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時光:從125張經典椅到名家收藏,一窺現代設計史

1989年,時任Vitra集團首席執行官的羅爾夫·費爾鮑姆(Rolf Fehlbaum,Vitra創始人之子)創辦了Vitra設計博物館,主要收藏家具和室內產品,包括設計師伊姆斯夫婦(Charles&Ray Eames)、喬治·尼爾森(George Nelson)、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弗納·潘頓(Verner Panton)、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讓·普魯維(Jean Prouvé)、理查·胡騰(Richard Hutten)和邁克爾·托內(Michael Thonet)等人的作品。

▲《座椅時光:從1800年到今天的座椅歷史》。由 Heinz Bütler執導,HOOK Film & Kultur Produktion GmbH 聯合Vitra Design Museum共同出品。(圖/Vitra設計博物館)

2018年,博物館從收藏的上萬件藏品中挑選125把座椅,製作出一部長達90分鐘的紀錄片《座椅時光:從1800年代到今天的座椅歷史》(Chair Times :A History of Seating – From 1800 to Today)以及同名刊物,以生產年份為序,呈現從1807年及至當下的代表性作品,不啻為一部座椅現代設計史。

▲影片截圖。《座椅時光》在2019年10月米蘭設計電影節上放映。(圖/Vitra設計博物館)

「座椅是重要的歷史文物,它們可以代表特定時刻的時尚和風氣,也可以代表時代觀念。它們描繪使用者的肖像,並反映創造它們的生產技術。你可以通過椅子來識別、理解一個時代,其社會結構、材料運用、技術發展和時尚潮流。很少有其他日常用品能夠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表現。」羅爾夫·費爾鮑姆說道。

如今已成為Vitra名譽主席的羅爾夫·費爾鮑姆擔任紀錄片的講述者。除此之外,出鏡的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師和設計師,包括大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海拉·榮格裡斯(Hella Jongerius)、安東尼奧‧奇特裡奧(Antonio Citterio)和羅南·布魯萊克(Ronan Bouroullec),以及收藏家亞瑟·魯格(Arthur Rüegg)和魯格羅·崔皮諾(Ruggero Tropeano),MAK維也納/洛杉磯館(MAK Vienna / Los Angeles)榮譽館長彼得·諾維爾(Peter Noever),策展人約希恩·艾森布蘭特(Jochen Eisenbrand)和謝爾蓋·茂杜伊特(Serge Mauduit),Vitra設計博物館館長馬特奧·克裡斯(Mateo Kries)及策展人艾米莉·克萊因(Amelie Klein)等。

▲影片截圖。羅爾夫·費爾鮑姆與建築師大衛·奇普菲爾德。

▲影片截圖。羅爾夫·費爾鮑姆與設計師海拉·榮格裡斯。

▲影片截圖。羅爾夫·費爾鮑姆與設計師羅南·布魯萊克。

除了家族企業負責人和設計師的身份之外,羅爾夫·費爾鮑姆也是一名活躍的收藏家,Vitra設計博物館中的大部分物品即是他的私人收藏。在《座椅時光》於2019年米蘭設計電影節(Milano Design Film Festival)發佈之際,他向客座策展人愛麗絲·羅斯索(Alice Rawsthorn)解釋了他對物品收藏、編錄的熱情。「收集反映了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努力尋找那些已經丟失,卻再也無法被找到的事物。」

▲設計師瑪瑞蘿拉·羅斯羅·艾瑞茵(Marialaura Rossiello Irvine)的收藏,陳列於其工作室之中。

設計師和建築師是收藏宇宙的長期居民,作為物品從無到有的創造者,他們對於物品擁有比常人更加深厚的情感,知名案例包括柯比意和伊姆斯夫婦,精力旺盛的他們甚至對藏品進行拍攝以製作成影集。還有義大利知名設計師阿切勒·卡斯蒂格利奧尼(Achille Castiglioni),他的女兒喬萬娜(Giovanna)解釋說:「父親收藏了一些『無名之物』,圍繞在他的身邊,形成了一個對話的場域。有時作為靈感的來源:他觀察它們,並被引向未知之境。有時以它們為例,在米蘭理工大學教學時將其作為課程內容:從一支鉛筆到阿萊西(Alessi)餐具,從擠奶凳到Zanotta座位,從玻璃杯到Flos燈具……」與之相反,義大利設計師奧多·費奧拉萬蒂(Odo Fioravanti)則有著類型學上的固定傾向。他從上大學以來就開始收集之旅,迄今擁有約2000個物件,這還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我喜歡廚房計時器和折疊椅,或者特定品牌的產品,比如博朗(Braun)和特百惠(Tupperware),或某些產品系列,比如埃托·索特薩斯(Ettore Sottsass)打造的Twergi木材系列。」

▲設計師奧多·費奧拉萬蒂收藏了約2000個物件,陳列於其米蘭工作室。

與設計收藏相關的「物品輯錄」的主題展覽也是近年來設計行業的趨勢,相對於設計層面的價值,它們更具有文化性和社會性的探討意義:通過展示和敘述,傳達事物的更多資訊,提供新觀點並吸引更多觀眾來感受設計故事,真正欣賞物體。
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為雙年展和中央館確定了「基本法則(Fundamental)的主題,並親自策劃展覽《建築元素》(Elements of Architecture),帶領人們「透過顯微鏡來探究建築」,將目光聚焦於地板、牆壁、天花板、屋頂、門、窗戶、立面、陽臺、走廊、壁爐、樓梯、自動扶梯、電梯和坡道等「微小敘事」。其背後的邏輯是,拋開建築界對於「堅實」專案案例的探討,轉向對於建築「輕盈」切片的關注。

▲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雷姆·庫哈斯策劃的展覽《建築元素》,此圖為展覽中「窗戶」版塊的一角。

文字/Laura Traldi
翻譯/Kara
策劃、編輯/王貝貝
本文來自/INTERNI設計時代

(完整文章請看瘋設計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瘋設計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