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提「學校讀繁體字」 陸教育部:依法教簡字「文字不等同文化」

▲▼政協委員提「學校讀繁體字」 陸教育部:依法教簡字「文字不等同文化」。(圖/翻攝國際在線)

▲政協委員提「繁體字識讀」提案。(圖/翻攝國際在線,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大陸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先前在兩會期間提出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建議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繁體字識讀教育。對此,大陸教育部6日回應,依法學校教學應使用規範漢字(簡體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

韓方明兩會時曾表示,簡化漢字六十多年來,在諸多方面存在弊端,學術界專家們有過許多論述,而且在實踐中也出現過大量實際問題,主要是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的歷史傳承,「許多繁體字和簡化字並非同義異體,而是含義完全不同,比如乾和干,发和髪和發,鬚髮和须发,云和雲,征和徵,榖和谷,困和睏,佈和布,薑和姜等等,用錯就完全失去漢字的本義。」

韓方明還說,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如朝鮮(北韓)、韓國(南韓)和越南等,在二戰以後相繼廢除了漢字。結果因為不使用漢字無法詳細完整地表達,大多數人連自己國家以前的歷史書都看不懂了,「我們作為漢語漢字的祖國,應該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對於《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大陸教育部6日回應,現行簡化字即是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通過蒐集、整理、篩選千百年來在民間通行的簡體字,在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確定簡化字體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後確定的,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從漢字形體構成的規律看,形聲構字是主要的構字方法,如果僅從會意字方向去理解漢字,就背離了漢字構形事實。

教育部指出,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要讀懂這些信息首先要能讀懂漢字記錄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書面語,但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漢語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現在通過文字資料瞭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難主要在於記錄這些信息的語言從古至今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繁體字的人不經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知識等的學習、培訓,也一樣讀不懂古典詩文,不能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同樣,現在古典詩文都已經有簡化字版,如果不經過專門訓練,也一樣讀不懂。」

▼大陸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

▲▼政協委員提「學校讀繁體字」 陸教育部:依法教簡字「文字不等同文化」。(圖/翻攝國際在線)

教育部提到,據國家11個部委(局)組織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對全國閱讀繁體字書報困難程度調查的數據顯示,閱讀繁體字書報「基本沒有困難」和「有些困難但憑猜測能讀懂大概意思」的比例佔58.69%;「困難很多」的比例佔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這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教育部還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教育部表示,經典閱讀方面,教育部積極推動中小學經典閱讀,按照《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相關要求,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育體系創新計劃等,使廣大青少年親近中華經典,青少年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會接觸繁體字文本,認識繁體字。

教育部指出,書法教育方面,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教基二﹝2013﹞1號),明確書法教學中文字的使用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有關規定,硬筆教學應使用規範漢字,毛筆臨帖要以經典碑帖為範本」,經典碑帖中也會涉及繁體字。

教育部強調,當今語言生活中,繁體字仍將在發展文字藝術、加強兩岸四地以及海外華文區溝通交流等方面發揮作用,「我們將在堅持國家文字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調研,開展繁體字相關研究,更好地為社會提供語言服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