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台灣媽媽哺乳期M型化 餵不到1個月和超過1年最多

▲▼哺乳,嬰兒,餵奶,母乳,奶瓶,嬰兒哺乳(圖/記者姜國輝攝)

▲哺餵母乳。(圖/記者姜國輝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大家普遍瞭解母乳對寶寶好處多多,不過根據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蕭國明進行的調查發現,台灣媽媽哺乳期呈現M型化趨勢,哺乳不到一個月和超過一年以上的最多,且有八成媽媽擔心泌乳不足問題,營養師提醒,哺乳期間可以朝三方向來補充營養,減輕缺乳壓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的建議,新生兒哺乳期最好超過6個月以上,而這項「媽咪哺乳習慣與營養攝取」調查針對821名家中至少有一個孩子的媽媽進行分析,在哺乳期發現M型化跡象,受訪者最近一胎純母奶哺乳期間,結果顯示比例最多者為一個月以下,佔28.5%,第二高比例為滿一年以上(同時輔助副食品),佔20.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以年齡層分析,35歲以上媽咪,無論是否搭配配方奶,哺乳期達一年以上者最高占比為23.98%(單純母乳)與24.79%(搭配配方奶),明顯高於35歲以下媽咪的占比。蕭國明指出,哺乳無法持續背後原因有很多,調查中則發現有八成媽媽擔心泌乳不足問題。

至於在發奶方式也有年齡層差異,20歲世代的媽媽多用中藥、30歲世代在意營養補充、喝水、固定吸乳房、定期擠乳、40歲世代則是依賴食物、睡覺與按摩。

營養師李尉禎指出,哺乳期時間跟媽咪是否攝取足夠的豆、蛋、魚、肉類與乳製品纇顯示正向相關,然而卻分別有超過9成與7成媽媽攝取不足。

李尉禎提醒,哺乳期間建議一定要均衡飲食,特別是蛋白質、乳製品,國建署建議孕哺期的媽媽,六大飲食每日蔬菜應攝取3-5份、水果2-4份、全榖雜糧類2.5-4.5碗、豆魚蛋肉4-7.5份、乳製品1.5杯、油脂與堅果類3-6茶匙以及一份堅果種子。

另外也可以使用營養補充品如葫蘆巴、卵磷脂等來幫助發奶;也應該要保持水分充足,每日攝取2000~3000cc水分,可幫助泌乳也幫助媽媽身體新陳代謝。

李尉禎提醒,有些媽媽喜歡靠麻油雞、花生燉豬腳等補湯幫助發奶,也確實有用,但是此類食物含過多油脂、熱量,也屬高普林,恐怕對媽媽身體有不好影響,且若媽媽本身乳量足夠時服用,還可能造成塞奶。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