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宗教與科學的衝突與妥協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鄧鴻源/大學教授

近年來,天主教會已逐漸改變長久以來對達爾文的演化論持敵意態度,這是可喜的事,意味宗教與科學已經學會彼此欣賞與容忍。

長久以來,天主教會對任何違反其聖經理論者總是採取敵對的態度,著名的有17世紀初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與布努諾。這兩位因為支持哥白尼之地動說而遭受迫害,前者被禁閉,後者遭火刑。雖然天主教會始終認為宇宙是由上帝所創造,然而近年來由於天文學的發展,加上民主思潮漸開,他們也不得不逐漸改變態度,傾向於接受部分科學理論,並藉以修正其理論。

至於宇宙真正是怎麼誕生的?不僅宗教家與神學家好奇,許多科學家亦然。1929年經由美國天文學家哈伯的紅位移觀測證實宇宙是在不斷地向四方膨脹中,1935年蘇聯科學家蓋茂利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推知,宇宙可能誕生於至今150億年前之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起初溫度極高,而後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也慢慢下降,至今約攝氏零下270度。

1964年經由潘塞斯(A.Penzias)等人(1978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溫度證實,宇宙的確誕生於150億年前之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Big-Bang),不久羅馬天主教會也接受此理論,並因此提出「相似性創造論」以修正聖經的原有理論,即宇宙的確有一開始,但物種如同達爾文之「天演論」所說,隨時間而演化。

▲宇宙大爆炸示意圖(圖/新華社)

為了進一步了解以上問題,近年來歐洲核子實驗所(CERN)之大型強子對撞器(LHC)正在模擬宇宙誕生的情景,從而探討宇宙、物質與能量的起源,看似毫無實用價值,對我們卻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影響,如同20世紀初的相對論與量子論,分別帶來核能與半導體產業,改變人類生活面貌。

愛因斯坦說,由於他站在牛頓與馬克斯威等偉大物理學家的肩膀上,所以能比他們看得更遠。現代的許多科學家亦然,除了想完成愛因斯坦的夢想,將宇宙四種基本力統一起來,也想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與運轉,甚至進一步探討生命的本質與自我存在的意義。四種基本力分別是束縛原子核的強力,掌管原子核衰變的弱力,形成原子與分子的電磁力,還有重力。

哲學上,有一些人將大爆炸歸於第一因,認為背後可能有一位造物主在推動。科學上,愛因斯坦雖然沒有否認,然而他心目中的上帝與聖經上的上帝不同,愛因斯坦認為上帝是自然神而非人格神。宗教上,佛教理論認為大爆炸實際並不存在,但由於因果律的連續性,宇宙為「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一點類似於近年來科學界盛行的「循環性宇宙膨脹演化理論」。

由此觀點看,天主教會仍然可以將第一因歸於上帝或宇宙主宰,反正誰既無法證實,亦無法否認,這樣宗教在某種程度上與科學達成妥協,各取所需,未嘗不是兩全其美。誠如宇宙大爆炸發現人潘塞斯所說:假如我只有聖經的頭五卷書,加上詩篇,或聖經主要部分,那麼我的結論與當前天文學最佳的科學證據比較下,兩者可說是不謀而合。

其實宗教與科學的衝突與妥協,難道不是與近代政治民主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

熱門推薦》

►緊抓世界脈動 韋氏詞典記錄新冠疫情

►缺乏安全感易被煽動!五個心理效應驅使你瘋狂囤貨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