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厚之/國民黨首場初選政見會,誰是輸家?

●單厚之/資深媒體人,曾任職中時、聯合、蘋果、壹周刊、三立新聞網、明日報、TVBS周刊...等多家媒體。

國民黨總統初選第一場「國政願景電視發表會」昨天在高雄登場,名字搞得這麼拗口,是因為既不是「電視辯論會」、也不是「電視政見會」,所以只好取一個獨特的名稱。

日前民進黨總統初選的「電視政見會」,至少形式上還有媒體、公民代表提問。而國民黨的「國政願景電視發表會」,不僅沒有提問,還事先公布題目,也難怪朱立倫說,就如同一場朗讀、演講比賽

即便是演講比賽、open book的考試,也是有輸家和贏家。發表會後以「累了」為由拒絕媒體訪問的韓國瑜,肯定不會是贏家。朱立倫會後還能談笑風生點評韓、郭兩人表現,說韓國瑜太緊張、郭台銘幕僚資料準備太短,似乎自認是贏家。

朱立倫是五位參選者中政治經歷最豐富的,口中一直掛著的27場直播,應該也不是白開的。這種程度的提問,對朱立倫本來就是信手拈來、遊刃有餘,還可以左虧郭台銘、右酸韓國瑜,說自己沒有龐大的企業在大陸,也不會被大陸跟華府牽著鼻子走;談到憲政改革的時候,也不忘把韓國瑜之前的「總統兼閣揆」拿出來再酸一遍。

三位主要參選者中,朱立倫的表現毫無疑問是最好的。但如果考慮朱立倫如此豐富的行政經歷,朱立倫其實沒有提出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觀點,就是很穩、很平淡。朱立倫的好,其實是因為其他人的表現太差,是建立在其他人「不及格」的基礎上。朱立倫只能拿出這樣的表現,其實正是他民調會落後韓、郭的原因。

在事先已經知道題目的前提下,我很難理解韓國瑜的表現為何只有這樣的水準?是真的如他所說的「太累」,還是根本沒有用心準備。韓國瑜開宗明義又花了大段的時間談自己多感謝高雄,其實一點都不討好。

韓國瑜的高雄造勢取消、卻還加了新竹的造勢;昨天發表會後因為怕衝突場面,所以不見在高雄發表會場外守候的韓粉,顯示高雄民眾的反彈應該非常的嚴重。韓國瑜還把高雄資源不足當作自己參選總統的理由,但明眼人都知道,只要國民黨人當選總統,高雄要的資源絕對少不了。

韓國瑜在申論時,談了很多憲政的問題;被問到憲政題時,卻幾乎都在罵蔡英文違反、違憲,反而對自己憲政主張沒有太多的著墨。這樣的時間安排,似乎不是朱立倫所說的「太緊張」,而是沒有好好的準備。

韓國瑜沒有再談過去「總統兼任閣揆」,讓《憲法》更往「總統制」傾斜的論調,反而提出了閣揆在施政報告後需經立法院投票,變相恢復「閣揆同意權」,似乎有意往「內閣制」移動。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韓國瑜的憲政理念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韓國瑜並沒有說明。

回答「國安題」時,韓國瑜舉了二戰「德國為何沒有侵略瑞士、日本為何沒有侵略泰國」兩個例子,認為是兩國有特殊價值所以得以避禍。但如果簡單google一下,就會發現這兩個例子都有些問題。

而韓國瑜講到美中台關係,台灣的「棋子」,多數人應該都可以理解;但浴缸、塞子、水之間的關係,恐怕多數人都不知道到底美國跟中國哪個是浴缸、哪個是水,要泡澡的人又是誰?台灣又要如何扮演「塞子」的角色?

首次體驗電視政見會的郭台銘,一如往常的缺乏溫度,而且還有點凌亂。郭台銘在回答「憲政題」時提到,「中華民國的命運走在鋼索上,鋼索一頭拉在華盛頓、一頭拉在北京手上」,這段文字其實應該放在申論或「國安題」中會讓人更有感。

郭台銘六度高呼「我來了!以後就要不一樣」,並說因為自己與各國領袖有很好的關係,所以會是中華民國「最強外掛」。但郭台銘參選至今,一直沒有告訴國人,他參選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是太有錢沒事幹?是鴻海做累了?還是真的想學川普?隨便任何一個理由都好,至少民眾可以從動機,開始預測郭台銘的行為、想法。

沒有一個讓人能信服的出發點,把願景吹得再天花亂墜,民眾也不會接受。如果民眾沒有辦法理解、預測政治人物的行為,這個政治人物一切的動作,都會讓人覺得突兀,根本不可能受到感動。包括當初的舔盤子、綁鞋帶,都是錯誤、失敗的行銷。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見川普跟一堆國際企業菁英,郭台銘的世界跟一般民眾距離太遠,民眾的生活經驗根本無從判斷、無從理解,郭台銘的話究竟有幾分真實、幾分膨風。郭台銘行禮如儀的參加完了一場電視政見會,但能夠感動的選民恐怕有限。

「國政願景電視發表會」最大的輸家,當然就是國民黨,辦了一場這樣的電視發表會,卻絲毫沒有火花、沒有人關注、也無助於提升民眾對國民黨的支持度,更無助未來的勝選。為辦而辦,自曝其短。

熱門推薦》

►蔡英文軟對抗北京 政策由模糊轉清晰

►美國拉抬「辣台妹」是福是禍?

►看更多【單厚之】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單厚之專欄

單厚之專欄 單厚之

資深媒體人,曾任職中時、聯合、蘋果、壹周刊、三立新聞網、明日報、TVBS周刊...等多家媒體。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