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高傳染力!醫:預防「接觸傳染」最重要

2020年03月9日 15:16

▲新冠肺炎病患居住的負壓病房環境檢測,證實「接觸傳染」是病毒具高傳染力的主因。(圖/謝宗學醫師提供) 

● 謝宗學/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

3月4日新加坡學者在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 發表一篇關於新冠肺炎病人住過的負壓病房環境採檢論文,更進一步證實「接觸傳染」是病毒擁有高度傳染力的主因

「輕症」病患病房沾滿新冠病毒 

這間負壓病房的主人,是一位只有上呼吸道症狀、沒有肺炎輕症病患。在病房清潔消毒前,接受環境採檢測試,結果發現房間內部18個採檢點中有15個(87%)呈現新冠病毒陽性反應;浴室內部 5 個採檢點中有3個(60%)呈現陽性反應;前室和走廊,所有採檢點都呈現陰性反應;醫護人員防護裝備上8個採檢點,只有 1 個(12.5%,鞋子前端)呈現陽性反應;所有的空氣檢體,都呈現陰性反應。

圖片是病房內部、浴室、前室、走廊的採檢點分佈,藍色點是陰性反應,黃色點是弱陽性反應,紅色點是強陽性反應反應

我特別將所有黃色或紅色呈現陽性反應的採檢點,註明中文標示,可以發現負壓病房內病人可能接觸到的位置、器物、設備、甚至聽診器,未消毒「前」幾乎都沾有新冠肺炎病毒;病房外的前室和走廊,因為醫護人員感控措施執行徹底,完全沒有病毒洩露出去。

 ▲即便是輕症新冠肺炎病患,仍可藉由呼吸道顆粒大幅度「污染」週遭環境,埋下「間接傳染」的種子。(圖/彰化醫院提供)

「預防接觸傳染」為重要自保方法

這個新冠肺炎病毒環境採檢研究告訴我們重要的資訊:

1. 病毒應該沒有空氣傳播能力,只有出風口風扇上存在少量病毒。

2. 即使輕症病人只有上呼吸道症狀,就可能藉由呼吸道顆粒大幅度「污染」週遭環境,埋下「間接傳染」的種子。

3. 「不要隨意碰觸周遭環境」和「保持手部衛生清潔」格外重要,預防「接觸傳染」是最重要的自保方法

4. 馬桶內部呈現陽性反應,加上此病人糞便檢體亦呈現陽性反應,暗示「糞口傳染」的可能。

5. 一旦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短時間內將難以控制,因為大量感染者不斷污染環境,使環境中到處存在病毒,加上新冠肺炎病毒能在環境中長時間存活,目前研究指出:在適合的環境下可能存活高達9天,極容易因為「接觸傳染」讓更多人生病。因此,只要出現一個較大的防疫破口,如韓國新天地教會群聚感染,往往一發不可收拾,烽火燎原。

防疫策略:推延大規模社區傳染時間點

有些人認為,台灣現階段應該要放棄圍堵和耗費大量人力的疫情調查,積極為減災期準備,理由是以新冠肺炎病毒傳染力之強,最後終究會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應該盡快為下一階段疫情爆發做準備。

然而,看看韓國、日本、義大利血淋淋的例子,爆發大規模疫情後就是不歸路,直接衝擊醫療資源,變成沒有明天的消耗戰。

更覺得目前台灣的策略正確,努力境外阻絕和境內疫調,儘量推延大規模社區感染發生時間,利用這段時間為減災期準備醫療資源,雖然不一定可以避免疫情爆發,至少可以在疫情爆發時,站在制高點上處理醫療體系面臨的衝擊,讓生病的人不會因為醫療體系崩潰喪命。

熱門點閱》

►  新加坡研究曝光!沒消毒的確診病人房「這地方」有病毒

►  新冠病毒突變L亞型傳染性更強 醫:應驗墨菲定律

►  美國醫院爆5死 台籍營養師爆:同事勸我不要戴口罩

►  單厚之/對民進黨來說 這些人的人權「可割可棄」?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