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後...貿易戰+疫情衝擊 在陸台商布局或大洗牌

▲▼台積電南京廠開幕暨量產儀式及廠區實景,董事長劉德音。(圖/台積提供)

▲台積電南京廠在2016年開工,2018年投產一年後就轉盈,創向多項紀錄在當時引發許多討論,而近日由於整體布局考量,台積電決定在美國投資新工廠。(圖/台積提供)

記者陳政錄/台北報導

台積電15日宣佈投資3586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一座先進晶圓廠,堪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揭露最大筆的台資企業海外投資項目,也讓正值疫情、美中摩擦再起下的大陸台商動向備受檢視。台商受訪坦言,「適度轉移生產基地是肯定的」,但是否大舉撤出中國大陸,移往新南向或美國,可能不太切實際,因為「成本、產業鏈完整性、市場等因素都擺在那裡。」

面對美中貿易爭端可能因疫再起、美國鼓勵企業回流,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說,今年陸續一直有收到大陸台商,反映自身經營現狀面臨的「新困難」,尤其美國選舉馬上要到了,川普勢必會採取一些動作,雖可能「口頭說的,比實際上做的多一點,但我們還是會擔心。」

▲▼江蘇台商,台商轉型升級,台商自動化產線。(圖/記者陳政錄攝)

▲美中貿易爭端和疫情,影響許多台商被迫轉型或重新思考產業鏈布局。圖為江蘇一台商在疫情前的自動化產線情況。(圖/記者陳政錄攝)

因此,李政宏認為,影響可能主要反映在投資布局上,譬如產業結構重新調整或是暫緩,先求度過這波景氣寒冬,「畢竟疫情影響了很多人」;至於會否回台投資,或是轉向,這就要看企業自身情況而定,或許大規模的企業有底氣轉移,但對大多數屬於中小企業的廣大台商來說,「大陸市場是不可能放棄的」,加以大陸招商引資力度大、產業鏈相對完整,留在大陸轉型升級、擴大內銷,會比外移更有優勢,實際上這樣的案例也比較多。

澳門台商協會會長簡廷受訪時指出,近月珠三角地區許多製造業台商訂單一下子少了7、8成「不是緩降,是訂單急降」,加上很多老闆、幹部都還在台灣無法回去復工「重傷很大」,也影響溝通,勢必需要即時調整,甚至是大洗牌。他舉疫情下首當其衝的服務業為例,需要開拓新的商業模式,製造業若無法轉內銷,也難應付關稅變化,就可能會異地他鄉找點設工廠、重新打造市場,「這是另外一部份少數台商的思考。」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大陸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在日前受訪,針對貿易爭端影響台商議題時,也稱短期內美國對大陸國營企業所有制、企業補貼、「中國製造2025」等的檢視都是爭端所在,預料美方會持續在相關製造領域、科技、5G上封鎖或加徵關稅,加深對美中台過去三角貿易結構的影響,美國更有可能參考日本、澳洲作法,持續以國家力量幫助企業從大陸撤離。

▲▼上海洋山深水港,中美貿易戰。(圖/路透)

▲中美貿易戰對台商全球布局的影響一直廣受討論。(圖/路透)

事實上,「台商撤出大陸」議題近年一直廣受討論,但江蘇資深台商受訪也強調,「完全撤出大陸」只是少數案例,規模較大的企業如鴻海、日月光、建大、台積電、廣達等,仍持續在大陸投資,但另一方面因體量大,可以同步在全球各地如越南、印度、美國進行多元佈局,而資本額較小的台商,現階段多以轉型升級、內銷為主,因為當地生產、當地銷售,似乎已漸漸成為目前國際企業的布局趨勢,考量兩岸產業結構磨合已深,若貿然通通轉移,只會得不償失。

有台幹還向記者透露,去年起,富士康深圳龍華廠,或仁寶等在江蘇投資的台商,已經有在詢問大陸台幹是否未來有意願到墨西哥、越南等地的分公司上班,並釋出比較多的互相挖角訊息,顯示這些企業都為美中的貿易爭端做足準備,只是現在因為疫情,人不好移動,也已經都暫緩了。

據了解,台積電在台灣竹科、中科、南科等,以及大陸上海、南京和新加坡都有晶圓廠投資,另在美國華盛頓州卡馬斯市設有一座晶圓廠,而此座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新廠房,將成為台積電在美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當初投資約35億美元的台積電南京廠,從動土到進機、開始生產只花20個月,但因製程規格主要為12、16奈米為主,董事長劉德音曾在去年股東會上表示,受智慧手機需求調整,南京廠產能利用率下降,擴產腳步放緩,並考慮赴美設廠。

如今,台積電時隔一年正式發布美國投資計畫,也彰顯在疫情和中美貿易爭端下,台商雖不一定選擇撤出大陸,但也「用腳投票」,對供應鏈布局進行重新考量,在分散風險的同時提高競爭力。

►「即日起,我退出老化黨。」

▲新冠肺炎(COVID-19)防護路線圖。(圖/黃麒文 製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