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戡/韓國瑜成也個人魅力 敗也「韓式幽默」

▲高雄市長韓國瑜面臨不斷失言造成的風波,也凸顯出幕僚團隊對議題掌握仍有努力空間。(圖/記者洪正達攝)

雲論作者李戡(作家)。●李戡/作家,現為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中美關係史。著有《李戡戡亂記》(2010)、《國民黨員毛澤東》(2014)、《向忠發與中國共產革命》(2019)。

2019年4月,對韓國瑜而言,真是多事之秋。半年前,韓國瑜在台灣掀起旋風,一路紅到大陸,半年後,韓國瑜因一句「國防靠美國」,踩到大陸紅線,重創形象,同時給了郭台銘出馬的絕佳機會。亂了方寸的韓國瑜,在未經深思熟慮的情況下發表「五點聲明」,不但沒有止血效果,又把災情擴大到台灣。可以說,韓國瑜在四月的慘劇,起因就是這一句「國防靠美國」。最慘的是,「國防」還沒有靠到美國,自己最重要的靠山卻先倒了。

對台灣人而言,「國防靠美國」這句話對大陸的挑釁意味,並不難理解。對韓國瑜而言,應該深切檢討慘劇發生的原因、如何挽救,以及未來該如何避免犯下類似的錯誤。個人認為,韓國瑜之所以闖下大禍,關鍵在於他旺盛的表現慾。嚴格說來,韓國瑜的兩岸論述,和其他國民黨「太陽」並無二致,充其量就是把「喊出九二共識」和「賺人民幣」掛鉤起來,卻要表現地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所以必需不斷發表「高論」引人注目,結果一步步導致慘劇的發生。

大陸官方清楚知道,兩岸對「九二共識」的理解存在極大差距,即便台灣內部(包括國民黨自己),都無法取得共識,韓國瑜能讓大部分人把「喊出九二共識」和「賺人民幣」畫上等號,已勉強算是一種變相的突破,大陸也能心滿意足,準備大手筆給高雄讓利一段時間,觀察成效。偏偏韓國瑜不滿足於此,出於旺盛的表現慾,非要進一步做出如「台灣是小姐,周旋於大陸、美國、日本三個男人之間」、「指腹為婚」、「你儂我儂」、「互相深愛對方希望白頭到老」和「換手抓癢」等令人匪夷所思的兩岸論述。

事實上,若要向支持者解釋兩岸關係,實實在在的人民幣訂單,無疑最具說服力,韓國瑜卻偏要畫蛇添足,凸顯「韓式幽默」,導致大陸對他的好感不斷降低。比如,當重慶提出送兩隻熊貓到高雄的計劃時,韓國瑜開玩笑稱一隻取名叫「發大財」、一隻叫「賺大錢」。這些言論,大陸聽了一點也不覺得好笑,反而覺得是侮辱。

更有甚者,在會見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時,劉結一正經八百地發表歡迎詞,盛讚韓國瑜的成績,輪到韓國瑜發言,第一句話竟是「May we speak English?」顯然,韓國瑜知道劉結一曾任駐聯合國代表,以為講英文可拉近兩人距離,事實恰恰相反。這種發言,不但違反大陸官方會談慣例,在某種程度上,大陸認為這是一種挑釁行為,覺得韓國瑜在「暗諷」台灣在國際上活動空間受限一事。韓國瑜回台灣後,為了回應鋪天蓋地的質疑聲浪,立刻表示「現階段無法接受一國兩制」。這種直截了當的表態,讓剛剛高規格接待完韓國瑜的台辦官員非常尷尬,只得禁止大陸媒體報導韓國瑜返台後的表態,並且嚴格管制對他的不利評論,避免引起大陸輿論對「讓利韓國瑜、又不接受一國兩制」的強烈不滿,同時給韓國瑜面子,營造大陸重視韓國瑜的友好氛圍。

按照大陸的行事風格,不表態不代表默許,而是暗中觀察、一再容忍,一旦超過容忍底線,誰也救不了。大陸行結束後,韓國瑜的言行已引起不小疑慮,但畢竟沒有踩到紅線,仍在可容忍範圍內,偏偏這時候講出了「國防靠美國」,闖下大禍。按照大陸的思維,「現階段不接受一國兩制」可善意解讀為「現階段不接受,透過努力,將來可接受」,但「國防靠美國」五個字,完全沒有轉圜餘地,直接踩到不可碰觸的紅線。

回顧韓國瑜這些兩岸論述,不難發現他不斷地挑戰大陸底線,卻渾然不自知,甚至以此為樂。慘劇的發生,韓國瑜固然要負責,他的「兩岸小組」也難辭其咎。「兩岸小組」該關注的,絕不僅僅是如何和大陸談訂單,而是幫助韓國瑜完善兩岸論述,就算不能提出新的見解,至少也要避免犯錯。韓國瑜引以為傲的「兩岸小組」無法阻止這種慘劇的發生,任由韓國瑜天馬行空地發表「高論」,足以證明台灣對大陸的了解與認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4日國台辦的記者會,不點名地批評了韓國瑜,算是給足了面子,也說明大陸官方願意給韓國瑜第二次機會。韓國瑜如果聰明,因儘速針對「國防靠美國」一事開記者會致歉,理由很簡單,就是「不該用幽默態度談論嚴肅話題」。這種表態,不但給自己台階下,大陸也可接受,台灣更不會多加苛責。韓國瑜在多事之秋之際,務必沉澱思考,辨明得失,尚有捲土重來的機會。畢竟,「市場靠大陸」才是他從政的最大靠山。

熱門文章》
韓國瑜改走高空鋼索了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李戡專欄

李戡專欄 李戡

李戡,1992年生,現為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中美關係史。著有《李戡戡亂記》(2010)、《國民黨員毛澤東》(2014)、《向忠發與中國共產革命》(2019)。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