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突昏倒竟是「心因性猝死」上身 無心臟疾病也可能發生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醫師鐘法博。(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醫師鐘法博。(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心因性猝死難以預測,且可能發生在沒有心臟病史的患者身上。李先生去年運動時突然不醒人事,救護人員發現是心事頻脈導致心因性猝死,醫師表示,在給予電擊搶救把他從鬼門關救回,並裝了心臟去顫器來控制,但卻因反覆出現心室顫動,得靠節律器不斷電擊救命,但生活品質卻明顯下降。

台北榮總22日舉辦60週年院慶學術討論會,以「智慧醫療的應用」為主題,規模堪稱國內最大型AI智慧醫療運用研討會,並於會中發表26篇智慧醫療的研究成果與運用現況,台北榮總內科部心臟科醫師鐘法博分享心因性猝死議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鐘法博表示,許多民眾都對「猝死」不陌生,凡是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及意識長達1小時就屬於猝死,其中多達75%是和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心因性猝死」;而心因性猝死指的是心跳突然或意外停止,或者因為致命性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導致血流無法供應重要器官,存活率僅5到10%,統計國內每年因為心因性猝死死亡超過2.3萬人。

▲▼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圖/記者洪巧藍攝)

▲突發心因性猝死患者,可使用俗稱傻瓜電擊器的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急救。(圖/記者洪巧藍攝)

然而更令人擔心的是,有些心律不整患者會在短時間內反覆發生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得不斷靠體內(植入性去顫器)或體外的電擊救治,如果若一天電擊超過3次,每次間隔5分鐘以上,就稱為「電風暴」。臨床觀察有些患者一天電擊次數高達20至30次,甚至有名30多歲男性患者,一天內就被電擊超過150次,雖然避免心因性猝死,還是會讓心臟功能受損。

北榮研究分析81名經歷電風暴或者心因性猝死患者,接受以心導管手術搭配立體定位系統進行的電氣燒灼手術,把局部不正常放電區域進行電燒,結果發現,患者一年存活率可高達80%,更預防75%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再發生,讓相關疾病預防出現曙光。

鐘法博提醒,心因性猝死患者仍以冠心病、心臟衰竭患者為主,其它年過35歲有吸菸、肥胖、心血管病史者,甚至曾經暈倒、出現微小心悸、家中曾有人猝死者都是潛在危險族群,可以及早進行相關檢查評估,防範未然。

關鍵字: 北榮 智慧醫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