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為何「德國之聲」可逼出「統一叛國論」?

▲「德國之聲」的真正企圖,在於探知選後台灣的走向,是反中還是親中?(合成照/記者李毓康攝)

●雁默/自由撰稿人

民進黨國際部公開說「支持統一就是叛國」,身為一個統派,理應義憤填膺,但我的直覺反應卻是拍手叫好。誠實的政治說辭應該被加碼鼓勵,人民樂見政客說實話,因為台灣人被騙太久。

相較之下,蔡英文立馬滅火,再三澄清,才是可恥的欺騙。

支持統一是叛國?此論根本不值一駁,論憲法精神,此論明確違憲,論現實處境,也只有民進黨執政時,兩岸政治才會水火不容,讓「統一」成為被禁錮的主張。「德國之聲」一刀劃開這個綠色禁忌,藍色憂鬱,讓真相曝光,也算功德一件。

除了專訪民進黨林靜儀,此前「德國之聲」也專訪過張善政,兩個專訪充分暴露藍綠各自的內在矛盾,顯見這個德國自由派媒體是有備而來,專門挑刺。綠營的天生矛盾在於政黨主張的違憲,藍營內部則連整齊一致的兩岸主張都沒有。林靜儀的實話委實可笑,張善政的說辭也不遑多讓,因為藍綠都早已冰封中華民國憲法,差別只在於一個想毀憲,另一個想逃避憲法精神。

不過,要問誰的回答比較草包,林靜儀的專業程度與政治智商令人傻眼,對外媒刻意的見縫插針毫無防備,不自覺和盤托出,張善政的回答雖也顯傻,但至少還懂得避開敏感性過高的提問。

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林靜儀說了實話,而在於她為何敢說實話?尤其在投票日已逼近的此刻。在選舉期間,民進黨敢說實話的人目前看來只有兩個,另一個是陳師孟。

敢說實話的,通常沒有選票壓力,至少不是自己在選,陳林二人皆然。再者,就是對選情很有自信,自認有大把選票可供浪費。三者,就是壓根不信選民有智商可明辨是非。四者,就是國際視野幾近於零,搞不清楚台灣這次選舉的國際敏感性,也不認為民進黨政權延續將帶來地緣政治惡果。

「德國之聲」的真正企圖,在於探知選後台灣的走向,是反中還是親中?若是前者,兩岸關係會不會更形惡化?若是後者,台美關係又可能會有什麼轉變?對於中美所代表的兩大陣營而言,台灣是雙方代理人戰爭裡其中一個重要指標,畢竟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是的,與其說「德國之聲」關心的是台灣,不如說他們在意的是中國。對西方而言,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一樣,都是「中國問題」,因此「德國之聲」專訪藍綠政治人物,所挑的刺,說到底都是中國的刺。

林靜儀所給的答案,應該不會讓「德國之聲」感到意外,因為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的內在矛盾並不是新聞,只是始終遮遮掩掩,語焉不詳,在政治禁忌下,媒體若能誘導出實話,就是漂亮達標。「德國之聲」在台港這個中國之肉中刺上,取得了他們想要的答案,並明顯優於其他西方主流媒體。此前,這個媒體還以同樣犀利的問題,凸顯了港獨青年的自我矛盾與膚淺短視。

「德國之聲」得到的答案是,民進黨顯然在兩岸問題上毫無積極對策,只能看美國臉色隨機行事。國民黨則自亂陣腳,過往馬英九的「等距戰略」在當前的國際氛圍下,已不敷使用,國民黨卻仍未摸索出一個悠遊於中美之間,得以安然無事的位置。

台灣人應該知道的是,「德國之聲」是一個標準的自由派媒體,亦是一個堅決反共的媒體,他們會將西方傳統價值凌駕於德國務實的國家利益之上,敦促德國政府回到反共的立場,與社會主義國家保持敵對。而與其他西方自由派主流媒體一樣,也有雙重標準的毛病,這是「價值控」根深蒂固的缺陷,務虛當有趣。

因此對「德國之聲」而言,台港的「反中性格」必須被高舉,但基於德國人務實的民族性,台港反中勢力的虛實,也不能不深刻挖掘,以了解中國周邊的西方堡壘,是否還靠得住。這是「德國之聲」與「紐約時報」,BBC不太一樣的地方,後兩者對台港的關注度不如前者,因此報導只流於表面而抓不到本質。

