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風箏原來有這典故 「世界鳶都」濰坊楊家埠傳人告訴你

▲▼山東濰坊風箏楊紅衛。(圖/記者陳政錄攝)

▲山東濰坊風箏世家傳人楊紅衛。(圖/記者陳政錄攝)

記者陳政錄/山東濰坊報導

山東濰坊製作、施放風箏有600多年歷史,因工藝精湛、是大陸最大的風箏製造地,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鳶都」,值得注意的是,在濰坊風箏起源地楊家埠,其實是先以年畫聞名,每逢過年時將畫年畫剩下的紙張做成風箏,於開春施放,在飛到最高處時剪斷風箏線,與屋內穢氣一起放走,象徵去舊迎新。

▼2019年山東濰坊世界風箏節情況,以及在海上施放風箏。(圖/風箏節大會提供)

▲▼2019年山東濰坊世界風箏節情況。(圖/風箏節大會提供)

▲▼2019年山東濰坊世界風箏節情況。(圖/風箏節大會提供)

風箏起源於大陸,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墨子製成「木鳶」,而後改用紙以原料作為更輕便、易起飛的「紙鳶」,到了漢唐時期,風箏曾在軍事上被用於傳遞信號、測量的工具,後逐漸演變為玩具和民俗技藝。

當前,開封、北京、天津、濰坊、南通、陽江並稱中國大陸六大傳統風箏產地,而全國最大的風箏製造地在山東的濰坊,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濰坊風箏主要由用竹子扎制的骨架,高檔絲絹蒙面和手工繪畫組成,透過工藝與美術的結合,體現風箏的文藝價值,每年四月第三個周六舉辦國際風箏會(風箏節),邀世界各地愛好者參加。

▼濰坊風箏重視文化和藝術性價值。(圖/記者陳政錄攝)

▲▼山東濰坊風箏楊紅衛。(圖/記者陳政錄攝)

▲▼山東濰坊風箏楊紅衛。(圖/記者陳政錄攝)

追溯濰坊施放風箏歷史,當地製作風箏最出名的楊家埠第16代傳人、風箏世家第3代傳人楊紅衛表示,楊家先祖其實是在600多年前,從四川一代遷徙而來,部分於當前濰坊楊家埠安家,開枝散葉。

她表示,楊家人最早善於畫年畫,並用剩餘的紙張製成風箏,隨族人遷徙到冬季較冷的山東,由於過年期間一般人家都在室內燒煤、燒材取暖,累積大量穢氣,因而衍生出在每年開春時節,族人開窗時會將製作好的風箏一併施放,飛到最高處時剪斷風箏線,讓其遠遠風走,象徵帶走一年的穢氣。而後,隨風箏製作手藝越來越精良,逐漸成為一項文化、藝術,更以龍形風箏等造型各異、寓意不同的風箏聞名於世。

▲▼山東濰坊風箏楊紅衛。(圖/記者陳政錄攝)

楊紅衛的爺爺曾在1986年第三屆濰坊風箏節上,因用汽車施放長達350公尺的龍形風箏,奪得「世界風箏王」的稱號,因此,她也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

此次特易前來第25屆「魯台經貿洽談會」,於海峽兩岸博覽會上參展,楊紅衛表示,自己曾兩次造訪台灣,與台灣風箏協會交流,對方亦多次來訪。

她認為,台灣當前發展競速風箏、用塑膠的新材料製作風箏,濰坊風箏則多還保持著用竹子,結合在絲絹與紙張上手工繪畫而成,譬如她曾製作「百子風箏」,風箏上百位孩童都有自己的故事,以及把荷葉仙子等地方傳統典故,畫上風箏上等,注重文藝性質的體現。楊紅衛說,希望未來能透過彼此的加深交流,截長補短,共同發揚風箏這樣技藝。

▼楊紅衛的爺爺當年施放350公尺長的龍形風箏,以及她自己施放龍形風箏的影像。(圖/楊紅衛提供)

▲▼濰坊施放龍形風箏。(圖/楊紅衛提供)

▲▼濰坊施放龍形風箏。(圖/楊紅衛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