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遊防5招中暑! 補水最忌「大口灌」、這6小時避戶外活動

▲▼天熱 高溫 遮陽。(圖/記者屠惠剛攝)

▲端午連假出遊防中暑。(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端午連假邁入第二天,各地紛紛湧現出遊潮,小琉球單日登島人次更突破1.4萬。國健署提醒,在高溫悶熱的天氣下從事戶外活動,恐增加熱傷害風險,民眾應該要做好5點自我保護,若無法在一週前讓身體做好「熱適應」,也要多補水、穿著排汗衣物,且減少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間活動。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熱天從事戶外運動,最怕發生熱衰竭、熱痙攣或中暑,因此,活動前一定要先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在出遊時,要穿著適合身體活動及環境的輕便裝束,建議可選擇淺色、透氣易排汗的輕薄長袖衣物減少與陽光直接接觸,並適當使用防曬油及遮陽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夏季常見飆破36°C高溫,王英偉提到,夏天日照最強烈的時間,是上午10時到下午4時,民眾在該時段出遊,可盡量安排室內行程,減少大量曝曬機會。

▲▼天熱 高溫 遮陽。(圖/記者屠惠剛攝)

▲夏天要做好防曬。(圖/記者屠惠剛攝)

此外,夏天水分補充也不可少,但應該採「少量多次」,每小時補充2至4杯水,一杯240c.c.;避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之病人,則需諮詢醫師的建議。

國民健康署提到,熱衰竭與中暑症狀有些許差異,前者為噁心、頭痛、無力及皮膚濕冷,後者則有口渴、發熱、心跳加速、體溫升高,甚至昏迷等症狀。

王英偉提醒,夏天從事戶外活動或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如果出現前述症狀,應迅速離開高溫悶熱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搧風等,意識清醒者可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