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 提高攝護腺切片診斷率

▲成大醫院泌尿部胡哲源醫師表示,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的技術,把事前檢查的磁振造影影像,與提供即時性影像的超音波融合,醫師只對投影病灶做切片,可增加提高診斷率。(圖/記者林悅翻攝)

▲成大醫院泌尿部胡哲源醫師表示,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的技術,醫師只對投影病灶做切片,可增加提高診斷率。(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2014年台灣地區攝護腺癌,為男性排名第5位癌症,死於攝護腺癌,傳統攝護腺癌診斷,係使用經直腸超音波做12針切片,但診斷率約僅30%,成大醫院引進新一代診斷性切片技術,「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將磁振造影所懷疑的病灶投影在超音波影像中,可針對投影病灶做切片,提高準確度及診斷率。

成大醫院泌尿部胡哲源醫師表示,使用超音波經直腸做攝護腺切片,是將攝護腺體粗分為12個象限,在每個象限做1針隨機切片,但超音波有其影像限制,並不容易判斷出病灶;磁振造影提供多參數額外資訊,可以提供影像科醫師判斷最疑似攝護腺癌的位置。把事前檢查的磁振造影影像,與提供即時性影像的超音波融合,這樣泌尿科醫師針對投影的病灶位置做切片,即可增加提高診斷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哲源醫師表示,不少病人懷疑有攝護腺癌,切片又常常診斷不到,總是忐忑不安或必需接受重覆切片的痛苦。成大醫院率先在南部引進此一技術,且採用經會陰切片,搭配起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的技術,和經直腸切片相比幾乎不會有任何死角,算是最大優勢。而且,經會陰切片具有較乾淨、較不會把腸內菌帶進攝護腺內的優點,但是病人需要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執行。

胡哲源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融合導引切片技術只需對懷疑病灶處切片1至2針,其對臨床上需治療的攝護腺癌之診斷率便可提升30%~67%,且值得注意的是也能夠減少偵測到17%~36%臨床上治療無顯著益處的攝護腺癌,如此可減少病人的焦慮緊張,醫生也較少機會被迫做不必要的治療,降低因治療產生的併發症,且降低醫療資源浪費。

成大醫院泌尿部胡哲源醫師表示,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技術,試驗應用在對攝護腺癌的局部治療,目前病患術後尿失禁或性能力下降的情形很少,為值得應用的方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