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謦煒/不要用無塵室的思維打擊「假新聞」

▲筆者認為如果民進黨要完全禁止官方定義的假新聞,只怕所有安分守己的媒體都只能照官方通訊社發布的通稿報導。(圖/記者賴君欣攝)

●呂謦煒/國民黨青年團前總團長

民進黨企圖用政府干預的手段,透過修法來防範假新聞,但這卻不僅開政治干涉新聞自由的惡例,同時也是落後且治標不治本的假新聞防治方式。

生活中處處有訊息,固然有明眼人一望即知的假訊息,但是訊息也有無數種灰色地帶。有的是事件一發生,來不及證實的誤傳;也有的是身處的位置不同,所看待的角度不同而導致的誤解。如前陣子媒體報導政府擬編預算支付交通罰鍰手續費,被蘇揆痛斥假新聞,但是蘋果手上有公文證明所言不虛,如果讓政府介入管制,很有可能讓媒體環境變成整肅異己的一言堂。如果民進黨要完全禁止官方定義的假新聞,只怕所有安分守己的媒體都只能照官方通訊社發布的通稿報導,不僅退回戒嚴時期,更可說與中共的手段如出一轍,與台灣民眾理解的新聞自由跟言論自由顯然有違。

▲懂得媒體識讀的民眾越多,台灣整個社會對假新聞的抵抗能力也就越強悍。(圖/Pixabay)

政府似乎是想將台灣打造成一個訊息的無塵室,讓所有的假訊息受到懲戒、處罰,只讓正確的訊息流通。然而,再怎麼嚴密的無塵室,都很難完全根除所有的細菌,反而可能讓益菌無從生存,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

最根本的方式,應當是加強民眾對於訊息的批判能力與識讀能力,從教育著手改善民眾對媒體訊息的認知。不能一看到與自己立場相同的訊息就信以為真、廣泛轉發,也不能一看到與自己立場相反的訊息就大肆抨擊、狂按檢舉。許多網路流傳的假訊息,其實從圖片字體、用字遣詞、消息來源與荒謬程度,都可以看出可疑之處,民眾只要對外來的訊息處處留心,並且對消息來源的背景有所認識,就不會那麼容易為假新聞所騙。這就像我們平時多運動,抵抗力強,自然能夠抵擋外在的壞菌,也不會失去益菌對身體的正向作用。

為了避免政府尋租,同時讓政府的權力受到更大的限制,讓民眾有更多的自由,因此當前的政府管理思維日漸走向簡政放權的小政府模式。不要用無塵室的思維打擊假新聞,政府不必也不該再想著總攬全局、加強取締,反而應該讓政府跳脫政治審查的疑慮與泥淖,令更多的民眾懂得取捨與選擇訊息,懂得媒體識讀的民眾越多,台灣整個社會對假新聞的抵抗能力也就越強悍。

熱門點閱》

►由警察打假訊息 並非良策

►以國安為理由 犧牲言論自由?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