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醫生拿藥病情卻老沒起色?專家曝:可能與「健康識能」有關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與義守大學取得「2020第一屆全球健康識能高峰會」主辦權。(圖/記者洪巧藍攝)

▲義大使用AI機器人提供候診病患體重控制相關參考建議。(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明明到醫院看了病領了藥,但病情就是沒起色?根據統計,台灣醫療資源取得容易,但國人仍有近三成健康識能不足,醫師表示,有些患者看到副作用就害怕,擅自停止吃藥,下一次再看病也未說出實情,讓醫師難以正確判斷用藥的效果;還有些骨鬆患者認為只要使用葡萄糖胺產品保養即可,沒想到無助骨密度提升,甚至最後骨折就醫。

義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部長林季緯表示,「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就是民眾獲取、理解、判斷、執行健康相關決定的能力。研究顯示,當健康識能不足,不僅正確服藥的能力較差、理解藥物標籤的能力較弱、流感預防接種率較低、癌症篩檢使用率較低,連住院與急診機率較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健康識能不足除了影響個人健康照護結果,也導致醫療費用的增加,估計因健康識能不足而額外增加的每年總體醫療費用比率達 3-5%。有研究指出,如果能夠提升民眾健康識能,有節省一成醫療支出左右。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與義守大學取得「2020第一屆全球健康識能高峰會」主辦權。(圖/記者洪巧藍攝)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與義守大學取得「2020第一屆全球健康識能高峰會」主辦權。(圖/記者洪巧藍攝)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網路、社群媒體大量健康資訊傳布,但其中真偽摻雜,民眾在健康識能不足的情況下,還可能因為誤信錯誤資訊、個人健康受損。

林季緯說,義大醫院就曾收治糖尿病患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懷疑醫師使用藥物品質問題,後來詢問才知道他以為吃水果健康,在朋友建議下用水果餐取代正餐,毫無節制結果造成「血糖飆超高」。

國健署從 106 年開始,將健康識能列入健康醫院認證標準中,要求醫院推動相關策略,使就醫者更容易獲得、理解、應用資訊及服務。打造健康識能友善環境。以義大醫院為例,除了提升工作人員健康識能,也使用包括圖文、口語、影音或是數位資訊等讓病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健康資訊溝通,甚至還用上AI機器人做為體重控制的助手。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與義守大學還進一步取得「2020第一屆全球健康識能高峰會」主辦權,將與國際健康識能學會(IHLA)合作,於明年10月26至28日在高雄舉行,屆時估計將有超過60個國家、逾800名相關領域專家參與,聚焦於「健康識能與健康平權」、「健康識能全球政策」、「健康識能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以及「健康識能數據化與智能時代」等議題。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