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 台廠首當其衝不容小覷

▲台積電本月宣佈赴美設廠。(圖/CFP)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為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繼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龍頭(全球市占率達52%)台積電(TSMC)於5月15日宣布將斥資120億美元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一座12吋先進晶圓廠後,日本媒體又傳出台積電已經停止接受來自華為的訂單,台積電選邊戰的問題儼然已成為美中科技戰角力。

值此多事之秋,日前也傳出美國蘋果公司(AppleInc.)全力衝刺穿戴式裝置產品,將在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發表新款頭戴式耳機;但該項新產品由中國大陸的立訊精密與歌爾聲學攜手在越南組裝,成為第一款全數由陸廠操刀代工的蘋果硬體新產品。這事件不僅凸顯蘋果可能為了中國大陸市場而大力扶植紅色供應鏈,也反映出鴻海、廣達及和碩等台灣組裝廠將被排擠。吾見「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將成為台廠的隱憂,實不容小覷。

▲美國下令停止供應高階芯片給中國,卻意外促成「紅色供應鏈」的發展。(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紅色供應鏈日益壯大 國家大基金二期已上路

持平而論,美中貿易戰已讓不少供應鏈逐步由中國大陸移轉至第三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產生斷鏈危機,更加速全球產業供應鏈移轉,並且由長鏈變成短鏈。換言之,各國為防斷鏈,積極重建在地生產的產業供應鏈,以取代向中國大陸傾斜的國際分工形態。

然而,近幾年崛起的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早在「中興事件」及「華為事件」後日益壯大。「紅色供應鏈」就是中國大陸建立自我供應的生產體系,大幅減少向外採購原物料的需求。據悉,「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之一無非就是讓「紅色供應鏈」崛起壯大,也是中國大陸邁向製造業強國的重要方針。

2018年4月的「中興事件」,川普下令停止高通供應高階芯片給中興,這讓原本將近30%的零組件仰賴美國供應的中興電信設備深受打擊,甚至還影響中國大陸5G網路的發展。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這事件更刺激「紅色供應鏈」的發展。

▲中國有意與美國在科技戰一較長短。(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後來到三峽考察時就特別強調:「要靠自己的努力,必須把「大國重器(芯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通過自力更生,科技攻關要摒棄幻想,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其實已意涵要加速「紅色供應鏈」的腳步。而後來的「華為事件」,更讓中國大陸了解自組半導體供應鏈才能與美國在科技戰中一較長短。

其實,中國大陸自2015年以來即展開對美半導體的購併,如紫光集團為進行事業整併,曾高薪來台挖角半導體人才。據悉,台灣的華亞科有近百名工程師跳槽至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及合肥長鑫。除此,中國大陸還成立半導體基金「大基金」,扶植半導體業的生產和技術、強化自主研發晶片政策,大幅降低晶片廠商的稅率。不僅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也想擠進全球半導體強國之列。

進一步言之,中國大陸於2014年9月24日成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國家大基金一期),規模達1,387億元(人民幣,下同),共投資了20家上市公司(A股和港股),並已進入回收期。大基金第二期也於去(2019)年10月22日註冊成立,資本高達2,041.5億元。於今(2020)年開始進行投資,二期將致力於打造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

▲「紅色供應鏈」的隱憂山雨欲來。(圖/路透社)

紅色供應鏈搶單明顯 台廠供應鏈備受威脅

近幾年來,「紅色供應鏈」搶單時有所聞,不勝枚舉。如中興及華為等中國大陸指標品牌近期帶頭加速對PCB(印刷電器板)與載板龍頭深南電路下單,藉此加速當地5G建設。華為是欣興與南電的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約一成;這種大舉採用陸製供應商產品,並逐步拉高採購比重的舉措,將直接衝擊台廠的欣興與南電接單。

此外,中國大陸手機原廠委託設計(ODM)二哥華勤,挾著英特爾(Intel)戰略投資與製造成本優勢,前陣子一舉拿下宏碁、華碩等台灣筆電品牌訂單,直接衝擊到廣達、仁寶等台灣一線筆電代工廠。尤有進者,中國大陸為爭取特斯拉(Tesla)建廠,提供特斯拉一連串的優惠條件,包括讓特斯拉成為全球首家在中國大陸獨資成立子公司。此外,還提供了高達20億美元的國家補貼低利優惠貸款,提供特斯拉做為生態建立與業務拓展之用。但在利益交換下,特斯拉必須採用中國大陸相關供應鏈廠商的零組件,如電池、動力控制以及資訊娛樂系統、面板,無疑將排擠原有的台廠供應鏈。

全球知名趨勢觀察家帕拉格‧科納(Parag Khanna)在其所著的《連結力,Connectography》指出,『誰掌握「連結力」、創造「供應鏈」、完成「關係網」,決定了它是下一個世界經濟霸權』;此語相當符合目前美中科技戰的大國動機,就是成為科技及經濟霸權。

台灣經濟雖在美中貿易戰中獲得轉單效應和台商回流投資加持;但長期而言,背後卻埋藏很大的隱憂。面對中國大陸高科技廠積極布建一條龍的「紅色供應鏈」,未來轉單效應能夠持續多久不得而知。筆者以為,一方面,部分產業可深化完整供應鏈的建構,也要考慮轉向高附加價值、高度自動化,揚棄勞力密集產品,提升國際競爭力,抵禦競爭者搶單。另一方面,也可配合國際大廠布局策略,強化與歐美各國建立信賴供應鏈體系,相互合作,共創雙嬴;才能在科技戰紅海中拼出一條生路,化危機為轉機。

熱門推薦》

►台積電赴美》單驥/台積電仍會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嗎?

►台積電赴美》掌握關鍵技術優勢 保護台灣最實際資產

►520就職》謝金河/小英總統的新使命:鬆綁台灣!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李沃牆專欄

李沃牆專欄 李沃牆

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為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