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鯨自帶吐司、魚往海上狂甩!解說員驚嚇吐無奈:還是要樂觀

▲▼賞鯨,鯨豚,飛旋海豚。(圖/記者許展溢攝)

▲飛旋海豚。(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夏季正是賞鯨好季節,遊客搭著船快樂出航,還沒看到可愛的鯨豚,大海上先飄來突兀的寶特瓶,面對地球上環境不停變化,衝擊許多生態,面臨生存危機,擔任解說員12年、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向《ETtoday新聞雲》分享充滿無力感,同時要樂觀的心態。

台灣東岸夏季最熱門又好的賞鯨季節落在6至9月,林東良說,時間節拉長5到10月都還是可以,主要是風浪影響,部分種類的鯨豚四季都可以觀察到。環境變糟,鯨豚會大幅度減少?林東良表示難計算、無法肯定,只是根據目前擱淺數量及報告來看,有很多鯨豚胃裡面有雨衣、瓶蓋等多種塑膠物品,報告中鯨豚纏繞死亡數量愈來愈多,可以確定最大的威脅就是「海洋廢棄物」,因此,不可能沒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賞鯨解說員。(圖/林東良提供)

▲▼林東良擔任鯨解說員12年,他表示,許多人行為對鯨豚都無法預期,只能用更謹慎方式對待。(圖/林東良提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賞鯨解說員。(圖/林東良提供)

林東良說,解說員講鯨豚面臨的威脅跟挑戰,還有擱淺死亡原因,過去素材大部分來自網路、搜集國外資訊及研究報告,幾年來經手發現,鯨豚將塑膠袋當成海藻勾在背鰭,游泳過程像足球員帶著球玩,塑膠袋就這樣頂啊頂,用背鰭勾的也有。海鳥看到海上瓶蓋等漂浮物,以為可以吃咬起來,當這些事件頻繁了,愈講愈多都是台灣案例,便很希望能有更多人重視、理解海洋跟生活息息相關,也許大家不一定每天會看到、接觸大海,但製造出來的廢棄物都有可能影響到海洋生態。

為了海洋環境教育,黑潮一成立就會隨著每班航次出海擔任解說員,目前僅和有相同理念的業者多羅滿賞鯨公司合作,讓黑潮志工上船,不厭其煩傳達海洋生態重要。林東良坦言22年過去,自己擔任解說員12年,看到環境面對如此巨大挑戰,仍會有無力感,但想到前輩說過要用「很樂觀的心情,做很悲觀的事情」,在社會、經濟和政府管理政策無法同步下,就算有了減塑政策等法令,也不是一次可到位,要翻轉環境,不往悲劇發展,就只能盡力傳達樂觀一面。

▲▼賞鯨,鯨豚,飛旋海豚。(圖/記者許展溢攝)

▲▼不少遊客無法區辨出鯨豚和一般魚類不同,以為可以餵食、觸碰。(圖/記者許展溢攝)

▲▼賞鯨,鯨豚,飛旋海豚。(圖/記者許展溢攝)

林東良提到,在海上會有兩種狀況,一是航次沒看到鯨豚,對遊客是很大的挑戰,目的沒達成,此時解說員角色更重要,「引導」船上遊客欣賞當下的大海、東岸的山、島嶼的珍貴與文化,繼續有動力的是,航次結束會有遊客很肯定對他說,「解說讓他覺得很感動,就算沒有看到還是很滿足這次出遊」,這對自己而言很深刻,並不是從鯨豚上獲得滿足,而是透過解說,帶給遊客啟發。另一種「動物關係」,解說員到後來對鯨豚都非常熱愛,遊客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鯨豚的熱情和喜愛狀態,當此感受能傳遞出去,同樣深刻。

不少遊客無法區辨出鯨豚和一般魚類不同,以為可以餵食、觸碰,林東良透露,有人認為好像就去公園餵魚概念,帶麵包、吐司,曾在海上看過當鯨豚靠近船隻,吐司一片片甩出去,就是要看鯨豚會不會來吃,還有人特地到市場買魚要丟到海裡面,後來證實好幾片吐司就飄在海上,鯨豚根本不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賞鯨解說員。(圖/林東良提供)

▲▼黑潮今年開始推動「友善賞鯨」,希望業者和遊客,能用更謹慎方式對待海洋生態。(圖/林東良提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賞鯨解說員。(圖/林東良提供)

對於努力方向?林東良指出,持續跟賞鯨產業協調,儘可能遵守去年海保署提出的「友善賞鯨原則」,希望各業者做到保持距離,當接近鯨豚時緩慢前進,從鯨群左、右後方靠近,別從正、後方,造成鯨豚心理壓迫,再來是接近前船隻減速,不能產生浪才可以,因為許多行為對鯨豚都無法預期,只能用更謹慎方式對待,就像撫慰了自己和海與鯨的心靈。

►過期的票券只能丟掉嗎?快來兌換東森幣復活你的錢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