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蟾蜍毒性似「毛地黃」 下肚速發4症狀...心律不整成奪命元兇

▲盤古蟾蜍,青蛙。(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盤古蟾蜍資料照。(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溪裡的「青蛙」別亂吃!花蓮6名民眾日前分別因噁心、呼吸困難、四肢麻痺等症狀被送到急診,其中1人到院前不幸死亡,採樣物種確定為誤食盤古蟾蜍釀禍。醫師表示,盤古蟾蜍毒性強,成年人吃1隻就會致命,而蟾蜍的毒液主要是分佈在皮膚、唾液腺上,誤食者多因致命性心律不整喪命。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蟾蜍的毒性與「毛地黃」類似,毛地黃為藥用毒性植物,全株皆有毒,提煉出的藥品可增加心肌收縮,改善心衰竭,但也會影響心臟內部的神經傳導,造成心律不整等副作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振昌提到,民眾若誤食盤古蟾蜍,下肚後除了腸胃道症狀外,還會有心跳不規則、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眼睛看到黃綠色光環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直接昏迷。而盤古蟾蜍的毒性擴散極快,最晚6小時內會出現症狀。

花蓮縣衛生局是在11月27日接獲花蓮慈濟醫院通報,6名民眾疑似誤食蟾蜍肉中毒,食用後1至4小時後,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痺等症狀,其中1人不幸身亡。食藥署國家實驗室應用DNA分子生物物種鑑別檢測技術,經基因定序分析並比對國際生物資訊基因資料庫,約耗時一周確認為盤古蟾蜍。

▲▼宜蘭太平山區毛地黃盛開,可近觀但不可觸摸採摘。(圖/羅東林管處提供,下同)

▲盤古蟾蜍的毒性與「毛地黃」類似。(圖/羅東林管處提供)

楊振昌表示,目前盤古蟾蜍有解毒劑可治療,但由於數量稀少,並非每家醫院都有配置,一般都會先採用支持性療法救治,但若出現嚴重心律不整,或鉀離子濃度超過5.5,就要盡快施打解毒劑救命。

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也分享收治案例,過去在台北榮總毒物中心任職時,他曾收治一名民眾,到急診時每分鐘心跳只剩30下,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本來要煮田雞,結果煮到癩蛤蟆,所幸經支持性療法,最終撿回一命。

高偉峰提醒,毛地黃除存在於盤古蟾蜍腺體外,野生植物如夾竹桃、海檬果亦有殘留,由於海檬果外型與野生芒果類似,宜蘭就曾發生小學生食用後集體中毒事件,呼籲民眾到野外遊玩時,還是不要隨意摘取野果,以免把毒吃下肚。

其他人還看了....

花蓮6人「盤古蟾蜍」當青蛙!吃下肚釀「1死5傷」 來源曝光:野溪抓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