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看得見的手」與「買不到的口罩」

2020年02月4日 15:56

▲2月6日起,口罩將改為由藥局實名制販售,每人7天限購兩片。(圖/記者湯興漢攝)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眾能懂的文章。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至今,雖說臺灣的疫情目前幾乎都是外來者,尚在控制當中,為什麼民眾就是買不到醫療用口罩?想必很多人一定有這個疑問。我的答案就是政府引導恐慌性需求與管制分配不效率下,這兩個因素彼此影響所造成的問題。

在政府接管、廠商加班生產、部隊支援生產口罩後,口罩究竟到哪去了?事實上我也跑了好幾家超商與藥局,門口一律貼著口罩已售罄,再透過網友自設的「超商口罩現況回報」確認之後,我方才明瞭一件事,打著分配正義的口罩,每人每次限購三個,正是出現了管制分配不效率。

於是乎,在2月6日起,再度改為實名制購買,每人7天內限購2片,不就坐實了之前分配正義下的不效率嗎?而實名制就會讓民眾買得到口罩而不恐慌嗎?答案恐怕與預期再度相反!

▲儘管政府保證口罩供貨無虞,但各地口罩缺貨情況依舊沒有改善,藥局內還是有不少買不到的口罩的民眾。(圖/記者湯興漢攝)

市場管制反讓市場失去彈性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正是資本市場中的資源分配效率。如果廠商知道口罩的需求大增,絕對會大開生產線,想辦法用最高的效率,將最大量的口罩銷往市場。因為有錢賺,所以效率很高,這正是經濟學「看不見的手」,價格機能將資源進行最有效率的分配。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到,因商人有足夠的誘因而將資金留在國內,導致國內資本增加,並在無意中強化了國防力量,這對社會大眾有利,但不是商人的本意。所以,套亞當‧斯密的思路而言,廠商逮到機會大賣口罩,讓大家有口罩可戴,他也賺了一筆機會財,讓防疫效果提高,絕對不是廠商為了「防疫大義」,而是為了「賺錢」這件事。

如果,政府管制口罩的售價,不管是現在的6元,還是以前的8元,以及實名制之後的5元,官方的說法都是「市場機制」或「價格機能」,如果亞當‧斯密地下有知,恐怕會感嘆世人對「看不見的手」的誤解,又多了一項全新的詮釋。
所以,政府將醫療口罩市場管制,不就是以「看得見的手」管制口罩的供需,失去了市場的彈性與效率之後,結果卻讓民眾「看不見口罩」嗎?

至於為何民眾會覺得口罩的管制價格過高,簡單的道理來自於民眾把單價「錨定」在盒裝,亦就代表民眾大多是購買盒裝口罩備用,需求彈性高(會比價),單價當然低。而便利商店的口罩是零售,因便利需求,需求彈性低,價格高是通路特色,民眾亦不會太在意。

於是乎,當零售口罩的管制價格定在8元、6元或5元時,因錨定的參考價格是盒裝,感受到貴是當然的。所以,把兩個不同的市場放在一起比較,就如同台語講的「竹篙湊菜刀」!

▲不只是口罩,75%酒精、酒精棉片也有許多民眾排隊購買。(圖/記者蔡玟君攝)

非理性的市場需求

朋友問我,為什麼口罩價格會漲?但商品價格漲,有可能是價格機能導致的,不能胡亂的扣下炒作的帽子。這個道理,國中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學過公民課的經濟學,認真一點的大概都會知道,簡單啊,就是需求改變(增加)了!然後,他會回答,假定其它條件不變之下,需求增加造成需求線右移,均衡價格提高,均衡數量增加。

按經濟學的解釋,資源將優先分配給需求最高者(不絕對是出價最高者),售價提高了,還是有較高需求的人願意買,但還是有些人的需求不高,所以當市場口罩的總需求提高時,他的個人需求不變,所以,是否可以買到口罩對他而言一點都不重要!接下來,如果老師問後來會怎樣?

學生會回答短期供給不變,但脫離短期以後,廠商發現有錢可賺,會增加生產線,造成供給線也右移,均衡價格下降,但均衡數量再度增加。但是,現況竟然不是按照這個劇本演,說穿了,是經濟學假定其它條件不變之下的某個條件,是基於市場供需雙方都是理性的。

但在當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疫情威脅之下,因為「非典」,再加上「看得見的手」干預市場,讓需求在恐懼資訊的傳播之下,充滿了不理性。

解鈴還需繫鈴人,但現在才發現,這鈴繫了,卻解不下了!

►尾牙獎金與年終 錢和錢就是不一樣?

►【安置曝光】請柯文哲不要賺政治國難財

►看更多【鍾文榮】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