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父母=自己未來縮影!醫揭5大照顧心法:「陪伴」是善終關鍵

▲▼曹汶龍,現代老萊子,失智症。(圖/曹汶龍醫師提供)

▲曹汶龍陪伴高齡92歲的失智母親說學逗唱。(圖/曹汶龍醫師提供)

記者謝承恩/嘉義報導

「失智是人生旅途的一個過程。藥物目前沒有奇蹟,陪伴是重點。」大林慈濟醫院失智權威曹汶龍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面對家屬對失智症排山倒海的疑問與惶恐,他更直言,「照顧的苦,如冷飲水、冷暖自知,家族成員能夠成長與支持,2者缺一不可。」

除了善用長照資源、政府補助及社區據點等,解決經濟與身心負擔之外,他更歸納出5招心法,盼走上這條照顧之路的家庭,面對失智親屬,能卸去恐懼的面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曹汶龍,現代老萊子,失智症。(圖/曹汶龍醫師提供)

▲叛逆的老小孩不肯吃藥,必須家人連哄帶騙的催著服用。(圖/曹汶龍醫師提供)

技巧1「接受老人也會叛逆」

失智症由輕度步入重度,猶如青少年往嬰兒般的退化過程。其中「青少年期」最大特色是固執、自以為是、堅持自己是對的,猶如叛逆期得順著毛摸,無法硬碰硬對待。步入「幼稚園期」只剩下簡單言語,帶哄帶騙溝通,最後到了「嬰兒期」大小便無法控制,須帶點強迫才能吃飯、盥洗。透過了解不同階段的退化經歷,長輩的各種反應都能順利接招。

▲曹汶龍,專訪,現代老萊子,失智症。(圖/記者謝承恩攝)

失智症病程可長達10年,找到對話相處的技巧,才能減少互動摩擦、延緩病情。(圖/記者謝承恩攝)

技巧2「學會抓住時空語言」

由於失智者的時序與記憶錯亂,要與之溝通,就必須要踏進他的世界,了解說話背後的時空和邏輯,順著對方的語句接龍對話,別懷著糾正的心態,斤斤計較父母說話的對錯始末,運用想像力引導、共同編寫劇本,減少互動摩擦,家庭氣氛自然更自在。

▲▼曹汶龍,現代老萊子,失智症。(圖/曹汶龍醫師提供)

▲失智症長輩會感受到周遭的情緒,當氛圍和善自己也會跟著平靜起來。(圖/曹汶龍醫師提供)

技巧3「善於觀察患者病況」

失智者的病程快慢不一,每天透過固定的生活作息設計,觀察其問答狀況、吃飯順序、裝假牙、看報讀報等習慣,跟父母互動之餘,看看退化進度如何,若發生不合常理的進展,如活動力快速下降、嗜睡,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病徵需就醫檢查,尤其失智者因反應遲鈍,難以表達痛楚,更需要家人仔細觀察,避免落入大病而增加照顧風險。

▲曹汶龍,專訪,現代老萊子,失智症。(圖/記者謝承恩攝)

▲曹汶龍陪母親看報、讀報,讓長輩多動腦還能觀察退化的程度。(圖/記者謝承恩攝)

技巧4「陪父母走人生」

「人生就像一個圓。」曹汶龍說,兒時被父母捧在手心照顧,經歷求學、離家、外出、結婚,一直到父母失智退化,才得以回到家中與親人長住相處。照顧同時,更能深切體悟父母養育之恩,「你笑,她跟著笑,生氣,就跟著反抗。」只要照顧者心態不慌亂,自然更能發現老人家的純真平靜,面對生離死別,少了遺憾。

▲▼曹汶龍,現代老萊子,失智症。(圖/曹汶龍醫師提供)

▲曹汶龍拿著烏克麗麗彈唱「兩隻老虎」給母親聽。(圖/曹汶龍醫師提供)

技巧5「看見老年後的自己」

人們以為老年失智離自己很遠,但誰都無法保證晚年能全身而退!「失智不但家家戶戶難念的經,更是父母留下來的寶藏與課題。」不只考驗整個家族的智慧,更能親眼目睹自己未來可能面臨的處境與難關。親身陪父母走完一生的同時,就是在練習面對「老化的過程」,若能夠事先做好準備,將來便不會過度擔心惶恐。

其他人還看了...

►影/她還記得我是兒子!醫牽90歲失智母唱「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網:聽到想哭

►打造失智玻璃屋!直擊名醫家「挑高Z字長廊」不怕跌...這角落他最愛

►3秒就有1人失智!老年「3處境」恐躲不掉...他淚問:何處是我家?

►【視覺說故事】:腦科權威遇上失智媽 現代老萊子曹汶龍伴母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