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撿垃圾養蟲」年收450萬! 網:多讀書果然能賺大錢

▲▼養黑水虻清廚餘。(圖/錢江晚報)

▲蟲糞有機肥可以拿來餵食雞鴨。(圖/錢江晚報,下同)

記者吳易達/綜合報導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環境健康研究所副所長張志劍近來利用撿垃圾、養蟲子、施肥、餵雞魚蝦的循環,年收入賺進約達百萬元人民幣(約達新台幣458萬元)的數字。他在杭州的昆蟲農場2018年幫一條街道消化了3000多噸廚餘,長大的幼蟲還可以賣到1萬多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45,801元)/噸,蟲糞有機肥則可以賣400至500元。養蟲子處理垃圾竟然是這麼賺錢的職業,令網友大喊,「多讀書,果然能賺大錢!」

*以下照片可能會引起不適,請斟酌觀看!

據《錢江晚報》報導,張志劍所擁有的農場大棚一共13個,就是用來處理垃圾的地方,每當村裡的清潔員過來,就會帶著已分類到位的廚餘垃圾來這裡傾倒。

第一個大棚裡,有一台漏斗形設備,垃圾倒進去以後,經過粉粹、攪拌,再添加益生菌發酵一個晚上,就可以變成適合蟲卵孵化、昆蟲成長的口糧;第二個大棚開始,就是蟲子轉化與分解的區域,棚內地面是一排養殖槽,槽裡鋪著一層經過處理的廚餘垃圾,因為已經過處理,所以看起來跟土很像;然而,拿著鏟子撥動一下這層土,就會出現密密麻麻蠕動著的白色小蟲。

▲▼養黑水虻清廚餘。(圖/錢江晚報)

報導指出,這些幼蟲,就是分解廚餘垃圾的法寶,稱作「黑水虻」,「如何處理垃圾,正是自己科研的專攻項目」,張志劍坦言。

報導提到,黑水虻成蟲幾乎不進食,不愛運動,成蟲一周不到就會交配、產卵、死亡,比蒼蠅更討人喜歡;每隻黑水虻產約1000粒卵,產卵後隨即死亡,而蟲卵孵化成幼蟲後,經過12至14天成長為初蛹。

▼黑水虻成蟲。

▲▼養黑水虻清廚餘。(圖/錢江晚報)

在幼蟲成長為初蛹之前的這段期間,就是它們清理廚餘垃圾的時候!從蟲卵長到蛹化前的幼蟲,它們的體重將會增長2000倍,2000隻幼蟲總重共約0.5公斤。

經分解後,幼蟲的排泄物就可以成為綠色有機肥,也稱「虻糞有機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幼蟲與有機肥分離。工人會把帶有大量幼蟲的餐廚有機肥攤在篩網(濾網)上,而畏光的幼蟲會自覺地往有機肥裡鑽,從篩子落至下層容器裡,完整將幼蟲與有機肥分離。

▲▼養黑水虻清廚餘。(圖/錢江晚報)

報導指出,再來就是分配肥料的時候了,一些種油菜花與枇杷樹的地方,施的都是黑水虻轉化廚餘垃圾後的虻糞有機肥,有時候張志劍的農場還會把有機肥送給附近居民,給大家拿來種花,這樣當月開的花就會特別漂亮。

另外,農場的雞和魚蝦,基本上餵食的就是黑水虻幼蟲了。10噸廚餘垃圾可以養殖收穫1.2到1.5噸的黑水虻幼蟲,同時又可產生2至3噸虻糞有機肥;3噸鮮蟲可以烘成1噸蟲乾,富含抗菌肽、多糖、不飽和脂肪、維生素等成分,添加到飼料中還可以餵魚蝦、雞鴨以及貓狗寵物。

張志劍教授撿垃圾養幼蟲來處理廚餘垃圾,年收入間接賺進了上百萬人民幣,堪稱把夢想變成了現實。對此,許多網友都紛紛表示,「看完只想說,張教授!帶帶我」、「多讀書果然能賺大錢」。

▲▼養黑水虻清廚餘。(圖/錢江晚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