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專家引進「蒙特梭利照護模式」 推「個人專屬活動」

▲老人,老年人,爺爺,照顧,老人家,老爺爺,失能,長壽,老年,老化。(圖/pakutaso)

▲隨著平均壽命增加,台灣失智症人口大幅成長。(圖/免費圖庫)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隨著平均壽命增加,台灣失智症人口也大幅成長,而過去關注的都是「家屬怎麼喘息」,很少把焦點放在「患者本身」,大家對於失智症的照顧也越感疲憊。對此,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首度引進「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透過患者的興趣、能力等「個別化」需求去量身設計專屬活動。

失智不能等於失能,但台灣普遍在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都是以自己本身「方便好照顧」為主,忽略了「患者本身存有的能力」,導致患者病情的延緩效果不如預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甄瑞興指出,過去失智症照顧大部分都注重在減輕家屬照顧者的壓力和喘息服務為主,往往忽略患者本身的感受及尊嚴,現在的確有很多學習課程,例如懷舊治療、音樂治療、簡易運動等,但其實每位患者都是不一樣的,並不是用同一套模式去照顧。

甄瑞興失智症照護。(圖/記者趙于婷攝)

▲甄瑞興把國外對失智症患者的照護模式引進台灣。(圖/記者趙于婷攝)

甄瑞興舉例,以音樂治療來說,並不是每位患者都喜歡音樂,這樣幫助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應針對「個別化需求」去照護,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就是針對幼兒園學習方式演變而來,認知悠能就是針對患者本身的需要,按照每個患者各自能力、興趣、技能和長才來安排適切活動。

全球已經有近5000萬名失智症患者,且已經13年沒有新藥,甚至被認為是黑死病,因此更需著重在「如何延緩」。甄瑞興說,蒙特梭利是用在智能減弱的兒童,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在英國、加拿大已經行之有年,這次獲得認知悠能創作者Gail M.Elliot授權,將原文書翻譯成中文,順利引進台灣並本土化。

認知悠能一書不僅提供給家屬,醫院端也需要學習訓練,未來也會開辦教育課程,衛福部長照司目前也開始認知悠能試辦計畫。甄瑞興強調,期盼透過患者本身仍保有的能力提升,讓患者更有尊嚴和快樂,家屬的照護壓力也就會隨之下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