動、洗澡、睡覺、喝茶及做繁重的家務勞動,並指飯後一根菸是危險動作。他建議,飯後最好留30分鐘~1小時的消化時間,再進行活動較為妥當。

2024年04月25日 21:34

1分鐘自我檢查 「7種表現」說明你蔬菜沒吃夠!

1分鐘自我檢查 「7種表現」說明你蔬菜沒吃夠!

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和蔬菜」的道理幾乎人人都知道,但真正吃夠蔬菜的人卻不多!近日中國網路上一篇熱文「7種表現說明蔬菜沒吃夠!」廣為流傳,教民眾自我檢視蔬菜攝取量是否足夠。

2024年04月25日 21:17

玫瑰斑治療好又復發!醫揭常見6大原因 每日紀錄生活膚況助控制

玫瑰斑治療好又復發!醫揭常見6大原因 每日紀錄生活膚況助控制

小時後蘋果臉常被人說可愛,長期的臉紅、發癢,很可能是玫瑰斑上身,醫師指出,這是一種慢性皮膚炎,臨床上最困擾的地方是治療後還是可能會反覆復發,常見可能包含有6大原因,環境、飲食等都有可能,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特別發起「玫瑰斑生活日記」鼓勵病友紀錄每日生活與皮膚情況,長期下來可以成為個人教戰清單,避免自己在平時「踩雷」。

2024年04月25日 20:16

腸病毒停課!媽怨才2個「長一點點疹子」嚴重嗎 醫PO染病圖網炸鍋

腸病毒停課!媽怨才2個「長一點點疹子」嚴重嗎 醫PO染病圖網炸鍋

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突破1.1萬人,疾管署宣布疫情正式進入流行期!腸病毒疫情升溫,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臨床也超有感,透露最近遇到一名媽媽,因女兒班上有2名同學感染腸病毒而停課,讓她忍不住抱怨,「不過就是嘴巴破幾個洞,手腳長一點點疹子,有那麼嚴重嗎?」醫師當下沒回嘴,但一PO出染病照讓網友們全炸鍋。

2024年04月25日 19:44

藥單印「媽媽是婊子」要查人為疏失!衛福部:排除外部入侵

藥單印「媽媽是婊子」要查人為疏失!衛福部:排除外部入侵

部立基隆醫院昨(24)日爆出在患者藥單過敏史上標記「媽媽是婊子!」等字樣,引發熱議。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今(25)日表示,經過一日調查,未有外部入侵跡象,初步排除資安漏洞,後續會從是否人為疏失方向進一步釐清,若確認內部人員作為,將會送考績委員會討論懲處。

2024年04月25日 19:00

知名和牛「滋賀一世」遭爆「過期肉重包再賣」 衛生局封存1千公斤

知名和牛「滋賀一世」遭爆「過期肉重包再賣」 衛生局封存1千公斤

新北市衛生局接獲民眾檢舉「軒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和牛品牌「滋賀一世」」疑似將過期日本和牛重新包裝販售,派員稽查後發現牛油及牛邊肉等產品標示賞味期限為112年10月至113年3月,現場已將1,000公斤產品全數封存,若後續調查違規屬實,最重可處2億元罰鍰。

2024年04月25日 18:41

獸醫師鍾昇樺:甲醛也會影響貓狗過敏!Dyson甲醛偵測分解技術成毛孩守護者

獸醫師鍾昇樺:甲醛也會影響貓狗過敏!Dyson甲醛偵測分解技術成毛孩守護者

春夏季節交替,溫度濕度雙雙上升,一些裝修或新家具可能開始釋放更多甲醛而增加室內甲醛濃度。獸醫師鍾昇樺提醒飼主應多留意這段時間的室內空氣品質,並適時採取措施減少甲醛的影響;Dyson HP09三合一甲醛偵測涼暖空氣清淨機,有效分解室內甲醛等有害物質,並提供溫暖或涼爽的淨化空氣循環至全室*。

2024年04月25日 17:51

喝對咖啡不只提神!還能利尿消水腫 營養師曝「10大細節」

喝對咖啡不只提神!還能利尿消水腫 營養師曝「10大細節」

咖啡是許多民眾工作時提神的醒腦良藥,不過,營養師劉怡里在臉書粉專發文,提醒民眾還是要注意小細節,並且列出10大重點。

2024年04月25日 17:45

女性也有雄性禿!醫示警「掉髮4現象」:每天掉超過100根當心

女性也有雄性禿!醫示警「掉髮4現象」:每天掉超過100根當心

不少人飽受「禿頭、髮際線後退」困擾,網路上也謠傳各種掉髮迷思。對此,醫師提醒,若發現「髮際線後退、頭頂分線變寬、頭髮變細或馬尾愈綁愈小束」等情況時,最好盡快就醫檢查。

2024年04月25日 17:30

衛福部花蓮震災捐款13.3億 日工商界捐破400萬

衛福部花蓮震災捐款13.3億 日工商界捐破400萬

賑災基金會今(25)日公告,花蓮賑災專案募款至今日下午4時募得約13.3億元,總捐贈筆數17.7萬筆。除了日本政界、民間捐款外。日本熊本縣商工會聯合會、熊本縣商工會議所聯合會兩單位透過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各捐款日幣100萬元,在台灣深耕多年的台北市日本工商會及台灣日本人會則合計捐款新台幣100萬元等,多家日商皆表達關懷之意。

2024年04月25日 17:2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