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美攻中守情勢渾沌 地緣風險蓄勢未燃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中對抗不是國際矛盾的全部,傳統所知的「戰略大三角」與核武「兩極」,仍是國際政治的重要元素。未來國際秩序持續崩壞下,各區域之吉凶不確定性極高,避免挺進戰略突出部,應是保身之道。

▲原已緩和的美中關係,隨著疫情擴散,衝突又重新升溫。(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張登及/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美國新冠疫情飆高,美中關係更加緊張

新冠肺炎爆發迄今,美中結構性衝突又因「疫情甩鍋戰」引發雙方社會的負面情緒持續升高。不僅雙方所有高級別對話管道全部停止,兩國社會、文化、教育、科研往來停擺甚至瀕臨中斷,最近極少數勉強有助保持溝通的副總理級(國務卿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對話(即6月16日至17日)和美中部分航班恢復對飛所形成的短暫緩和,也很快又被大陸人大常委會通過「港區國安法」和美國總統川普、國務卿龐培歐宣布制裁中港官員與撤銷香港「獨立關稅區」待遇的交鋒刷去。

隨著美國新冠疫情確診重新飆高,多州放棄重起經濟措施重新恢復出行和社交限制,可以預見川普希望盡快復甦經濟以提振選情的期待又要拖延。加強對「功夫病毒」(Kung Flu)甩鍋,乃至更全面地升高中美對抗,是僅存少數翻轉共和黨落後選情的特效藥。

▲美國政府認定華為等中國企業為中國軍方所有及控制,未來可能向這些公司實施經濟制裁。(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即期形勢:美攻中守、翻轉選情

加強施壓中方,美國本身首先可以著手的仍然是制裁包括華為在內的中資企業、更加嚴格限制中國大陸留學生赴美學習、更加嚴格審查兩國科學研究交流,乃至在貨幣與金融領域,發起對與中方有關的商業與債務交易的審查甚至封鎖。

部分美國決策層可能參考或諮詢的專家如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余茂春(Miles Yu)、裴敏欣(Minxin Pei)等曾預測中共領導層正當性正在削弱,或者提議順勢區分「共產黨」與「中國人民」,以促進「政權改造」,也應該在當前美國對華戰略裡,佔據某一更重要的位置。

相對地,北京在「龐楊對話」中仍稱要落實兩國元首協議(一階貿易協議),回應美國凌厲政、軍、產、社、經、文多角攻勢,過去兩個多月,對美似以「戰狼外交」的文攻為主。近幾日「發言人級」的辣度似乎也有所降低,可能是外宣效果不彰。看起來除了香港是「按既定方針辦」,台海是針對所謂「倚美謀獨」,做好必要時完成「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的準備,其他領域則以守勢優先。

外部形勢先採守勢,有其合理性。疫情衝擊經濟,勉強脫貧,「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挑戰仍十分嚴峻。加上6月以來不僅是長江中上游與珠江,水利部已經警示黃河、海河,甚至東北的松花江、遼河都將有特大暴雨和洪水,大陸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汛情與疫情疊加期間,大陸政局將多少重回「內向性」(inward-looking)的格局。

▲印度民眾向中印衝突中喪命的士兵致意,並宣示將抵制中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大陸周邊地緣政治風險蓄勢未燃

北韓6月16日炸毀位於開城的兩韓聯絡辦事處,半島風雲一時緊急。但在「龐楊對話」之後不久,神隱一段時間的金正恩又再度出現。「朝中社」24日報導,金正恩親自主持會議,決定「暫緩」對南韓軍事計畫。相信「龐楊對話」後北韓收到某種訊息,調整了原先由金與正出面扮演黑臉的恫嚇政策。但「不能忽視北韓作用」,全世界都知道了。

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頗有死傷,在疫情瀕臨失控中的印度(新增確診日增2萬),更成為新一波抵制中國的輿論話題。不過目前為止,莫迪政府採取的似乎是兩手政策。一方面堅稱「中國軍隊未進入印度領土,且也沒有占取任何安全據點」,另一方面電子資訊部則宣布,全國禁用抖音、微信等多個中國電商大型平台軟體,理由是維護國家安全,顯示有所作為。

目前關於衝突傷亡,僅見印方高調報導,中方雖然社群有眾多民粹式的圖文,官方則相當低調,外交部司級官員承認「傷亡不嚴重,相互比較數字沒有幫助」。估計傷亡部分印度較多,但西方也多同情新德里,雙方沒有放棄「控制線」,向對方實彈進攻的理由。

東協剛剛舉行由越南輪值主席主持的第36屆峰會,因疫情以視訊召開。部分外媒與台媒關注大會以主席聲明不點名批評北京的南海政策。的確,今年4月北京宣布三沙市成立新的「西沙區」與「南沙區」,6月中又公布部分南海地物命名。加上美軍今年加強對「過度聲索」者的「自由航行」,區域情勢頗為緊張。不過各國對南海所佔島礁命名行之有年,菲越更早於兩岸,菲國在1978年在中業島建有「卡拉陽市」(Kalayaan),越南在1982年已設「長沙縣」,2007年又在島嶼新設「鎮」。

而同時今年4月東協與中日韓、世衛共同舉行視訊抗疫會議,李克強、譚德賽(Tedros A. Ghebreyesus)、安倍、文在寅等出席。36屆東協峰會雖堅持以1982年海洋法公約為爭端解決之準繩,確實是針對中方,但主席聲明也各要求聲索方與「其他國家」(other states)應依循「非軍事化」與「自制」精神,不僅意有所指,也符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早前投書所強調的東協不選邊的戰略主旨。

▲除美中衝突之外,俄羅斯仍舊占有國際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攻守情勢混沌,避免挺進戰略突出部

美中各有內部挑戰,尤其美國長期擔當體系霸主,川普改弦更張過度,步伐更顯凌亂。不僅東北亞、東南亞與南亞各方面雖有矛盾積累,卻紛紛採取「少一步、慢一步」的避險策略,歐洲各國領袖對川普戰略與風格的感受,更可從波頓(John Bolton)新書中略窺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團隊部分人士一直希望改善美俄關係以專志抗衡中國,但不僅事倍功半,近來美俄更頻繁有武裝力量近距離接觸對抗,包括6月27日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宣布,今年以來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第10次近距離攔截迫近阿留申群島的俄國反潛機隊(早前還包括轟炸機、戰鬥機)。又僅6月26日迄今,美軍多架偵察機、巡邏機、加油機迫近俄國黑海水域(俄國未劃「防空識別區」),遭俄軍SU-27、SU-35升空攔截。

可見傳統所知的「戰略大三角」與核武「兩極」,仍是國際政治的重要元素,美中對抗不是國際矛盾的全部。未來國際秩序持續崩壞下,各區域之吉凶不確定性極高,避免挺進戰略突出部,應是保身之道。

熱門推薦》

►陳一新/美國大舉制裁中國 虛中有實 實中有虛

►黃奎博/謝長廷該上的釣魚台三堂課

►張登及/兩岸權宜的橄枝,大國對抗的巨浪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

張登及專欄

張登及專欄 張登及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