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欽/美中貿易戰敲響警鐘:中媒為何說台積電是重要關鍵?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美國接下來會怎麼做?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美國接下來的做法都已經在去年演示過:

從去年三月的301調查報告一開始,美國就清楚揭櫫其目的不在關稅,而是中國的不公平競爭與技術移轉與竊盜,關稅的目的在促使全球價值鏈遷移中國與利用智財權防止技術流向中國。

第一、美國所採用的方法都已在去年揭露:

去年三月公布301報告,四月宣布課徵的關稅要七月才生效,但是美國在第一時間就尋找盟友:尋求歐盟與日本的支持,圍堵是打從一開始就計畫好了。

接下來立刻展開中國所謂的「精準打擊」示範,不過被打擊的不是美國農民,而是中國的企業與個人:四月斷供中興,迫使習近平派劉鶴五月談判;九月懲處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李尚福。

因此打擊華為,乃至接下來是否要延續至大疆、海康威視等企業,都是中興事件的後續。

至於個人懲處,目前雖然還未引起注意,但是未來冷戰情勢進一步升高時,所可能採取的行動,美國一直有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隨時可以發動。另外較少人注意的是,加拿大也有同樣的法案,雖然目前自由黨政府親中,又對川普於孟晚舟事件的處理十分不滿,不過今年十月大選後如果保守黨上台,長期以來中共高官親屬在美加置產與取得公民身份者,具有相當大的威懾力量,特別是對於共產黨在冷戰苦日子時期的政權正當性,可能形成相當大的挑戰。

去年十月彭斯的演講,代表之前財政部長梅努欽與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的內鬨不復發生,共識已成,也代表美國下一步將在軍事領域與金融領域對中國開戰。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與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圖/路透)

美國政府組織的厲害之處在於各部門彼此獨立又能夠協同作戰的能力,例如彭斯演講後,能源部立刻宣布嚴格限制民用核技術輸出中國,接著退出《中程導彈條約》,然後又在今年二月與劉鶴的談判中首次提出金融領域。

總之,整體上軍事與金融將是美中冷戰接下來的兩個範疇,也會見到越來越多針對個別企業甚至個人下手的政策。

第二、中媒特別標出台積電是美中貿易戰的最重要關鍵?

簡單地說,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雖然無比重要,卻不是唯一的關鍵者,現在中國將矛頭指向台積電,不過是因為中國政府在台灣扶植了相當多的代理人,使得中國固然難以影響美國的Google與英國的ARM,但是一直對台灣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中國面對西方聯盟難以突破的情況下,如能掌握台積電將是中國對抗西方的最大武器,因此台積電才特別被標舉出來。

中國對台政策長期而言算是相當成功,無論是郭台銘、韓國瑜或甚至柯文哲2020上台,都將改變台灣在美中冷戰的位置,成為中國對抗西方的重要籌碼,甚至可能是台灣長期沈淪的開始。

另一方面,任正非是具有威望的傑出企業領袖,但是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下,有些話任正非可以說,但是馬雲、馬化騰或是李彥宏不能說,或許未必代表任正非正直敢言,反而從側面說明任正非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非比尋常,因此才能在最近的訪問中說些自己人才能說的話。

第三、貿易戰究竟有利或有害?

絕大多數國家將因貿易戰而受損。在去年的貿易戰中,川普政府整年總共對價值283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課徵10%到50%的關稅,許多國家也施以報復,尤其是中國,針對美國出口至中國的1210億美元商品,平均課徵16%關稅。有人對此關稅效果加以估計,美國消費者平均每個月需多付出30億美元來購買因為貿易戰而增加的商品價格,美國社會每個月並另外承擔14億美元的效率損失。

台灣同樣會因為貿易戰而受損,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簡單的加總華為市佔率或是訂單數額,卻具有誇大的誤導性,細緻的觀察不難看出,台灣受害的情形遠不如媒體與親中政治人物及商人所說的嚴重,因為:

1.台灣不少來自中國的訂單最終乃是為了出售給西方的市場,因此受損情形遠不如帳面上嚴重。

2.部分在中國的台商因為貿易戰而回流,正好彌補了多年來台灣因為投資不足而導致的經濟困境,也減少了貿易戰的損害。

3.華為商品並非毫無替代,華為手機訂單少了,在中國市場可能會為OPPO與小米等廠商取代;而5G產品訂單少了,也可能由增加的Ericsson和Nokia所取代。

雖然轉換的過程對台灣十分困難,不少廠商將因此受損,但是在華為不具備壟斷力的情況下,關鍵在台灣廠商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

但是我認為這是短空長多。傳統的經濟學只在乎自己,讓自己所得降低的事情絕不會做,但是行為經濟學說明人有時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只要對方的損失比我更多,或是可以拉大兩人差距,或是可以拉大排名等等,貿易戰如果讓中國損失而導致雙方的差距或排名距離擴大,就可能值得美國這麼做。

無論是中國的制度改變或是智慧財產權等規則改變的效果都是長期的,貿易戰的關稅損失卻是可以隨時取消的,因此用短期之失來換長期之得就可能變得合理。

熱門點閱》

►談郭董選總統:治理企業與治理國家不一樣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沈榮欽專欄

沈榮欽專欄 沈榮欽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法國INSEAD博士,專長為策略管理與組織經濟。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