「德國之聲」得以長驅直入,逼出「支持統一就是叛國」這種綠色實話,肇因於台灣精英階層對西方自由派價值的五體投地,致使整個社會失去對西方價值偽善的批判能力。對民進黨這種長期俯首於西方價值的政黨而言,面對「德國之聲」這種自由派,理所當然大開綠燈「聊得盡興」,他們的失策在於讓草包受訪,而他們的困境在於,黨內草包太多,連打理國際門面的合適人選都推不出來。

▲「德國之聲」得到的答案是,民進黨顯然在兩岸問題上毫無積極對策,只能看美國臉色隨機行事。國民黨則自亂陣腳,過往馬英九的「等距戰略」在當前的國際氛圍下,已不敷使用,國民黨卻仍未摸索出一個悠遊於中美之間,得以安然無事的位置。(圖/記者林敬旻攝)

當「德國之聲」逼問類似「廢死」這種人權問題時,林靜儀彷彿在嘴裡塞了自己的拳頭,嚅囁閃躲,不知所云,因為這一題,乃西方價值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扞格之處,民進黨若在野,大可押寶西方,但一執政,就不得不回到東方傳統價值。

林靜儀在人權問題上的尷尬,完全說明了蔡英文以所謂「進步價值」統治台灣,為什麼引起廣泛的基層反彈。「九合一」敗選後,蔡英文公開說「人民跟不上改革的腳步」,也就是這個邏輯。

菁英階層對「德國之聲」,對西方自由派價值毫不設防,致使一整個年輕世代「價值上身」,思想浮誇,還自以為「覺醒」,其惡果是不同世代的認同斷裂持續擴大,政黨在選舉文化裡陷入同溫層困境,整個台灣社會更形分歧與混亂。

蔡韓主要支持者年齡層的兩分,已然說明了此趨勢的異常程度愈來愈高,而這個問題遠比「統一叛國論」更為深刻。

眾皆曰,韓國瑜跳不出韓粉同溫層,事實上,蔡英文也跳不出「價值同溫層」,選民版圖一經羅列,雙方競選策略就是極大化自己的同溫層而已,而這種撕裂,完全沒有彌合之解方。

施明德近日又跳出來呼籲台灣社會和解,印象所及,這個「施式呼籲」已經喊了二十幾年了,情況卻完全與施明德的喊話背道而馳。只能說,老綠男猶然不悟,今日台灣社會分歧擴大的惡果,追本溯源,就是不符國情,文化與民族性的民主化進程,而他正是始作俑者之一。

對一個統派而言,「德國之聲」的藍綠題庫沒有一題是不方便直說的,全部皆可堂堂正正地回答。在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上,一切回歸中華民國憲法應對即可,法理上,中華民國就是中國,現實上,憲法可及範圍僅台澎金馬,這部憲法不容台獨,也不支持華獨,而是要追求國家統一。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也不是特殊國與國關係,而是中國法理內戰尚未結束的兩造。

兩岸結束法理內戰與實質對立,追求和平統一方為憲法正途,至於採取什麼形式,設定多少階段,在「自主」與「發展」的問題上如何折衷處理,皆待兩岸開誠布公,跨入政治深水區逐一解決。

藍綠白橘說不清楚的,統派都可說清楚,但「德國之聲」是不會專訪統派的,因為他們在思想上反共,直覺上反中,也知道台灣社會唯一無縫可插針的只有統派,所以不樂意向大眾揭曉滴水不漏的統派答案。

無論林靜儀是自動請辭還是「被請辭」,說實話的人雖封口了,但「德國之聲」將實話留了下來,這是網軍怎麼帶風向都遮蓋不了的歷史紀錄,可供人民揭穿未來民進黨在民主,自由與人權話題上的繼續扯謊。

台灣人該學會的是,別將西方主流媒體看得太高,他們看起來比台媒水準高得多,問題出在台媒水準太低,而不是西方媒體水平很高。

謝謝德媒逼出綠色實話與藍色憂鬱,但有種就專訪統派,別只挑軟柿子吃。

熱門點閱》

►2020選戰結束之時,卻是另一場內戰的開始

►選情已逆轉,韓國瑜勝率大增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