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投書/日韓關係惡化 握手8秒的意義

2019年07月2日 12:41

▲筆者觀察日本要對日益緊張的日韓關係展開施壓行動,韓國也不甘示弱,聲稱會嚴陣以待。(圖/路透)

●雁默/自由撰稿人

G20後,川普與金正恩在南北韓交界處的「不期而遇」,世人再一次見識到川普即興演出的本事,然而在「美朝和解」的遐想下,隔天卻傳出日本出手制裁韓國的消息,東北亞的情勢可謂冰火交融,冷熱難辨。

「日經新聞」以頭條報導,日本對3種半導體材料出口進行限制措施,唯一針對韓國。鑑於韓國電子產業的興盛與重要性,日方此舉可說是一記重拳。但就像美國制裁華為,這是傷敵也自傷的行為,除了日本相關業者成為當然受災戶,受到制裁的韓國被迫要在中長期尋找替代方案,以擺脫對日依賴。

這3種半導體材料中有兩項是日本幾乎獨佔的生意,出口佔全球份額90%。

何以日本要在此刻對韓國出重手呢?從政治利益的角度觀察,安倍或許是在為即將而來的選舉套利,拿韓國祭旗,以顯示其所屬政黨在外交上的硬派作風。

事實上,此項制裁手段並非臨時起意,而是在3月就放出風聲,日本要對日益緊張的日韓關係展開施壓行動,韓國也不甘示弱,聲稱會嚴陣以待。

自文在寅上台以來,韓國對日本的態度轉趨強硬,日本方面對此解讀為 —— 日方在韓國的存在感下降。由於文在寅將政治重心放在南北和解,以及振興經濟,一方面,美國直接介入朝鮮問題,日本角色遭到淡化,另一方面,韓國對日本的經濟依賴下降,日本曾是韓國第二大出口國,如今已降至第五。相對地,韓國對中國出口的重要性快速超越對日出口。

2017年,文在寅在慰安婦問題上,展現了比上一任總統朴槿惠更強硬的態度。2018年,韓國大法院判決二戰期間日本企業強徵韓國勞工的案子(日本稱為原勞工問題),日本敗訴,日本政府要求文在寅出面政治協商未果。同年,又發生了韓軍方以火控雷達照射日本自衛隊巡邏機事件。歷史問題始終糾纏日韓兩國。

日韓關係一路惡化,直到G20會議,安倍與文在寅僅握手8秒,雙方不舉行會談,相敬如冰。

日韓兩國在美國同盟裡,本來就不對盤,美方則時常扮演和事佬(或仲裁者)的角色,以求穩固同盟。但川普是一個對東亞近代歷史外行,也不予重視的美國總統,他只在意日韓兩國要不要為美國駐軍埋單,與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對日韓矛盾淡漠以對,因此兩國關係缺乏緩衝區,一路互相衝撞。

日本這次出手,除了限制半導體材料輸韓,還考慮限制可轉用於軍事用途和攸關國安的尖端技術電子零件對韓出口,甚至考慮在安保層面友好國名單(白色國)中將韓國剔除,禁向韓國輸出戰略性技術與物資。

這帖猛藥,若是安倍版的「極限施壓」,那麼日本企業的反應就必然與美國企業類似 —— 「老大,這場仗你要打多久?」企業最怕區域不穩定因素影響生意,持久戰更是令企業畏懼。

日本對韓出口的半導體製造裝置達52.42億美元(2018年),佔韓國進口該項商品的34%。日對韓出口的半導體製造裝置零件達9.49億美元,佔韓國進口該項商品的29%。光是半導體這近62億美元的生意,就已很可觀,若韓國採取反報復手段,影響層面還會擴大。

韓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為240億美元(2018年)。這場可能來臨的科技貿易戰,不見得對誰更有利。

才在不久前,美國制裁華為,觀察家紛紛預測韓國三星將受惠,現在三星將被捲入到龐大的材料斷貨效應裡,此時川普又聲稱美國要恢復向華為供貨,真可謂世事無常。

日本認為文在寅對改善日韓關係並不上心,口惠實不至,所以安倍決定將事態擴大,也有逼迫美國出來調停之意。畢竟,IT科技產業鏈牽涉到幾個IT大國的經濟,各方企業彼此交纏,牽一髮動全身。韓國半導體發展受阻,也會影響若干重要的美國企業。

對於韓國,日本的思維是,歷史包袱理應被消融於當代經貿與戰略依賴中,但這是一種將頭埋在沙裡的逃避,只會讓問題隨著時勢的變換,時隱時顯但問題永在,持續威脅著日本對中韓的外交關係。

另一方面,只要是對日本,韓國的民族情緒不難被點燃,一旦韓國朝野在民意的基礎上同仇敵愾,日本就很難從泥淖裡脫身。韓國問題處理失當,會讓安倍戮力想達成的經貿外交自主(減少美國箝制壓力),蒙上一層陰霾。

有此一說,日本是一個極度講究戰術,但短於戰略思考的民族,如果此說成立,則當下日本制裁韓國的行動,就僅能視為一種短期的戰術操作,而非顧及長遠戰略目標的作為。

大哉問曰,日本是樂見南北韓關係回暖,亦或是認為現狀最好?這就是一個戰略問題。

投資家羅傑斯(Jim Rogers)認為,兩韓統一對日本而言是惡夢,因為朝鮮半島將獲得許多廉價的勞動力(8000萬人口),同時坐擁天然資源,資本與專業技術。相對地,日本面臨的是人口萎縮,勞動力成本高昂,與沈重的債務。再者,朝鮮半島的統一,將使得美軍撤出。以上皆不利於日本。

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日本不會坐視自己在東北亞遭到孤立,若中韓關係趨好,日本走「抗中」路線就是自我孤立,尤其當下美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因素,日本何嘗不焦慮於此?

因此,朝鮮的角色對韓國而言,份量日重,它很可能就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如果這個圖像是文在寅對日強硬的主要理由,日本又希望拖長朝鮮半島的僵局,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日韓終須一戰」呢?

無論如何,日本對韓國「宣戰」了,後續發展尚未可知,但可確定的是,長期而言,韓國會想方設法減少對日本技術的依賴。另一方面,日本則會在經貿外交上,努力累積更多的籌碼,以強化區域內的折衝能力。

科技自立,外交自主,將是未來日韓兩國的政治顯學。

台灣單方押寶美國的惡果,就是形同讓渡自主性給美方,兩岸關係趨冷,區域折衝能力便歸零。隨著美國在亞洲勢力的消退,台灣在東亞的可能變局裡,只會愈來愈無足輕重。

►G20的戲劇性發展

►東北亞航艦競賽?日本欲建立航艦武力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