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懷念胡錦濤」現象的解讀

(圖/新華社攝)

文/王雅 張鈞凱

中共建政70週年的國慶大閱兵已經過去一個月,當時白髮蒼蒼的胡錦濤現身在天安門城樓上,與他主政期間點燃北京奧運聖火、推出《反分裂國家法》給人留下的印象大為不同,讓許多觀看直播的台灣民眾感到驚訝。

而在對岸網路上,出現了一股「懷念胡錦濤」的風潮,頌揚胡錦濤主政期間低調務實、韜光養晦:2002年至2012年是大陸發展最快10年,胡錦濤主政時期取消農業稅、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實施全民醫保、抗擊SARS、舉辦奧運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懷念胡錦濤」的輿論現象,這是大陸部分民意的一種發洩方式或象徵嗎?或可作為台灣理解當前大陸社會脈動的一個觀察點。

「黃金十年」被重提

在這次的中共國慶閱兵上,代表「毛鄧江胡習」五代中共領導人的方陣在閱兵儀式中出現,現場大螢幕播出每代領導人當政時期的畫面,這種畫面與當天在天安門城樓上已經滿頭白髮的胡錦濤形成了對比,讓很多大陸民眾直接產生了「物是人非」的懷念感與穿越感。

10月4日,大陸互聯網開始流傳一篇《2002-2012:中國發展的黃金十年》,列舉了不少數據以頌揚胡主政時期的政績。例如2002年時,大陸的GDP總量只有1.47兆美元,大概是當時美國的13%;2012年時,大陸的GDP達到8.56兆美元,已經是當時美國的53%。外貿方面,在2002年到2012年這十年裏,大陸的進口總額從2,952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18,178億美元,出口總額從3,256億美元增至20,489億美元。外匯存底則從2002年的2,864億美元大幅增至2012年的33,116億美元。2002年到2012年,大陸經歷了史上最快速的都市化,都市化比率從39.09%成長至52.57%,城鎮人口在歷史上首次超過了農村人口。文章還稱,在胡主政期間不僅中美關係進入最和諧的十年,還是港澳台與大陸最有凝聚力的時期。

隨著這篇文章的流傳,大陸社交媒體新浪微博上,有許多微博帳號開始發佈一些胡錦濤在位時期考察、講話影片。而內容傳遞的訊息則是——「胡錦濤是一個親民的中共領導者」。

從不折騰到「前任最好」

為什麼這股情緒會在大陸輿論界瀰漫?觀察人士給出了一致意見——胡錦濤「不折騰」的十年,是大陸發展的黃金十年,這讓正飽受經濟趨緩壓力的大陸民眾感到懷念。這是第一個原因。

「不折騰」的說法源自2008年的改革開放30週年大會,當時剛剛經歷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大悲大喜」的大陸,正邁入一個「變化」的時代。胡錦濤當時連續用了三個「不」來描述他的執政綱領:「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和奮鬥目標。」

這種「不折騰」的精神和當下大陸社會的嚴厲管制,政治領域強調「鬥爭」,以及幾輪有特定標的大規模政治行動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經濟結構轉型和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經濟成長下滑,讓這種「對比」的情緒又蔓延到了普通百姓群眾。情緒在政治傳播中很重要,所以,「懷念胡錦濤」的背後,實際是大陸民眾「懷念不折騰」。

其次,網路是將「懷念胡錦濤」情緒放大的一種工具。網路令民眾表達意見的門檻降低,可以輕鬆地聚集「志同道合者」。鑒於大陸近十億的網民數量,即使只是千分之一,也是百萬人的量級。所以有些情緒只是被網路放大的後果,並不能完全等同於「民意」。

第三點就是「前任最好」的心態。任何一個社會發展階段,政績與問題都是並生的。胡錦濤執政時期有沒有問題?腐敗叢生、九龍治水、貧富差距拉大,如果回到那個時候,民眾的不滿情緒與今天相比,或許不遑多讓。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曾經的不滿和抱怨情緒,也會被「忘記」,留下的就是「不折騰」、「經濟快速發展」的美好記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

「懷念胡錦濤」並非個例,近年大陸輿論還有一種「膜蛤」聲音,就是對於胡錦濤的前任江澤民執政時代的誇獎。「膜」字取「膜拜」之意,而「蛤」則源於江澤民常戴著一副蛤蟆鏡,並認為江澤民貌似蛤蟆。「膜蛤」曾經是一種嘲諷,但近兩年這種聲音正從負面演變為正面,成為一種對於江澤民的讚揚。

無論「懷念胡錦濤」,還是「膜蛤」,絕大多數人不僅是「懷念」,還隱藏著一種「藉古諷今」的投射。因為2012年後,中共在輿論管制上的強化,意識形態領域強調鬥爭以及經濟成長的下滑,使得輿論失去了討論批評當屆領導人施政的空間。「十一」遊行中,官方推出了鄧、江以及胡溫時代的方陣,讓某些人有了藉古喻今的機會。

不過,也要問一句,在今天大陸所處發展階段和世界變局的局勢下,江或胡如果在任,會做得更好嗎?

答案是未必。一方面,無論是江澤民還是胡錦濤,其性格和所處時期都決定了他們對於當時吏治上腐敗的無能為力。他們都在其任期內很好地完成了歷史交付的使命——繼續改革,但是他們也無法超越自身的歷史局限性。

另一方面,社會發展階段有其軌跡,任何一項改革與變局,因為觀察者的立場不同,都會有正反兩面的解讀。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過程中,進行了諸如雙軌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價格過渡模式)、價格闖關(物價改革)、國企改革等過渡性嘗試,且具有一定的爭議性:雙軌制和價格闖關在顯著刺激增產的同時,也造成分配的混亂。國企改革則在促進優勝劣汰、提高效率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工人失業而缺乏相應的配套。

對今天的大陸民眾而言,談起鄧江胡時代的發展,如同在談論一個盛大的節日,似乎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是對親身參與那個時代的人而言,改革是滲著血跡和失敗的經歷,萬中求一方得成功的艱辛。因為曾經有咒罵,所以今天有懷念。未來大陸社會發展,依然會遵循類似軌跡。

同樣,今天這屆中共領導層的執政,固然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但是一般認為,前進的整體方向並沒有錯,在某些方面甚至更為穩健,中美貿易戰也是欲加之罪,是中國崛起的大勢所決定;經濟結構轉型、粗放的高速成長難以持續,這些都不會因為誰執政而改變。也就是習近平所說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挑戰)」。

穿過歷史的大門,中共建政70年,毛鄧江胡習是一脈傳承的,習近平曾說,不能用前後兩個三十年相互否定。對某些大陸輿論來說,也沒必要用江胡否定現在,或用現在否定江胡。台灣也是一樣,此前曾有一股懷念蔣經國的風潮。其實兩岸民眾的想法,莫過於希望執政者能多傾聽民意,照顧到社會的情緒反應,用更寬容的心態來面對批評的聲音。

關鍵字: 胡錦濤 多維TW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