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鐵路走春出遊 工研院首座「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讓軌道安全升級

▲工研院開發的「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模型。(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開發的「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模型。(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農曆新年搭乘鐵道列車返鄉、出遊,不僅快速又穩定,還能欣賞沿途的山海風景,但其實列車下不起眼的「轉向架」扮演著旅程安全的關鍵角色,因此工研院研發全台第一座「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ogie Running Tester, BRT),強化檢測品質升級乘客安全,並推動軌道產業國產化。

什麼是轉向架?工研院說明,轉向架就是車廂下的台車,類似汽車底盤,馬達、煞車、懸吊、車輪等都安裝於此,它能承載列車重量、在軌道上轉彎,還能減緩行駛時的震動,是決定列車的安全性、行車穩定度及乘坐舒適性的重要組件。

工研院補充,若列車行駛時發生轉向架故障,恐導致列車延誤或出軌,鐵路營運公司為了營運安全,轉向架皆定期檢修保養,列車每行駛一定時間或里程,轉向架便需進廠大修,並執行鐵路正線運轉測試以確保功能正常。

工研院開發的「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則是測試維修後的轉向架功能是否正常的設備,這套設備是在原有的列車轉向架維修程序上,多一道轉向架測試關卡,未來希望轉向架大修後、或在進行鐵路正線運轉測試前,先用這套設備執行原地高速運轉測試,確認轉向架的馬達、傳動箱、軸承等運轉零件、煞車與懸吊等功能是否正常,再進行正線運轉測試。

工研院表示,若發現異常狀況,就能避免將轉向架安裝在列車上又拆下返修的成本,有助提早找出轉向架異常的原因,突破工作人員的維修瓶頸,提升列車維修品質,減少維修時間成本與人力。

工研院藉由多年累積的機電、控制、振動噪音抑制與系統整合技術,打造國產化「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不只測試能力媲美國際,性價比(C/P值)遠勝於日、德機種,更因設備建置及維修零件在地化,未來轉向架的檢修保養服務將更即時、有效率。

同時這套設備也導入工業4.0預兆診斷,以及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可以預防設備因劣化而影響測試的準確性外,還能自動判定轉向架各零件在高速運轉下的狀態是否正常,進而確保列車營運的安全,強化台灣軌道車輛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增進維修品質,降低列車在鐵路上故障的風險,提供民眾乘車安全雙重保障,並建立台灣軌道產業自主核心技術,達成台灣軌道維修國產化,除了能應用於高速鐵路,也可導入一般中、低速鐵路,更期盼能將這套設備拓展至東南亞市場,協助台灣軌道產業前進新南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