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政策是否該調整?第一是「群體免疫」去妖魔化

陳敦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主治理、官僚政治、電子治理、公共政策分析與管理。

如果像副總統一樣清楚,這個新冠肺炎(COVID-19)的威脅不會在短時間消失,那我們目前導引民眾天天看確診人數起伏,又用這個數字來與其他國家打國際杯,在外交戰場上強推「競賽型」疫情因應策略,是否應該要作一些調整?

昨(21)天發覺週圍的人每天像在看棒球「中韓之戰」一樣的專注,又對所有影響中華隊輸贏的因素無情批評的態度,感覺上好像回到大眾傳播理論早期電視剛出來的「皮下注射」(hypodermic)年代,一看就high的景況,這樣長期繃著不知台灣人心理建康是否會受影響?

社會持續性風險 需要韌性因應

危機處理(crisis management)的教科書都會說,風險是長期存在的社會現實,而危機是短時間突發的重大問題。

以目前態勢看來,新冠肺炎爆發的當下,算是一個公共衛生危機。但是,隨著疫苗的上市與效果的不確定,以及因為社會距離政策所引起的社會經濟問題來看,人類對這種流行病所造成的危機,可能要改以面對社會持續性的「風險」來看待。

換句話說,早期爆發的時刻,政府該強調的是回應速度(speed),但是,如果要贏得長期戰爭,我們需要的是韌性(resilience)。

不能輸的壓力→忽略防疫實質目標

我們都知道,奧運田徑場上,跑百米的選手需要爆發力,但是跑馬拉松的選手需要耐力,想用爆發力來跑馬拉松,當然不會是個好策略,我個人也感覺,台灣一開始疫情爆發時在回應速度上,的確勝過許多包括西方先進國家在內的防疫政策,也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但是當我們高中第一個學期就考了全校第一名的壓力,並且已經到全年級各班去巡迴宣傳自己是怎麼辦到的之後,那種不能輸的壓力會讓我們的心情每天隨著考試成績起伏,可能反而忽略政府防疫政策的實質目標是什麼

▲陳敦源指出,贏得長期戰爭需要的是「韌性」。(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正是因為前面的這些討論,我真心認為政府應該要作下面幾件事:

第一,讓「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概念去妖魔化

明確告知民眾那不是「佛系防疫」,而是所有防疫措施的終極目標,包括台灣。

但是台灣目前的策略路徑,因為染病的人少,就更是依賴疫苗的研發,那就代表大家要習慣「半正常」的生活很長一段時間。

第二,將「疫苗開發」(vaccine development)的時間需求說明清楚,免得民眾一聽到甚麼新藥與疫苗新聞出來,就以為明天就會有救了。

藥物與疫苗的開發,因為動輒影響大眾的生命,它是政府管制政策當中最嚴格的一種類別,欲速則不達,因此必須有現實的期待。

第三,考慮提出「解封時間」(open up)的規劃。

比方說,校園在甚麼條件與狀況下,可以停止「軟封校」,或是訂一個時程出來讓大家知道,而不是就先封著再看。遙遙無期對於社會人心的折磨是最大的,不過,台灣防疫選擇的路徑,可能最無法提出時間表的一種。

最後,當危機延長成為日常風險,這轉變的過程到底會是甚麼景象呢?

或許大家可以回頭檢視一下當年823砲戰發生後的狀態,最慘烈的時間是1958年的8月到10月間,後來真正結束的時間是1979年中美建交時,期間雙方在沒有任何正式接觸下形成有默契的「單打雙不打」互動穩定狀態達20多年,台灣還趁這敵對狀態的時間,創造了經濟奇蹟。

或許,我們在實質疫苗的等待上,可以維持一個樂觀但是現實的期待,但是如何強化大家「心理上的強韌」,應該是政府政策形銷接下來的重點。

熱門點閱》

►  英國「佛系防疫」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避免二度發病 使爆發峰值扁平化

►  藍弋丰/為何新冠病毒不是人造生化武器?設計者不會做這種找死的事

►  大賣場散裝食物比寵物碗髒!請把上大賣場當作是上廁所

► 【法拍屋悲歌1】欠1萬8祖厝被查封!屋主怨:法拍完才被買家通知

► 【法拍屋悲歌2】前台大教授:祖厝法拍4次 屋主卻不知情!

► 【法拍屋悲歌3】戶頭有錢也沒用!房屋還是被法拍 律師:帳戶金額以送達當日為準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貓空論壇」臉書社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